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编号:1046540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救治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4日 急救快车
     王波 陆中原 孙平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通气,机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救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旨在了解COPD、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呼吸机前后血液循环功能变化特点,为肺心病患者的抢救和机械通气的合理使用寻找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8例患者中男7例,女1例;年龄(73±4)岁。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胸片、心电图等诊断为COPD,且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左心病变。在给予抗炎、化痰、吸氧及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进行性加重的状况下给予呼吸机支持通气。其中3例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后因过度烦躁而给予咪唑安定镇静。
, 百拇医药
    1.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监测仪由北航城乡科技事业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方法见后页彩图),测定呼吸机使用前和使用后12 h患者的心率(HR)、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胸腔液体指数(TFI)和体循环收缩压(BPS)。同时抽取动脉血测定患者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碳酸氢根(HCO-3)等。1.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机械通气前患者CO、CI、SV均相对较低,血气分析提示有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后,患者血气得到明显改善,但CO、CI、SV及BPS较机械通气前下降,尤以BPS下降明显(表1,表2)。有4例患者采用快速补液法维持正常血压,其中1例补液过程中CO、CI、SV及BPS仍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而使用米力龙及增强血管活性药物。1例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超过30 d。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COPD患者反复发作的过程,也是肺动脉高压逐步形成的过程。肺动脉高压可使右心后负荷增加,并进而引起右心室舒张末压和舒张末容量增加,导致肺心病发生,并产生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循环衰竭。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综合动态评价心肺组织灌注情况,对心肺循环功能障碍作出早期诊断,特别是需要应用呼吸机救治的患者,可指导临床医师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在纠正呼吸衰竭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影响体、肺循环,进而使病情得到逆转 (1-3)。本组8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后血流动力学参数较使用前有所下降,特别是BPS下降明显,其中4例血压下降幅度较大。由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见,血压下降主要是由SV、CO、CI下降所致,提示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CO、CI、SV,进而使BPS下降,造成组织灌流不足。其机制推测可能是正压通气通过机械性作用,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和回心血流量相对减少所致。由于COPD急性发作患者常伴有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在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如果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呼吸机支持通气,应注意在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同时,及时补充液体,以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使用呼吸机后CO、CI、SV和BPS显著下降,减少由于组织灌流不足所造成的损伤。由于本组例数相对较少,个体差异较大,尚不能完全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全过程,需今后不断积累动态资料。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蒋志彬,刘励军,王英,等.一氧化氮吸入对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功能的作用及血流动力学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549-551.

    2 张国强,朱宇清,顾承东,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在利喜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05.

    3 孔庆福,李卫国,刘芳,等.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362-365

    作者单位: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作者简介:王波(1962-),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医学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危重病的临床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