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468564
●种子 土壤 耕耘者——颜德馨教授谈中医人才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16期
     认识颜德馨老是在多年以前。记不得是在一个什么会议上,当记者自我感觉颇为良好地亮出身份时,突然劈头盖脸遭到颜老的一顿呵斥,细细听来,主要是对当时报社的工作有些意见,尽管这其中可能存在误会,但初次见面就这样不留情面直抒不满的人还真的不太多见。从此,颜老的耿直给记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相识,当广东省中医院提出支持报社记者就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采访名老中医的时候,我第一个选择了颜老。因为凭经验,一个直言不讳的采访对象会给记者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果不其然,当记者踏进颜老家门,说明了采访意图以后,颜老便开始有条不紊,滔滔不绝。

    培养人才,首先一个条件是“种子”要优良。培养对象必须要能抗拒诱惑,有献身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我认为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一点是“种子”要优良;其次“土壤”要肥沃;其三要有好的“耕耘者”。孔老二三千弟子中只有贤人七十二,说明不是跟了个好老师就一定能够出类拔萃的。
, 百拇医药
    至今为止,我大概带了有200多个徒弟了,说得苛刻一点,真正比较好我比较满意的只有两三人。我看学生好不好,并不看他书读了多少,也不看他哲学或者文字根底有多深,最最主要的是看他有没有一颗献身中医药事业的赤诚之心。没有献身中医的决心培养起来就很困难。我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我曾经有个学生,没有学历,但对中医的悟性很高,所以第一次师带徒,我就把他收为弟子,不但把他从镇上调到了上海,而且提拔、晋升,我都帮他使劲,以至他最后拿到了高级职称,这在当时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这个人的确天资不错,关键是他能把很多中医内涵的东西发挥得很好,也帮我整理了不少东西。但他就是想出国,有个机会便去了加拿大,结果那边的情况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好,没办法就回来了,很伤心,情绪也不好,我就帮他联系了印尼,想让他到那边去恢复恢复心情,本想调整好了情绪他就应该归队的,结果他这一去就不复返了,开始还有信来,现在是杳无音信了。这件事确实很让我伤心,原来我是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的,对他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所以现在我挑学生不单看他有没有悟性,更重要的是看他能不能拒绝诱惑,有没有一颗献身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决心,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是不是“德艺双馨”。
, 百拇医药
    选好了良种,还需要有肥沃的土壤。有时候这土壤是我们一块一块开垦出来的,不容易啊

    我所说的“土壤”,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医生长发展的环境。我在综合性医院工作了这么多年,有一个体会,就是中医要发展,一定要有真本事,没有真本事,没有所谓的“格”,那么我们中医在综合性医院就永远只能是从属地位。

    我现在所在的医院,有一个五层独栋的“中医楼”,这在全国来说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这是我苦干出来的。为了确立中医的地位,我是一个仗一个仗地打,遇到西医请我们会诊,一定把他看好;对于一些难治疾病或者西医要开刀才能治疗的疾病,我看起来格外认真些,比如肺浓疡,以前西医治疗就主张开刀,而我就给病人用中药,亲自喂药,守在身边观察,直到病人烧退了为止。多少年来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确立我们中医的地位,不容易啊。当然,如果在一家中医院可能情况要好得多,在中医院是“和尚管和尚”,而在综合性医院的情况就好比是“耶稣管和尚”,管你的人有时候并不了解你这一学科的规律,所以我们只能用疗效来说话。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想说明,只有有一个好的环境,中医人才的成长才可能顺利。不能想象,在西医学学术观点统治的综合性医院,怎么能够培养得出合格的中医人才。
, http://www.100md.com
    这里我不能不说,我之所以选定在广东省中医院带徒弟,就是看中了他们那里的环境,就是因为那里的“土壤”好。广东省中医院从院长到主任,都很注重一点,就是维护中医的学术思想。我的学生严夏,研究慢性心衰有业绩,并取得了科研课题;另一个学生杨志敏跟我学习了两年多,把我的膏方学带到了广东,我很欣慰。去年抗击SARS,她们又冲在第一线,有时碰到问题从香港一天几个电话打过来问我,让我很感动,每当她们彷徨的时候,我总是给她们鼓励:“不要紧,有老师在,你们怕什么?记住中医一定能够把SARS拿下!”她们确实也很争气,事实证明,这场抗击SARS的斗争,确实为中医带来了一片明朗的天空。

    在青年中医师成才的道路上,“耕耘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带教老师把握不好方向,就会动摇学生实践中医、运用中医药的信心

    学了几年中医,带着对中医药的极大信心走上临床,结果想用中药上级医生不让;查房的时候,西医的东西一讲半小时,中医的诊断只用三分钟一带而过。这种情况是每个中医院校的学生都经历过的。这其中有教师的水平问题,也有我们教育体制的问题。我认为,这种现象任之发展,将是中医的灾难。带教老师把握不好方向,就会动摇学生实践中医,运用中医药的信心。
, 百拇医药
    为此,我时刻在考虑要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一直在想,能否遵循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寻找一条中医成长之路,总结一套培养中医大师级人物的方法。现在医学院里“干扰”比较多,如果能在综合性大学里面办一个“中医班”,学生会少一点干扰,这样是否能有一个理想的结果?我想做一个尝试,所以,现在在努力促成上海师范大学办成这件事情。

    我还想呼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好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借吴仪副总理讲话和《中医药条例》实施的东风,调查一下我们中医界中医内涵的东西到底发挥得怎么样。如今“中医西化”与“废医存药”的思潮在中医界挥之不去,是一大隐忧。喊了这么多年的中医教改,越改中医越不姓“中”,为什么现在我们培养不出像张仲景、孙思邈那样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直是中医界的一大困惑。

    当然“耕耘者”不能怨天尤人,要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我在讲课和查房的时候,就常常提醒自己:政府给了我一块好的“土壤”,也选出了好的“种子”,作为“耕耘者”,我必须遵从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教好学生,带好学生,切莫误人子弟。
, 百拇医药
    很快就到了中午时分,颜老意犹未尽,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任教的颜老的小女儿回到家中,劝解父亲少说一点,注意休息。看得出女儿的性格像父亲一样直爽,趁着父亲休息的当口,她对着记者说:“我爸爸就是爱说,说了有啥用啊?没用!”万幸,和父亲相比,女儿多少还给记者留有一点情面,如果她纯粹是颜老的翻版,估计下面的话就是:“你们记者就是爱写,写了有啥用啊?也没用!”

    有用没用在其次,我知道,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改变这些中医前辈们的执著,不能阻止他们尽一切可能为中医药事业鼓与呼。如果要一一列出中医药人才的必备条件,我不知道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应不应该被算做一条列入进去。B21

    人物档案

    颜德馨,孔子高徒颜回的后裔,1920年11月出生于江苏丹阳市的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得孟河医派真传。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悬壶后屡起沉疴,不坠家声。1949年后调入上海铁路中心医院主持中医业务。1992年创建上海铁路中医技术中心,为全面推动中医药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专职于上海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1999年个人捐资20万元设立“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为培养中医药接班人做出贡献。因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工作,获得中国科协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者等称号,2004年6月获得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奖”。
, http://www.100md.com
    学术思想与成果

    在学术上,颜德馨教授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提出“衡法”新治则。主持“瘀血与衰老”科研项目,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出版有《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医方囊秘》、《气血与长寿》等十余部专著,并著有《衰老和瘀血》一书英文版在世界发行,在延缓衰老的领域内独树一帜。

    感悟与家训 崇尚古代大学者墨子说过的一句话;志不坚,智不达。如果对一门学问没有信心,怎么可能学好它呢?怎么可能在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时排除万难迎头而上呢?所以,在事业上一定要认真执著,颜老对自己、对学生、对子女一贯这样要求。坚信只要有志向,有执著的信念和行动,总会有所收获。

    当年颜回问孔子:何者为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作为颜回的后代,颜老一直把“克己复礼”作为颜氏家训。几十年来,颜老每年都要请儿孙们吃年饭,如果他们一年来没有出现差错,颜老一定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谨记家训,不辱家风。对夫人,颜老堪称“克己复礼”的模范,他们夫妻之间是这样处理问题的:意见一致时,她听他的;意见不一致时,他听她的。, 百拇医药(胡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