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68929
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成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37期
     编者按 2004年9月5日“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双方将在心血管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在脑卒中和心脏病等领域,合作实施多项大规模研究,其结果不仅对中、英两国,而且对全球范围内相应领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十年代初,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开始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合作,开展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目前双方共同组织实施的“第二项中国心脏病研究”(CCS-2/COMMIT),正在顺利进行,这是全球正在进行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研究中最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其结果将对全球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在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于2004年9月5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惠汝太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长和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Susan Iversan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合作备忘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和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 Richard Peto爵士共同为中心成立揭幕。刘德培院长还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授予英国牛津大学Rory Cokkins教授和陈铮鸣教授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教授称号。国家卫生部、科技部、教育部和医科院等单位的领导和其他各界人士100余人出席了成立仪式。
, 百拇医药
    回顾与展望

    在成立仪式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长回顾: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已故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领导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牵头,在中国进行了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普查,这项研究结果不仅准确阐明了各类慢性疾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为了解当时中国疾病谱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首次明确证实,随着新中国成立,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全民健康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威胁生命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而某些慢性病逐渐成为威胁民众生命的第一杀手,为政府制订当时全民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的证据,同时也为以后国内、国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八十年代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预防医学科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耐尔大学共同参与,对中国城乡100万死亡人口进行的回顾性调查研究,首次阐明吸烟对中国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为政府制订控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Susan Iversan教授,在成立仪式上也盛赞牛津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过去合作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如双方在大肠癌、乳腺癌、脑卒中和心脏病等领域共同组织实施多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其结果不仅对中、英两国,而且对全球范围内相应领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十年代中期,双方在8万名中国婴幼儿中组织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肝癌的发生。双方在流行病学方面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曾经共同组织调查100万个中国家庭,调查吸烟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这项研究证实,中国当时每年与吸烟相关的死亡人数约100万,这一数据不仅对政府制定控烟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也使民众对吸烟的危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外,双方还在中国的一些区域,对约20万城、乡人口进行了一项长期的随访研究,至今已持续10年,前瞻性观察各种生活方式对人群生存状况的影响,目前的数据已揭示,吸烟、超重和过低体重等因素均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多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目前另外一项涉及50万人群、预计前瞻性随访10年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已经启动。这些合作成果无疑对中、英双方乃至全球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正在和将要产生重要影响。
, 百拇医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在致辞中特别感谢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中心为阜外医院和牛津大学的长期合作所作的突出贡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即开始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合作,双方在Richard Peto爵士和刘力生教授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CCS-1即“第一项中国心脏病研究”,和CAST即“中国急性脑卒中研究”。这两项研究的顺利实施不仅大大推动中国循证医学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合作网络,培养了协作医院规范的科研意识,其结果还对全球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卒中的现代临床治疗模式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阜外医院在国际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领域的重要地位。目前由双方共同组织实施的CCS-2/COMMIT即“第二项中国心脏病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中国近1300家医院参加了这项大规模的横向国际合作,是全球正在进行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研究的最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该项研究在中国的顺利实施是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不仅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国际循证医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其结果还会对全球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 百拇医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集医疗、科研、预防和教学于一身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有近50年的建院历史,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业已成为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英国牛津大学已建校800多年,其所属的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是全球最重要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机构之一,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现代心血管领域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模式。因此,“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 的建立是强强联合的共同需求,其成立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已从解放初期不到50岁,增加到目前70岁以上,沿海发达地区已达到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成人死亡原因中慢性疾病占80%,其中近40%是由各类心血管疾病所致,与西方人群的死因构成比已十分接近,因此,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对减少人群总死亡率至关重要,而正确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是基本的前提。中、英双方将利用“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和整合各自的优势,利用广泛的合作网络,在心血管疾病病因学、药物干预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继续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为控制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个平台还会为双方学者互访、人才培养和其他领域的科技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这个中心一定会为推动中国和国际循证医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断做出重要贡献。
, 百拇医药
    CCS-2/COMMIT研究简介

    CCS-2/COMMIT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英国牛津大学共同联合组织实施的一项随机、双盲、设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采用2×2阶乘设计,探讨在常规溶栓和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静脉和口服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或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能否进一步降低急性心梗住院期间总病死率和其他主要的心血管事件。该项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方案和剂量与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方法一致,即发病24小时之内的急性心梗病人,在获得知情同意之后,如果收缩压>100 mmHg,心率>60次/分,且无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源性休克时,如果病人能够耐受,缓慢静脉注射3支美托洛尔,每支5毫克,共15毫克,静脉注射速度为平均每分钟1毫克,每完成一支静脉注射,需观察3~5分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给药。若静脉注射过程中病人心率下降至50次/分以下或收缩压<90 mmHg,则停止后续注射。静脉注射完成15分钟后,若收缩压在90 mmHg以上,心率不低于50次/分,则开始口服普通片剂的美托洛尔,每6小时一次,每次50毫克,每日共200毫克,持续2天。以后用200毫克控释美托洛尔片剂,每天一次,进行维持治疗直至病人出院(最长观察4周,但出院与否不受此时间所限)。中、英双方通过计算机核查、人工检查和现场考核等方式对研究质量进行综合管理,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下,自1999年底至今已入选急性心梗病人42000余例,此项研究将于2005年1月结束,3月在美国ACC会议上公布总结果,预计总研究样本量将达到46000例。中国医生对这项研究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十分关心,已入机的42000例数据分析显示,93.2%的病人完成3支美托洛尔静脉注射,89%的病人完成200毫克口服片剂的治疗,与西方同类研究如MAIMAMI等报告的顺应性十分一致,并没有看到东、西方人群在β-阻滞剂的总体耐受性方面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