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详 来源:鹤峰农业信息网
甘草为野生药用、饲用植物。根据其生物、生态学特性,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可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满足甘草生长发育对水分、营养的需求,提高其生物产量。
1.甘草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用碾米机擦破种皮,以不碾破种子为度,碾2遍效果为佳,发芽率可由30%提高到80%以上。
(2)选地和播前整地。在沙地、覆沙地、滩地类型的钙质土地上均可种植,以覆沙地、沙地效果为佳。播种地块要求平坦,无土块,便于灌溉,结合施基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公斤。
(3)播种。播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亩播量0.25~0.5公斤;播深1~2厘米;行距40~50厘米。
(4)田间管理。苗期锄草,保持地面无杂草生长;苗期要保持地面湿润,确保分枝、现蕾、开花期灌水,以一个生长季灌3~4次水为宜。
(5)收获。地上部生长2年后,每年可收割饲喂家畜,或放牧饲养家畜。地下部(根)生长4~5年,即达到等级甘草时,可连片或间挖收获。
(6)应用效果。生长第4年,亩产甘草鲜根700~710公斤,亩产值1100~1200元(1994年收购价);百亩载畜量15个羊单位。
2.甘草补播技术
在天然草地上,不破坏原有植被,在植被退化、稀疏或裸地上,在雨季或有喷灌条件下进行撒播或耧播,播量2~3公斤(种子处理同上)。补播后第三年,草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10%~15%,提高到60%~80%;产草量提高4~6倍,其中甘草产量占40%~60%;甘草根亩贮量达200~450公斤。
甘草为野生药用、饲用植物。根据其生物、生态学特性,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可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满足甘草生长发育对水分、营养的需求,提高其生物产量。
1.甘草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用碾米机擦破种皮,以不碾破种子为度,碾2遍效果为佳,发芽率可由30%提高到80%以上。
(2)选地和播前整地。在沙地、覆沙地、滩地类型的钙质土地上均可种植,以覆沙地、沙地效果为佳。播种地块要求平坦,无土块,便于灌溉,结合施基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公斤。
(3)播种。播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亩播量0.25~0.5公斤;播深1~2厘米;行距40~50厘米。
(4)田间管理。苗期锄草,保持地面无杂草生长;苗期要保持地面湿润,确保分枝、现蕾、开花期灌水,以一个生长季灌3~4次水为宜。
(5)收获。地上部生长2年后,每年可收割饲喂家畜,或放牧饲养家畜。地下部(根)生长4~5年,即达到等级甘草时,可连片或间挖收获。
(6)应用效果。生长第4年,亩产甘草鲜根700~710公斤,亩产值1100~1200元(1994年收购价);百亩载畜量15个羊单位。
2.甘草补播技术
在天然草地上,不破坏原有植被,在植被退化、稀疏或裸地上,在雨季或有喷灌条件下进行撒播或耧播,播量2~3公斤(种子处理同上)。补播后第三年,草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10%~15%,提高到60%~80%;产草量提高4~6倍,其中甘草产量占40%~60%;甘草根亩贮量达200~4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