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市场快讯
编号:10468278
2004上半年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29日 中国药学会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上半年,医药经济在2003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3、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进一步凸现。据统计,2003年医药行业前100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行业的40.4%,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5.8%,前100位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占全行业的52.92%,前10位重点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业行的51.15%。今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且向优势企业集中。4、企业购并、重组加快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购并、重组成为2004年医药流通领域的重头戏,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购并重组步伐,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中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流通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命军。如湖北九洲通、上海复星实业、深圳海王星辰、安徽仁济等企业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5、医药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差异化经营的深度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空间。今年上半年,零售市场依旧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幅度有所减缓。据析,平价药房的冲击,抗生素限售令的实施,以及GSP认证的提速,加剧了零售市场的竞争。此外,今年没有暴发非典疫情,相关药械销售缺乏市场拉动的外部因素,也是零售板块销售下滑的动因。2004年是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一年,一是各种资本加速进入医药零售业;二是各种零售业态纷纷登场;三是价格大战此起彼伏; 四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零售企业;这一切促成了医药零售业重新洗牌的新格局。而唯有注重品牌、管理、深度服务的理性市场竞争和差异化经营,才是医药零售业赢得市场空间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6、农村消费市场有所启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七大类医药商品农村销售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从销售比重来看,农村销售仅占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8%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的继续提升,特别是国家两网建设试点和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与加速发展,农村市场的开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启动内需,寻求医药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争之地。7、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158个品种典型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药品消费货源构成比例为:国产药占30.07%,其比重上升3.02个百分点;合资药占54.71%,其比重下降0.84个百分点;进口药占15.21%,其比重下降2.19个百分点。销售额居前10位的药品依次为吗丁啉片、胰岛素针、达美康片、头孢三嗪针、钙尔奇D、人血蛋白针、头孢他啶针、芬必得胶囊、头孢唑啉针、头孢噻肟钠针。可见,合资药品在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凸现。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试点工作的不断完善。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普药及新药仍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OTC药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常见流行病药物、消毒品、保健药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海洋药物成为挑战常规化学药物的新品种,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8、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9、GSP认证工作提速,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2004年实现GSP认证成为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止今年6月底,批发企业共有6030家,零售企业有9729家,通过了GSP认证。随着认证期限的临近,各项工作明显提速。10、医药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设成为新的热点。11、医药流通领域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据悉,国家正式批准的首家医药流通合资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在我国全面放开医药分销服务前一年,即2003年底正式挂牌,标志着外商提前进入医药流通领域。此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流通企业及在医药连锁中初具规模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并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目标。随着开放医药分销服务领域最后时限的临近,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步伐还将加快。,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