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2779
关于肠阿米巴病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6日
     郭增柱 大众医药网

    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全球每年至少有4~11万人死于严重的阿米巴结肠炎和(或)肠外脓肿,但人们也早就知道,很多人感染了溶组织内阿米巴后并不出现症状,感染可自然消除。Brumpt在1925年曾提出所谓的Entamoeba histolytica 应分为2个独立的种。一种为Entamoeba dysenteriae,可引起肠阿米巴病;另一种为Entamoeba dispar,不能引起疾病。但Brumpt假说长期来并未得到人们的承认。70年代以来,随着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的深入研究,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确实存在两个独立的种群,它们的形态完全相同,但致病性却截然不同。

    一、两群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同工酶谱有着明显而稳定的差异

    Sargeaunt[1]分析比较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个溶组织内阿米巴分离株的同工酶谱。根据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L-苹果酸∶辅酶Ⅱ氧化还原酶(ME)及己糖激酶(HK)4种同工酶电泳区带的数量、分布及电泳速度,可将所有虫株分为若干个酶株群:从有症状、血清抗阿米巴抗体阳性的患者分离到的虫株分属于酶株群Ⅱ、Ⅵ、Ⅶ、Ⅺ、Ⅻ、ⅪⅤ等6组,是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种群,其主要标志是PGM有β带、无α带,HK的电泳速度最快;从无症状、血清抗体阴性的带囊者中分离到的虫株则分属于酶株群Ⅰ、Ⅲ、Ⅳ、Ⅴ、Ⅷ、Ⅸ、Ⅹ、ⅩⅢ、ⅩⅤ、ⅩⅥ等10个组,是非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种群,其主要标志是PGM有α带、无β带,HK的电泳速度最慢;有小部分无症状带囊者的感染虫株属于致病性酶株群,但其血清阿米巴抗体为阳性,这些带囊者处于侵袭性阿米巴病的潜伏期。Gathiram和Jackson[2]在南非德班阿米巴病流行区进行的同工酶谱分析亦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并发现了两个新的酶株群,即不致病的酶株群ⅪⅩ和致病的酶株群ⅩⅩ。虽然就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群溶组织内阿米巴同工酶谱的稳定性有过争论[3],但大多数学者最终认定,同工酶分析对于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