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 思考
编号:10485343
中医人文传统也要与时俱进--与王一方先生商榷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25期
     王一方先生在《重建中医药人文传统》一文中说,“当下,我们必须大声呼吁走出科学主义的阴影,以历史的实践为准则,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医,而这样做首先应对被20世纪遗忘了的中医人文传统进行挖掘、整理和重建”。但同时他又说,“一个世纪的近代化、现代化过程撩起的不仅仅是几位中医大夫心头的失落感,而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奏与重构,……在这样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文化氛围中,……除了前朝的文化遗民、哗众取宠的政客,作为社会知识阶层的主体,无论是文学新军、科技英才,还是人文社会学者,都不会以‘国粹’、文化的纯洁性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坐标或行为准则”。笔者认为,当今在中医学界,“前朝的文化遗民、哗众取宠的政客”已不占多数,所谓中医人文传统已因整个社会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旧房子”已被拆掉了,现在的挖掘、整理与重建的并非都是20世纪之前的那种人文传统。整理故旧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盖出“新房子”,而不是“重建”旧房子。所谓人文是社会的人文,医学的人文就是医者与患者的人文,不可能脱离社会的现代化语境而孤立地挖掘、整理和重建同一个传统。祖国医学是遗产,不是袈裟。袈裟应当尽量保持其固有、完整的品相;而遗产则可以分割继承,在去粗取精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价值。
, http://www.100md.com
    建国50多年来,是中医学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这与当代中医学家们对中医学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哲学、社会科学、人文传统)所进行的最全面、最深入、最有成绩的挖掘和整理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当代医家应用现代医学方法和指标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在临床和基础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而王一方先生却说,“50年过去了,依照这种现代化思路建构的科研工作没有取得‘熊与鱼掌’兼得的成果,相反还形成老中医不认同,对提高临床疗效无助益这样一种龙蛇皆非、无功而返的局面”。我们不能闭眼不看事实,你只要多翻阅一下《中医杂志》所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方法就明白,王一方先生的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种思路和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但必须是首先肯定的,是能得到绝大多数老中医认同的。因为大多数老中医并非如王一方先生所言是“以历史的实践为准则”,而是以现在的实践为准则。例如现在中医骨伤科专家也都认同x光片诊断的重要标准,至少应当说这种标准有比没有好。怎能说“对提高临床疗效无助益”呢?国家级名老中医周次清教授就说过,现在的中医如果不懂西医,也当不好中医,开不好中药。若你面对的病人用过西药,你不懂西医药,怎么分清是病理表现还是药理反应?笔者认为,所谓“相互”,当然就是你学我,我学你,只用自己的标准衡量自己有什么出息。中医的东西又能符合西医的标准当然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像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中药治疗宫外孕等等都是其例。
, http://www.100md.com
    一般来说,医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主要是由医学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和研究者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这也是医学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不同之处。虽然中医药学融汇着更为传统的人文精神,但中、西医学仍同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即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首先要姓医。如果只说“中医姓中”而否定中医学最基本的医学科学性,片面强调其人文传统,其结果只会导致“中医不中”的局面。现在许多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因搞不好临床而不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接受中医人文传统中的精华不足,反受其中的糟粕之害,同时又与掌握实际的医学科学知识太少有关。我们的中医教育不能再误人子弟了。中医院校应首先加强学生毕业后难以自学的实际的医学临床和基础科学内容,然后再去选修那些毕业后能自学而且自学终生的传统人文课程才是正路。已故名老中医任应秋教授曾说过“医附于文”,但他所著之文主要仍是医学的文,而不是人文的文。求真务实、崇尚科学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共识,中医学的人文传统也必然与时俱进,而且更多地与现代科学联姻。现在对中医学来说,科学主义并非“阴影”,我们必须大声呼吁,让科学的阳光来得更强烈些吧!, http://www.100md.com( 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