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85265
脑外伤后使用皮质类固醇有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39期
     本报讯 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严重颅脑外伤,在世界上已沿用多年。10月9日Lancet(2004 364 1321)发表的一项国际性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危险的,可使病人住院2周内的死亡危险增加近20%。

    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脑外伤病人已有30多年。1997年,一项系统性评价研究(BMJ 1997,3141855)结果提示这类药物可使脑外伤病人的死亡危险降低1%~2%。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一项多中心国际性协作试验,即CRASH试验,计划纳入2万例脑外伤病人,证实或否定皮质类固醇的治疗作用。2004年5月,研究人员发现皮质类固醇组死亡危险增加,从而终止了该研究。

    该研究对伤后8小时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 ≤14分的10008例成年脑外伤病人(来自49个国家)进行随机分组,即静脉输注48小时皮质类固醇(甲泼尼龙)组或安慰剂对照组。主要转归为病人伤后2周内死亡和伤后6个月时死亡或致残。

    结果显示,皮质类固醇治疗组比对照组病人在伤后2周内因各种原因所导致死亡率高,即死亡1052例(21.1%)对893例(17.9%);相对危险为1.18。但皮质类固醇治疗组病人死亡率相对增高并不受脑外伤严重程度(P=0.22)或伤后用药时间(P=0.05)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伤后2周内应用甲泼尼龙,未能降低脑外伤病人的死亡率,但该组病人死亡危险增加的原因还不清楚。

    德国科隆大学Sauerkand评论说,CRASH研究部分动摇了人们对创伤性颅脑外伤后病理生理的理解。对炎症介质的作用和阻止其释放可能的效应,现在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导致颅内压增加的其他机制也必须明确。CRASH研究的关键信息是告戒人们,采用未证实有效性的治疗方法是盲目行事。

    武警医学院张赛教授评论说,皮质类固醇于1960年用于治疗脑肿瘤所致的脑水肿,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后来有人引用其治疗外伤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而绝大多数的临床对照研究都未发现有益的治疗作用。但在一些实验研究及特殊剂量、特殊药物结构的皮质类固醇临床试验亚组中,发现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仍有抗外伤性脑水肿及治疗脑外伤病人的作用。因此,就目前来看,不应该把皮质类固醇作为治疗脑外伤病人的常规药物。, 百拇医药(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