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及其制品的临床应用
半夏,常用中药之一,味辛性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为适应临床上的需要,除生用外,尚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京半夏、半夏曲等。由于炮制过程和所加辅料成分的不同,因而,其作用各有侧重。
近几年来,笔者发现部分临床工作者,在使用半夏及其制品时,有所偏废和盲目滥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一为因半夏有毒,故有的医者常弃而不用,概以法半夏代之;二是亦有的医者在半夏及其制品的应用上,只求大同,不究其异;三因个别医者对半夏及其制品的药理作用与功效混而不清,因而在选用半夏及其制品上甚为茫然。
上述种种,是与“辨证施治、审证用药”的原则相违背的,长此下去,何谈继承与发展祖国医药学?因而应予纠正之。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将半夏及其制品的作用以及炮制过程作一简述,以利参考鉴别:
生半夏:功用与主治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炮制方法为将出土原药拣净,洗去泥沙,切片。
, 百拇医药
清半夏:功用与主治偏重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咳。炮制时将生半夏放缸内用清水浸泡10日左右,然后再用白矾水煮透无白心,以口尝微觉麻感为度。
姜半夏:功用与主治偏重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蠲饮。炮制时将清半夏放入姜汁水中浸泡一日,然后再用姜汁炒、煮、蒸均可。
法半夏:该品系由石灰水浸制而成,故温燥之性较大,长于燥痰止咳、除湿浊等。炮制时将甘草煎汤与石灰水浸泡清半夏数日,至其心微呈黄色为度。
半夏曲:消食化滞、止咳化痰、苔腻呕恶。炮制时将清半夏研成细粉,加入1/4的面粉,搅和压制而成。
京半夏:其功用与主治大约与法半夏相同。因系商品性药品,故制作精良。其炮制过程待查。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来看,它们之间在功用上确有一定差异。因而医者在临证处方用药时,应区别使用。例如: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之半夏,应以清、姜半夏为好;二陈汤、温胆汤、小陷胸汤等方中之半夏则以法、京半夏为宜;保和丸等成方当选半夏曲为最佳……
, 百拇医药
广东中医学院1972年编著的《中医方药学》一书,认为“法半夏即姜半夏”。此说,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有商榷的地方。法半夏与姜半夏因炮制所加辅料不同,而各得其名,辅料既不同,药的性能不会无异,药性既然有异,两者焉能混称。这是其一;其二药物经炮制后,之所以改变其性能,是因为辅料成分渗透到药物之中所致。法半夏炮制的主要辅料是石灰,姜半夏则是生姜。石灰乃火锻之物,其性大热大燥;而生姜则系草本植物之宿根,味辛性温,两者虽同属一性,但毕竟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因而不能等同视之。据此,笔者认为,近年来一些处方上出现法半夏与姜半夏的混用,可能与上面之说有一定关系。
此外,半夏反复浸泡,会不会影响其有效成分?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张寿颐说:“……于是浸之又浸,捣之又捣,药物本真,久已消反,其至重用白矾、罨之悠久,而辛开滑降之实,竟无丝毫留存,乃一变而为大燥之渣滓,……”张氏认为半夏的功能是“开宣滑降”,其开泄滑下的作用本身就能荡涤痰浊,并非唯其燥痰也。对此,余有同感。延滑,乃半夏之特点,延滑之中虽含有戟口之毒(即麻味),也许正是其有效成分。然而如今为了荡涤麻味,一味浸泡,其有效成分何存?值得研究。以杏仁一药为例,古方用该药要求去皮尖,然而通过现代药理检验,其宣肺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恰恰就在皮尖(苦杏仁甙)。至于对生半夏或姜制半夏的应用(注:此处所言姜制半夏,是指生半夏直接姜炙使用),在临床上是不乏其例的。有人曾对生、姜腌的半夏煎剂进行数年以至几十年、近数千病例的临床观察,并未发现有戟咽和失音的现象。此外,文献亦早有记载,如《和剂局方》青州白丸子方中的乌头、半夏全系生用。由此看来,生半夏或姜制半夏是可以直接入煎剂的,但必须久煎。
近些年来,部分药物的作用普遍减弱,究其原因,炮制与加工不当,不能说不是其中原因之一。当然,余并不是主张生半夏不经炮制就入药,而是要求缩短浸泡时间(最好不用矾水),重加姜汁煮炙,或许可以提高该药的疗效。( 马运福 四川郫县西南兵工成都医院348厂门诊部), http://www.100md.com
近几年来,笔者发现部分临床工作者,在使用半夏及其制品时,有所偏废和盲目滥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一为因半夏有毒,故有的医者常弃而不用,概以法半夏代之;二是亦有的医者在半夏及其制品的应用上,只求大同,不究其异;三因个别医者对半夏及其制品的药理作用与功效混而不清,因而在选用半夏及其制品上甚为茫然。
上述种种,是与“辨证施治、审证用药”的原则相违背的,长此下去,何谈继承与发展祖国医药学?因而应予纠正之。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将半夏及其制品的作用以及炮制过程作一简述,以利参考鉴别:
生半夏:功用与主治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炮制方法为将出土原药拣净,洗去泥沙,切片。
, 百拇医药
清半夏:功用与主治偏重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咳。炮制时将生半夏放缸内用清水浸泡10日左右,然后再用白矾水煮透无白心,以口尝微觉麻感为度。
姜半夏:功用与主治偏重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蠲饮。炮制时将清半夏放入姜汁水中浸泡一日,然后再用姜汁炒、煮、蒸均可。
法半夏:该品系由石灰水浸制而成,故温燥之性较大,长于燥痰止咳、除湿浊等。炮制时将甘草煎汤与石灰水浸泡清半夏数日,至其心微呈黄色为度。
半夏曲:消食化滞、止咳化痰、苔腻呕恶。炮制时将清半夏研成细粉,加入1/4的面粉,搅和压制而成。
京半夏:其功用与主治大约与法半夏相同。因系商品性药品,故制作精良。其炮制过程待查。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来看,它们之间在功用上确有一定差异。因而医者在临证处方用药时,应区别使用。例如: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之半夏,应以清、姜半夏为好;二陈汤、温胆汤、小陷胸汤等方中之半夏则以法、京半夏为宜;保和丸等成方当选半夏曲为最佳……
, 百拇医药
广东中医学院1972年编著的《中医方药学》一书,认为“法半夏即姜半夏”。此说,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有商榷的地方。法半夏与姜半夏因炮制所加辅料不同,而各得其名,辅料既不同,药的性能不会无异,药性既然有异,两者焉能混称。这是其一;其二药物经炮制后,之所以改变其性能,是因为辅料成分渗透到药物之中所致。法半夏炮制的主要辅料是石灰,姜半夏则是生姜。石灰乃火锻之物,其性大热大燥;而生姜则系草本植物之宿根,味辛性温,两者虽同属一性,但毕竟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因而不能等同视之。据此,笔者认为,近年来一些处方上出现法半夏与姜半夏的混用,可能与上面之说有一定关系。
此外,半夏反复浸泡,会不会影响其有效成分?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张寿颐说:“……于是浸之又浸,捣之又捣,药物本真,久已消反,其至重用白矾、罨之悠久,而辛开滑降之实,竟无丝毫留存,乃一变而为大燥之渣滓,……”张氏认为半夏的功能是“开宣滑降”,其开泄滑下的作用本身就能荡涤痰浊,并非唯其燥痰也。对此,余有同感。延滑,乃半夏之特点,延滑之中虽含有戟口之毒(即麻味),也许正是其有效成分。然而如今为了荡涤麻味,一味浸泡,其有效成分何存?值得研究。以杏仁一药为例,古方用该药要求去皮尖,然而通过现代药理检验,其宣肺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恰恰就在皮尖(苦杏仁甙)。至于对生半夏或姜制半夏的应用(注:此处所言姜制半夏,是指生半夏直接姜炙使用),在临床上是不乏其例的。有人曾对生、姜腌的半夏煎剂进行数年以至几十年、近数千病例的临床观察,并未发现有戟咽和失音的现象。此外,文献亦早有记载,如《和剂局方》青州白丸子方中的乌头、半夏全系生用。由此看来,生半夏或姜制半夏是可以直接入煎剂的,但必须久煎。
近些年来,部分药物的作用普遍减弱,究其原因,炮制与加工不当,不能说不是其中原因之一。当然,余并不是主张生半夏不经炮制就入药,而是要求缩短浸泡时间(最好不用矾水),重加姜汁煮炙,或许可以提高该药的疗效。( 马运福 四川郫县西南兵工成都医院348厂门诊部),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