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489257
岐黄妙手 业精于勤--访我国中医妇科专家李维贤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35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

    走进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李维贤教授那间书房、诊室兼待客的三合一多功能“厅”,映入眼帘的几幅字画,最抢眼的那幅是写着“静思”两个字的横轴,衬托出主人在精神境界方面远逸的追求。

    李维贤教授是一位在中医妇科方面有所建树的专家,而且在儿科、内科杂症和老年病的治疗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提及这些,李教授淡然一笑,说人都有七情六欲,只要精通医理,长于辨证,就没有什么男女之别和长幼之分,只需体察其阴阳气血与虚实寒热等的实质,自可药到病除。笔者深以为然,想那名医扁鹊不仅内科功夫出神入化,而且外科也很有两手,起码开颅术到今天也不是每个医学博士都做得来的。看来全科医生也未必注定是万金油,其医术之高下,恐怕全在于用心的深浅吧。

    说到学问功夫,李教授坦言:“学习中医没有巧招,首先要背,要做到烂熟于心,时时揣摩,这样才能加深理解。背诵中医经典理论和方书,不仅是一个基本功的问题,同时也是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中医医生的关键,在这方面必须得下点苦功夫和笨工夫。”停顿片刻,他有些忧虑地说:“现在学校培养学生注重理解,本意并不错,可是背都背不下来,能谈得上理解吗?现在中医缺乏临床人才,不能涌现出一批新的名医,教育恐怕难辞其咎。学中医必须摒除虚浮之气,不为名累,不为物移,塌塌实实地下功夫。《黄帝内经》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修身养生,当以此为铭。”
, 百拇医药
    严格家教,打下扎实童子功

    李维贤的祖父原是清朝军队里一位“千总”级的医官,后随直隶总督叶志超到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甲午战争中败退回国,在梨树县挂牌行医。尽管李家在四平一带也算得上悬壶世家,但李维贤教授走上中医之路却是一波三折。李维贤自幼便受到家庭的熏陶,上学后连作业也要到其父坐堂的四平老广堂药店去写,耳濡目染,天长日久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也时常向他发一番有关理法方药的宏论和一些临证心得,并令其背诵汤头歌,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但当他高中毕业后要学中医时,却受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虽然他在1957年被沈阳体育学院和黑龙江自动化电器学院录取,却都没有去报到,大有不学中医不读书之势,家里拗不过他,只得顺其自然了。在等待来年高考的时间里,他背熟了《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和《伤寒论》三本书。1958年,李维贤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正式开始了漫漫的中医生涯。

    1964年毕业后,李维贤被分配到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工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医妇科尤其是女性不孕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曾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妇科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得两项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年当选为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代表,1986年被授予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作为全国15名中医科技骨干之一,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
, 百拇医药
    在归纳黑龙江期间的工作时,李维贤平实地说,我其实就是本着传统中医的经典理论,继承老先生们的经验和行医模式,在实践中多揣摩。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经验和方药,要多向他们求教,对于有些疑难病,典籍里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办法,所谓“善言今者必知其源,善言古者必验于今”,要通古达今。看似最笨的方法,往往最巧,既然古人已经创造了很好的办法,我们为什么不溯古求源呢。

    辨证论治,于细微处见真知

    当然,李维贤也并非一味泥古。正像他多次提到的,今天人们生活的环境与古人们所处的环境大不相同,如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古人不可想象的,现代化造成人类生活节律的异化等问题都是古人不曾涉及的,必须由我们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一定要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指导我们的探索以及创新。

    李维贤在长期的医疗与科研实践中正是这样做的。他对女性不孕证的治疗下过很深的功夫,把一般认为不孕证的7种类型,通过细心辨证整理归纳为15种,以此指导临床,累计治愈150多例。从社会学的角度,这不仅仅是150余位患者的康复或150多个新生命的诞生,同时意味着150多个家庭的完满,使无数个家庭消除了不和谐因素,直接或间接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可谓善莫大焉。
, http://www.100md.com
    再如他对各种发热尤其是小儿发热的治疗,绝大多数都是几副药就好。他说,对于时令病的治疗要注意“时令”二字,人要应季穿衣,中医治病也应当应季用药,否则就不是辨证论治了。普通一个感冒,也必须分辨其虚实寒热,根据患者男女长幼及体质的不同,合理用药。如现在的小儿发热,多是因内有实火,脾胃不和而招致外感,消去实火则外感可不药而愈。但也有因外感失治而造成脾胃不和的,此时外感为因,先要祛除外邪,对脾胃稍加调理,自然能够得到理想的疗效。李维贤说:“停食着凉是中医儿科的四字箴言,如前因后果即停食后又着凉,治当调脾胃兼顾表证;若后因前果即着凉后又停食,法宜解表兼顾脾胃。停食多由饮食不节,任意恣食所致,着凉则以六气划分为宜,一定要分清内外合邪的主次。见热不要急于退热,应体察其热是外来抑或内生,有余抑或不足,牢牢把握‘脾旺不受邪’的理念,如此方可一箭中鹄。小儿之病,大人之过,切不可掉以轻心。”

    细心揣摩,方能更上层楼

    长期的医疗实践,使李维贤认识到中医治病的精髓在于“救死是在不妨生的基础上而为之”,切忌用药治一经而损一经。中医主张立足于整体调理局部,用时兴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宏观调控、微观治理。如头疼的治疗,症结可能并不在头部,必须考虑其脾胃、肝肾等有否不适,睡眠是否正常,女性患者还要顾及其月经是否正常,通常解决了这些问题,头疼也就自然好了。他说“其实这些在《内经》中早已明确记载: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我在40年的医疗实践中丝毫没有脱离中医理论,成绩都是熟记中医经典著作,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再体会、再认识而取得的。作为一名中医,天天要运用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方药,药的功用、主治、性味、归经必须时刻牢记,容不得分毫马虎,有关君臣佐使的配伍用量也必须要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化裁。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没有捷径,就是背。在会背的基础上用心揣摩,才能用药如神。过去有一句谚语,说中医的不传之密在于量。这话一点不差,但药方子都没有背会何谈准确地掌握量?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遗产,我们要揣摩、分析、研究,结合现代人出现的疾病,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再总结临床所得,庶几才可站在前贤的肩膀上取得一些进展,否则绝无成就可言。”

    近来,李维贤整理了理论研究方面积累的很多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写出了几部有关妇科、中医诊断学的著作。李维贤教授表示,我从古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理论和方法,要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教训,再传给中医事业的后来者。希望他们在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的道路上,比我走得更快、更远。

    在李维贤案头看到厚厚的几叠书稿,上面有些部分已经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笔者能够体会撰写、修改这不下二三十万字书稿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联想到李维贤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后主要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并没有临床任务,却在退休前坚持了14年义诊,从没有收过病人一分钱的事实,笔者感到,李维贤的确是把继承发扬传统医学,为患者解除病痛视为了自己的义务。, 百拇医药(秦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