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中我明白了“承古而不泥古”的含义
在我念大学的时候,唐由之及其传奇般的经历便已深深地进入我的脑海,当两年前的某一天,我得知唐由之教授要收我为徒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惊喜和激奋,同时更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
第一次跟师门诊,接诊的是一位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视力仅存眼前指数。唐老给我讲述了许多辨证治疗的关键问题,开出了处方,随后是我与唐老在E-mail或电话中的联系,及病人的复诊治疗,6个月后,患者视力恢复到了0.05!不要小看这0.05的视力,这对于一个近乎失明的患者来说,是何等的意义啊!通过许多类似的病例,大大地激发了我对疑难病例诊治的勇气和信心。
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礼待病人,是唐老给我的学术之外的宝贵财富。我平常检查病人的时候,也许是随俗吧,往往是直来直去的。但跟随师父出诊后,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师父对待病人是相当礼貌的。常说“请您眼睛朝上”,“请您眼睛朝下”,“我要用灯光检查您的眼睛,可能有点儿刺眼”等等。对病人的关爱,无不流露于平常的言语中。
拜师,或许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教学方式,通过跟师这样的形式,我们既可以学习大师们的技术和经验(其中许多是我们在公开的刊物或课本上难以涉猎得到的),更能切身体会到大师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中医的承前启后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医仍停留在经验医学的阶段,通过跟师,我更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拜师,使老一辈中医专家的心血,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得以流传,为中医学的发展留下了火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的教学有许多方式,但拜师是一种特殊的方式。什么时候,我们对古人的经验不再“崇拜”,不再“虔诚”,而是抱着理智的、纯学术性的探讨态度,我想,中医才可能走出那一片“沼泽地”,大师们精益求精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我通过跟师深深体会到的“承古而不泥古”的深刻含义。
唐老常说,中医是一块蒙尘的碧玉,有朝一日,她一定会绽放出应有的光芒。是啊,但我们又将如何抹去其表面的尘土?我似乎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师父的人格魅力,对病人的态度,探索不止的精神,师父的形象和榜样,无不深深地根植于我的脑海。, 百拇医药(周至安)
第一次跟师门诊,接诊的是一位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视力仅存眼前指数。唐老给我讲述了许多辨证治疗的关键问题,开出了处方,随后是我与唐老在E-mail或电话中的联系,及病人的复诊治疗,6个月后,患者视力恢复到了0.05!不要小看这0.05的视力,这对于一个近乎失明的患者来说,是何等的意义啊!通过许多类似的病例,大大地激发了我对疑难病例诊治的勇气和信心。
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礼待病人,是唐老给我的学术之外的宝贵财富。我平常检查病人的时候,也许是随俗吧,往往是直来直去的。但跟随师父出诊后,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师父对待病人是相当礼貌的。常说“请您眼睛朝上”,“请您眼睛朝下”,“我要用灯光检查您的眼睛,可能有点儿刺眼”等等。对病人的关爱,无不流露于平常的言语中。
拜师,或许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教学方式,通过跟师这样的形式,我们既可以学习大师们的技术和经验(其中许多是我们在公开的刊物或课本上难以涉猎得到的),更能切身体会到大师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中医的承前启后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医仍停留在经验医学的阶段,通过跟师,我更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拜师,使老一辈中医专家的心血,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得以流传,为中医学的发展留下了火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的教学有许多方式,但拜师是一种特殊的方式。什么时候,我们对古人的经验不再“崇拜”,不再“虔诚”,而是抱着理智的、纯学术性的探讨态度,我想,中医才可能走出那一片“沼泽地”,大师们精益求精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我通过跟师深深体会到的“承古而不泥古”的深刻含义。
唐老常说,中医是一块蒙尘的碧玉,有朝一日,她一定会绽放出应有的光芒。是啊,但我们又将如何抹去其表面的尘土?我似乎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师父的人格魅力,对病人的态度,探索不止的精神,师父的形象和榜样,无不深深地根植于我的脑海。, 百拇医药(周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