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真的不能治急症吗?
一直以来,对于中药治疗疾病普遍存在这么一种观点,就是中医中药只能治疗慢性久病,面对急症重症,中药则束手无策。这种看法来源于人们的惯性思维。西药进入中国后表现出对急重症治疗的强大优势,而相比之下,由于中药的可变因素极多,又无有效控制质量的标准和手段,直接导致中医药重现性极差等问题,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西药才能治急症。
其实,中药治疗急症的例子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早在汉代,张仲景即在其医学著作中创制了名方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抵当汤、大小柴胡汤、四逆汤,皆为后世急症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创制的当归补血汤、生脉散等方可救治气血俱脱或气阴亏损之急症。明代张景岳以独参汤处理大吐血。清代叶天士、薛生白等温病学家对急性热病,如高热、惊厥、抽风、神昏、谵语、出血、阴脱等急症,在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指导下,采取解表、清里、清营、凉血、解毒、开窍等应急治法,运用银翘散、安宫牛黄丸、紫雷丹、至宝丹、复脉汤、大小定风珠、清瘟败毒散等有效方剂,大大丰富了中医治疗急症的内容。近代著名临床学家张锡纯以单味山萸肉救治气喘脱症,且善用大剂量生石膏治疗大热证,并创制急救回生丹、急救回阳汤治疗霍乱吐泻、诸般痧症,以及暴病引起的吐泻已极、精神昏厥、气息奄奄、至危之候。我们不但有传统药味人参、附子回阳救逆,尚有现代制剂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救人于危难之时,更有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发展而来的中医药急症病学,大量事实证明,中药不仅可以治疗急症,而且疗效显著,并不亚于西药。
, 百拇医药
那么,先辈能用中医药治疗急症,而当今就不能吗?
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不是当今的中医、中药理论有问题,而是当今对症下药的“药”出了问题。先辈所用的药,从药的采集-炮制-使用的全部过程的来看,医生都参与其中或是在旁监督,换句话说,医生对他使用的药的“性”和“味”把握程度都很高。而由于当今社会劳动的大分工,中药的采集、炮制、销售、购买、使用,医生不可能从始至终地参与和监督,对药的“性”和“味”的把握只是在其理论上的。这就要求中药行业严格统一标准并实施监督。而目前在采集、炮制过程中有许多的标准仍停留在随意性极大的外观评判上,即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定性上,全面反映中药的物质基础的统一定量标准和方法尚未建立,直接导致中药的异化,使中医药在治疗上重复性差,起效慢,甚至毒性大,让那些不了解中医药历史的民族和人群看不到中医药的科学性,也让国人认为中医药只能治疗慢性疾病。
急症由于症重病急,故药贵在“准”,“准”则体现在发挥药效的物质的“准”上,西药治疗急症即是如此。治疗疾病的物质够“准”,才能够使其进入人体后在短时间内达到发挥药效的量,从而快速产生治疗作用。中药亦然。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有效组分,将物质基础做“准”,以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为依据,中药就能治疗急症。
, 百拇医药
此外,药物治疗疾病的起效快慢,在于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物质和有效组分在体内的富集程度。换句话说,体内活性成分及有效组分浓度越快达到治疗量,则药物起效就越快。中药治疗疾病时起效慢的原因,并非中医理论或是中药自身出了问题。即便是西药,当其用量不足以达到治疗量时,就不能治急症。所以说,如果中药中发挥药效的组分用量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治疗量(注意:是“发挥药效组分的用量”,而非中药药味的重量!),那么中药就可以快速起效。而要保证中药有效组分在体内快速富集,就必须根据中医药理论所确定的相关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给药,才能使得有效组分的量达到足以在体内快速起效治疗急症的目的,这就需要有内在质量统一准确的中药。但是,目前我们没有!
目前我国执行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以及中成药国家质量标准很不完善,尚不能全面反映中药产品有效组分的量-效关系,不能满足中医、中药对量的要求。2000版《中国药典》中,已经收载中药材和中成药制剂共992种,其中能够进行部分定性鉴别的仅为602种,而能够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的则更少,仅为308种;在其收载的458种中成药制剂中,能够采用化学对照品进行单个成分鉴别的仅有280种,用对照药材作鉴别的则仅有80种,有含量测定的仅142种,占制剂总数的31%,其中采用较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进行单个含量测定的就更少。目前,国内的法定机构所能提供的对照品绝大多数也只能注明“供定量检测”,而不能标明其准确含量,其结果是无法定量!此外,中药炮制规范也很不完善,炮制品的控制标准不明确,多数凭经验判断,更谈不上监督,对于全面反映药材内在质量的有效成分组根本没有标准。在药材批发市场上人们会奇怪的发现,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的价格会低于未经炮制的原生药。而对于中药提取物在我国亦尚未作为一种“原料”,对其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只采用单一成分的定量或水提醇沉所得的“全成分提取”。自药品法实施以来,我国对中成药的质量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但仍然停留在对个别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控制的水平上,仍无法做到对有效成分组的检测和控制。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建立我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质量标准,创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中药治疗急症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于“标准”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相关标准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中医、中药理论所需要满足的“性”、“味”基础上,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全面表达,这样的中药标准才是科学可靠的。
其次,我们应对中药材的种植、采集、炮制、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分层次建立标准,这种标准应包括外观、定性、定量,应该是能够全面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标准。
标准的建立是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综合研究,它既不容易,也不神秘,我们相信只要资金集中、人才集中就能够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中医药是世界第五大发明,是几千年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保健医疗体系,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在人类生产力高速发展过程中,中药的质量控制手段的相对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前进的步伐。我们只要解决了这一局部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的重现性和准确性的问题,极大地发挥中药在治疗急症中的作用,为世人所接受。, 百拇医药(成都牧甫)
其实,中药治疗急症的例子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早在汉代,张仲景即在其医学著作中创制了名方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抵当汤、大小柴胡汤、四逆汤,皆为后世急症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创制的当归补血汤、生脉散等方可救治气血俱脱或气阴亏损之急症。明代张景岳以独参汤处理大吐血。清代叶天士、薛生白等温病学家对急性热病,如高热、惊厥、抽风、神昏、谵语、出血、阴脱等急症,在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指导下,采取解表、清里、清营、凉血、解毒、开窍等应急治法,运用银翘散、安宫牛黄丸、紫雷丹、至宝丹、复脉汤、大小定风珠、清瘟败毒散等有效方剂,大大丰富了中医治疗急症的内容。近代著名临床学家张锡纯以单味山萸肉救治气喘脱症,且善用大剂量生石膏治疗大热证,并创制急救回生丹、急救回阳汤治疗霍乱吐泻、诸般痧症,以及暴病引起的吐泻已极、精神昏厥、气息奄奄、至危之候。我们不但有传统药味人参、附子回阳救逆,尚有现代制剂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救人于危难之时,更有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发展而来的中医药急症病学,大量事实证明,中药不仅可以治疗急症,而且疗效显著,并不亚于西药。
, 百拇医药
那么,先辈能用中医药治疗急症,而当今就不能吗?
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不是当今的中医、中药理论有问题,而是当今对症下药的“药”出了问题。先辈所用的药,从药的采集-炮制-使用的全部过程的来看,医生都参与其中或是在旁监督,换句话说,医生对他使用的药的“性”和“味”把握程度都很高。而由于当今社会劳动的大分工,中药的采集、炮制、销售、购买、使用,医生不可能从始至终地参与和监督,对药的“性”和“味”的把握只是在其理论上的。这就要求中药行业严格统一标准并实施监督。而目前在采集、炮制过程中有许多的标准仍停留在随意性极大的外观评判上,即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定性上,全面反映中药的物质基础的统一定量标准和方法尚未建立,直接导致中药的异化,使中医药在治疗上重复性差,起效慢,甚至毒性大,让那些不了解中医药历史的民族和人群看不到中医药的科学性,也让国人认为中医药只能治疗慢性疾病。
急症由于症重病急,故药贵在“准”,“准”则体现在发挥药效的物质的“准”上,西药治疗急症即是如此。治疗疾病的物质够“准”,才能够使其进入人体后在短时间内达到发挥药效的量,从而快速产生治疗作用。中药亦然。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有效组分,将物质基础做“准”,以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为依据,中药就能治疗急症。
, 百拇医药
此外,药物治疗疾病的起效快慢,在于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物质和有效组分在体内的富集程度。换句话说,体内活性成分及有效组分浓度越快达到治疗量,则药物起效就越快。中药治疗疾病时起效慢的原因,并非中医理论或是中药自身出了问题。即便是西药,当其用量不足以达到治疗量时,就不能治急症。所以说,如果中药中发挥药效的组分用量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治疗量(注意:是“发挥药效组分的用量”,而非中药药味的重量!),那么中药就可以快速起效。而要保证中药有效组分在体内快速富集,就必须根据中医药理论所确定的相关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给药,才能使得有效组分的量达到足以在体内快速起效治疗急症的目的,这就需要有内在质量统一准确的中药。但是,目前我们没有!
目前我国执行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以及中成药国家质量标准很不完善,尚不能全面反映中药产品有效组分的量-效关系,不能满足中医、中药对量的要求。2000版《中国药典》中,已经收载中药材和中成药制剂共992种,其中能够进行部分定性鉴别的仅为602种,而能够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的则更少,仅为308种;在其收载的458种中成药制剂中,能够采用化学对照品进行单个成分鉴别的仅有280种,用对照药材作鉴别的则仅有80种,有含量测定的仅142种,占制剂总数的31%,其中采用较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进行单个含量测定的就更少。目前,国内的法定机构所能提供的对照品绝大多数也只能注明“供定量检测”,而不能标明其准确含量,其结果是无法定量!此外,中药炮制规范也很不完善,炮制品的控制标准不明确,多数凭经验判断,更谈不上监督,对于全面反映药材内在质量的有效成分组根本没有标准。在药材批发市场上人们会奇怪的发现,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的价格会低于未经炮制的原生药。而对于中药提取物在我国亦尚未作为一种“原料”,对其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只采用单一成分的定量或水提醇沉所得的“全成分提取”。自药品法实施以来,我国对中成药的质量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但仍然停留在对个别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控制的水平上,仍无法做到对有效成分组的检测和控制。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建立我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质量标准,创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中药治疗急症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于“标准”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相关标准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中医、中药理论所需要满足的“性”、“味”基础上,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全面表达,这样的中药标准才是科学可靠的。
其次,我们应对中药材的种植、采集、炮制、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分层次建立标准,这种标准应包括外观、定性、定量,应该是能够全面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标准。
标准的建立是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综合研究,它既不容易,也不神秘,我们相信只要资金集中、人才集中就能够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中医药是世界第五大发明,是几千年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保健医疗体系,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在人类生产力高速发展过程中,中药的质量控制手段的相对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前进的步伐。我们只要解决了这一局部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的重现性和准确性的问题,极大地发挥中药在治疗急症中的作用,为世人所接受。, 百拇医药(成都牧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