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目标是使癌痛得到控制
美国Geisinger医学中心Neik M. Ekkison教授专访
针对目前国内在癌痛治疗方面存在的误区和不规范,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Geisinger医学中心姑息治疗项目负责人Neik M. Ekkison教授和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刘淑俊教授,请两位专家畅谈国内外医师在控制癌痛方面的经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WHO提出2000年让所有的癌痛患者无痛,但即使在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也没有实现,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医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Ekkison教授:许多医师和患者对阿片类镇痛药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使用这类药物后,患者的行为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实际情况是,控制疼痛后患者的功能可显著改善。另外一点就是对成瘾性的担忧,但实际上应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疼痛,只要使用得当,造成患者成瘾的现象极其少见。
, http://www.100md.com
作为医师,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会如何评价并使用现有的药物控制和管理癌痛,实际上,现有的药物如果使用得当,至少可以使85%~90%的癌痛得到控制。我们应当让每位患者及其家属相信,镇痛药物只要使用得当,安全性好,不仅能控制疼痛,而且能改善患者的功能,使其行为能力恢复正常。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美国医师在保证阿片类药物医用及防止其滥用方面,如何权衡利弊?
Ekkison教授:阿片类药物的潜在滥用是一个始终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影响了阿片类镇痛药的正常使用。滥用既指非法用药,也指用药方法不正确,任何药物都可能被滥用,阿片类镇痛药更是如此。在工作中我们会尽量控制用药,避免滥用,但是绝不能为了防止极少数人的滥用,而让许许多多迫切需要治疗、又能很恰当地使用药物的患者得不到治疗。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让患者获得恰当的治疗,使癌痛得到控制,从而能生活的更好。当然,我们要全力协助政府机构,努力防止阿片类药物滥用。
, 百拇医药
记者:目前使用的强效阿片类药物,有一些禁忌证,如有呼吸系统疾病、便秘、肝肾功能差的患者都不适用,而老年癌症患者常有这些问题,对此,你们在临床上是如何处理的?
Ekkison教授:我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可以安全地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在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中,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极少见,谨慎把握药物剂量、缓慢增加剂量可以避免出现问题,并使呼吸抑制一旦出现能迅速逆转。相比之下,某些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所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往往不能很快逆转。一些研究提示,羟考酮导致便秘的风险要低于吗啡,可以通过口服番泻叶片或应用滑肠液等预防。
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您如何评价奥施康定在中重度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地位?
Ekkison教授:奥施康定在美国已上市多年,应用非常普遍,医疗消耗量与吗啡相当。奥施康定的成分是羟考酮与吗啡相比,羟考酮引起的恶心和便秘发生率低,而且不良反应出现后容易控制,因此,患者耐受性好。奥施康定是一种长效的阿片类制剂,它的口服生物利用率高,可达60%~87%,呈双相释放,38%的即释和62%的控释,可快速起效,并有效持续镇痛。血药浓度稳定,受肾功能及年龄因素影响小,因此FDA批准老年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其代谢产物无明显活性,降低了成瘾风险。不良反应相对少见。镇痛作用是口服吗啡的2倍。吗啡、奥施康定都是很有效的药物,而疼痛治疗需要有多种备选药物,这样,当某个患者不能耐受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时,就可以选用另一种。
, 百拇医药
记者:对于爆发性疼痛和顽固性疼痛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介绍一些经验。
Ekkison教授:爆发性疼痛在程度上比基础痛更为剧烈,在已经给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时仍然会发生,而且很难预测发作时间。如果能够预测发作时间,可以在发作前给短效阿片类药物。部分病例可以通过增加给药频率预防爆发性痛,如每4小时用药1次,改为每3小时用药1次。作用时间为12小时的药物,服药后8小时药效开始减弱,因此可以将12小时用药1次改为每8小时用药1次。根据目前的临床试验,奥施康定给药间隔不宜短于8小时。此外,可以通过增加每次用药剂量来预防爆发性疼痛。
除爆发性疼痛和顽固性疼痛外,还存在很多类型的疼痛,大部分患者用阿片类药物效果很好,对少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的,可以用其他方法治疗。
记者:通过我们的媒体,您对中国的疼痛治疗同行还有哪些想说的?
Ekkison教授:我想,对于中国以及其他各个国家的同行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倾听并且相信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其次,要与相关的政府机构一起努力,使所有疼痛患者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包括获得阿片类镇痛药物。WHO已经提出,在所有镇痛治疗方法中,阿片类镇痛药是癌痛治疗必不可少的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患者,阿片类镇痛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百拇医药(美国Geisinger医学中心Neik M. Ekkison教授专访针对目前国内在癌痛治疗方面存在的误区和不规范,本报记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