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91501
专家呼吁:帮助残疾儿童 跨越心理上的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42期
     残疾儿童在正常人的视野中所占据的空间实在不多,但在医院这种特殊的地方,他们的身影就常常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小虎是个8岁男孩,患有先天性右肘关节缺如症。他的右臂永远呈伸直状态,吃饭、洗脸、写字都很困难,只能依靠别人或用左手解决生活中的琐事。因为残疾,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爸妈打工赚下第一笔钱后,就送他去医院,想从此能够改变他的命运。住院以后,他却对所有的人都怀有敌意,不能跟别人沟通,并且拒绝一切检查和治疗。

    小霞已经13岁了,她患有先天性脑瘫,双足呈内收交叉状,根本无法分开双腿正常走路。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爷爷照顾她。她不能去上学,不能出门,只有一只小狗陪伴着她。住进医院以后,性格内向的小霞也从不跟别人说话。但一天她忽然哭泣不止,并说有人害她。护士向她询问,她也不说。后经多方检查,发现她是月经初潮,只因长期不与父母在一起,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位曾多年从事骨病科工作的专家对记者说,“尤其在小儿骨科病房,许多残疾儿童在治疗生理上的残疾时,往往首先需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 http://www.100md.com
    残疾儿童,特别是先天性的残疾儿童,因从小生活在人们异样的眼光中,时时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虽然一些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关爱,但在社会上,却常常受到歧视。特别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孩子,就很难得到照顾。另外,因为他们自己行动上的不便,增加了与人交流的困难,造成他们自身与世隔绝的现状。再加上他们家庭生活的窘迫,父母知识的贫乏,更加重了残疾孩子心灵上的不健全。

    专家认为,当这些处于弱势的孩子来到医院后,医务人员首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明白我们在帮助他们寻求生存的本领。当然,在教给他们父母关于疾病的知识时,也要对孩子进行疾病的认知教育,从改变病人的行为入手,帮助病人突破心理障碍,最终促进病人的康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病人心理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治疗能顺利进行的保证,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是打破医患间隔阂的关键。医护人员主动的嘘寒问暖,对于低龄患儿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动作,都会使他们尽快地消除自卑,更快地融入到病房这个大家庭中。小虎在护士的关爱下,很配合地接受了术前检查;小霞在医生的帮助下也认识了自身的生理变化。后来,他们的手术都很成功。
, http://www.100md.com
    “手术会不会痛?术中会不会出血?手术效果如何?”对于一般手术病人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疑虑,更何况是身患残疾的儿童。以往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让病人在术前精神极度紧张。所以,战胜心理障碍,是残疾人对自身的挑战;帮助残疾人战胜心理障碍,是对医护人员更大的挑战。

    据悉,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以“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他们热情对待每个患者,使患者进入医院后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就像回到家一样。当他再走进手术室时,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非常放松地配合医生的手术。现在来到该院的绝大多数病人都能在坦然平静中接受手术治疗。

    他们说,通常,在意识状态清醒的情况下,许多病人都表现有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还会出现依赖心理增强的现象,表现为行为的退化,情绪幼稚,他们会像孩子寻求安慰一样,希望护理人员能握住他们的手,这是巨大心理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安全需求,更何况从小就身体残疾的孩子呢?

    所以他们认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就要以病人为中心,正确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满足他们的要求。患者术前的心理因素对病情会产生一定影响,医护人员可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解答患者顾虑的问题,向患者充分说明手术治疗的意义,鼓励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患者的忧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的心境处于平稳状态,从而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去接受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黄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