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8期
编号:10503848
回肠膀胱术治愈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的膀胱外翻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8期
     作者:王英明 王军

    单位:安丘市人民医院 山东潍坊262100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830 1997年,我院收治1例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的膀胱外翻患者,施行回肠膀胱术后效果理想,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5岁。自幼即膀胱外翻并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2岁时去外院行膀胱外翻关闭术及尿道上裂修补术,术后5个月膀胱又翻出。患者于1997年3月26日来我院诊治。查体:T37.2℃,P82次/min,R20次/min,Bp15/8kPa。下腹正中可见外翻的膀胱粘膜裸露,色泽鲜红,触之出血,伴剧痛。其前下方可见略高起的双侧输尿管间歇性喷尿。双侧腹股沟区触及核桃大小肿块各一,能部分回纳于腹腔。阴茎短小、扁平,无尿道外口。阴囊瘪平,未扪及睾丸。耻骨联合明显分离。尿镜检RBC(++++),WBC(++),脓细胞少许。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轮廓正常,肾盂、肾盏充盈排泄良好,双输尿管行走区充盈好。诊断:先天性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耻骨联合分离,双侧阴睾及双侧腹股沟斜疝。

    经全身抗炎治疗后,在硬脊膜外腔加基础麻醉下切除外翻的膀胱,开腹后见阑尾充血水肿,顺行法切除阑尾。距回盲部约18cm处截取带蒂回肠袢约20cm,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封闭游离回肠袢的近端,腔内用庆大霉素液清洗后注入灭滴灵溶液150ml,浸泡30分钟后放出。切开后腹膜游离双侧输尿管中下段,管腔内置入8F输尿管支架引流管,行输尿管、肠粘膜端侧直接吻合。于右下腹壁剪一圆孔,将游离回肠袢的远端经此切口拉出腹壁外并固定。肠腔内置入一带孔粗径橡皮管,连同两支输尿管支架引出体外并固定。将回肠和输尿管吻合口置于腹膜外,缝合后腹膜。分层缝合切口,行双侧斜疝修补术,并将双侧睾丸复位固定于阴囊内,防止其恶变。术后行抗炎及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并定期用庆大霉素液冲洗回肠膀胱。术后12天拔除输尿管支架,14天拔除回肠膀胱内的橡皮引流管,同时安置尿袋集尿。以后定期清洗造瘘口,清洗及更换尿袋。随访3年余,患者生活能自理。

    讨论:膀胱外翻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畸形。若不手术治疗,除造成患者极大痛苦外,还可并发泌尿系统上行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恶变而致死,很少能活到成年。膀胱外翻手术方法通常有两种:①缝合膀胱,重建膀胱括约肌,修补前腹壁缺损。②切除外翻膀胱,修补腹壁,同时施行尿流改道。因该患者2岁时于外院行膀胱关闭术及尿道上裂修补术,均已失败,现只能采取第二种方法使尿路改道。回肠膀胱术为临床常用术式,因游离的肠段无膀胱储尿功能,只能借其顺行性蠕动将尿液经造瘘口排出,肠腔内压很低,一般不会发生尿液返流,且术后肾盂肾炎的发生率低。因截取回肠直接做输出道,不会出现腹壁出口狭窄的现象。同时,尿液不断地排出体外,吸收尿中氯化物的现象也较其他尿路改道手术轻微。手术后,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亦不明显。与可控性回肠膀胱术相比,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手术时间短,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2000-04-12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