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研究生学报》 > 2000年第0期
编号:10505001
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0年第0期
     作者:赵芳 聂宜华 杨晓晶

    单位: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安徽合肥 230031

    关键词:氟乙酰胺;中毒;急救

    医学研究生学报00zk25中图分类号: R97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199(2000)增刊-0079-01

    0 引言

    小儿急性氟乙酰胺(灭鼠药)中毒日趋增多。我科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28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治愈27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均系住院患儿。男15例,女13例。年龄分布:1~3岁10例,4~6岁9例,7~12岁9例,均为农村患儿,26例为误服灭鼠药诱饵或误食被灭鼠药污染的水果、食品等。2例为企图自杀而吞服灭药药。
, 百拇医药
    2 临床表现

    2.1 首发症状 呕吐11例,头痛3例,腹痛2例,惊厥11例,昏迷1例。

    2.2 惊厥次数 本组发病后均有惊厥,最快为服药后半小时,最慢为6 h。惊厥均为阵发性频繁发作。惊厥3次者7例,6~10次者3例,10~20次以上者13例。发作时间为十几秒至数分钟,间隔半小时或数小时发作1次。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两眼上翻,口唇发绀,口角抽动或四肢抽搐。

    2.3 体征 入院时绝大部分患儿均有腹胀,抽搐频繁者肺部可闻及痰鸣音,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2.4 实验室检查 检测肝、肾功能及生化12例,其中11例肝功能轻度受损,表现ALT升高11例,ALP升高8例,γ-GT升高6例,AST升高6例;肾功能12例均为正常;血钙轻度下降4例。

    3 治疗与转归
, 百拇医药
    3.1 彻底洗胃 28例除1例入院时已服药3天呈昏迷状态外,均给予清水洗胃,量约5 000~10 000 ml。学龄儿用洗胃机,婴幼儿用大注射器。

    3.2 脱水降颅压 全部病例均给予甘露醇,按0.5 g/(kg.次),6~8 h一次。同时给予地塞米松0.1~0.2 mg/次。根据病情一般给予3~5天。入院当天再给呋塞米1~2次,0.5~1 mg/次。

    3.3 止惊 对频繁抽搐患儿采用安定与苯巴比妥钠交替使用的方法,使患儿惊厥停止,减少脑缺氧的发生。地西泮按0.3~0.5 mg/(kg.次),苯巴比妥钠5~10 mg/(kg.次),6 h交替一次。使用此法患儿惊厥均能很快控制。

    3.4 拮抗药物 对于惊厥发作在6次以上者给予解氟灵解毒,用量轻症者按0.1~0.2 g/(kg.d),重者按0.3 g/(kg.d),分4~6次给予肌内注射,随病情好转减少用药次数,至停药。一般用药5~7天。
, http://www.100md.com
    3.5 转归 本组27例治愈,1例死亡。有5例患儿分别于出院当天或1~2天再次惊厥发作而返院。该5例中4例未用解氟灵,1例仅用3天自动出院。经再次使用解氟灵5~7天治愈出院。27例治愈患儿中有3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失语1例,失语伴步态不稳1例,反应迟钝1例。

    4 讨论

    4.1 发生率上升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鼠的天敌如蛇、猫头鹰等急剧减少,鼠患日趋严重。禁用多年的灭鼠药氟乙酰胺大量流入市场,导致中毒病例不断上升。本科1993~1995的3年中仅收9例,占住院总数的0.08%,而近3年发病率上升至3.4%,增加了4倍。

    4.2 发病年龄小 由于广大农民对氟乙酰胺中毒的表现及其严重性了解不够,许多家庭把氟乙酰胺与一些瓜果、点心等混合做成诱饵,放置在床下、灶间等,致使一些幼儿误食。而小儿中毒后的表现不能及时判断而误诊或远送城市医院,耽误了抢救时机。本组中1~6岁儿童占大多数,而有意识服药者仅有2例年龄较大的女孩。因此,作为灭鼠药须妥善保管,避免幼儿误食。
, http://www.100md.com
    4.3 诊断 张德全等[1]强调诊断依据中必须有确切的误服灭鼠药(氟乙酰胺)病史,再加神经系统或消化道症状。但我们却发现有些病例乍看起来是食物中毒,如食苹果(4例)、休闲小食品(3例)等,虽无明确口服氟乙酰胺病史,但却有明确的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试用解氟灵后效果佳。因此,我们认为如遇食某种食品后出现腹胀、腹痛、呕吐伴神经系统症状特别是频繁惊厥者应考虑氟乙酰胺中毒的可能,尽早使用解氟灵,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4.4 早期、足量使用解氟灵 氟乙酰胺属高毒农药,具有内吸和触杀作用。人类口服半致死量为2~10 mg/kg[1,2]。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干扰正常的三羧酸循环,导致三磷酸腺苷合成障碍及氟柠檬酸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及精神症状。解氟灵的解毒机制是由于它在体内生成乙酰基与氟乙酰胺产生的氟乙酸竞争,达到延长潜伏期,控制发病,减轻症状的作用。本组病例中有些惊厥次数较少或早期病史不清者未用解氟灵治疗,虽亦能控制症状,但易复发,住院时间反而延长。因此,只要有明确的服药史或临床症状类似氟乙酰胺中毒均要给予解氟灵解毒。本组28例中有3例兄妹同食苹果后频繁抽搐,其中1例昏迷,虽询问不出服鼠药史,但给予解氟灵后惊厥很快控制。1例昏迷患儿清醒后出现失语伴步态不稳,符合氟乙酰胺中毒的神经毒表现。解氟灵的用量一般为0.1~0.3 g/(kg*d),分4~6次肌内注射。

    赵芳(1950-),女,安徽蚌埠市人,副主任医师,医学专科,从事儿科专业.

    参考文献:

    [1] 张德全, 屈新华, 周已东,等. 抢救氟乙酰胺中毒12例临床体会[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13:4.

    [2] 潘小虹.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0例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1996,34:3.

    收稿日期:2000-01-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