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控制西双版纳高疟区疟疾流行
作者:刘慧 张有林
单位:刘慧 张有林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思茅 665000
关键词: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99zk34 西双版纳高疟区是云南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流行区,根据微小按蚊的生态习性和该类疟区的流行特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以防制传播媒介和消 灭传染源并重的综合控制措施,但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的结果,栖息在室内的微小按蚊比例下降,导致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防治效果不佳,加之疟防经费不足,杀虫剂涨价等因素,使 灭源灭媒并重的综合措施,实施较为困难。为探讨灭源为主的抗疟方法在该类疟区控制疟疾 流行的可行性,我们于1992年在景洪县小街乡进行抗疟药疗效观察的同时,对此问题进行了 研究。
1 试点概况
景洪县小街乡由向东村、种植五队、南沙二队和佤族寨四个自然村及居民点组成。总人口683人,向东村102户508人,全为本地哈尼族居民;其它居民点共34户175人,为近几年迁入的汉族和佤族居民。居民都以种植橡 胶和粮食作物为业。
, 百拇医药
该试验区位于北纬22°,东经100.5°附近,海拔700-900m,是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雨林气候 区,年平均气温20°C以上,终年无霜,年降雨量超过3000mm。山上除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外 ,都长满了野生竹林;沟谷中杂草丛生,溪水,是主要媒介微小按蚊的良好孳生场所。该地区是以恶性疟为主的高疟区,居 民带虫率10%以上,仅1992年6-8月向东村居民发病率24.0%(122/508),其它三个居民点居民 发病率42.9%(75/175)。
2 灭源措施和效果考核方法
①灭源措施 对实验区内所 有发热病人进行血检,根据血检结果,采用下列方案治疗:ⅰ.本芴醇2000mg四日分服,首 剂加倍,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ⅱ.青蒿琥酯400mg、本芴醇1600mg,分三日分服,首日加 倍,治疗恶性疟;ⅲ.青蒿琥酯600mg、伯喹90mg,五日分服治疗恶性疟;ⅳ.氯喹加伯喹八 日疗法治疗间日疟;ⅴ.首次服药后,第14、28天分别进行复诊,用防三加伯喹四日疗法根 治恶性疟,氯喹加伯喹八日疗法根治间日疟。②效果考核方法 按本地居 民和新迁入居民分别统计计算月发病率、恶性疟比例,分析各月间以上指标消长情况,并与 该地区疟疾流行特点进行比较,确定防治效果。
, 百拇医药
3 结果和讨论
结果显示,当地6-11月的发病率为39.1 %,其中本地居民为32.5%,新迁入居民为58.3%(见附表)。
附表.实验点1992年6-11月发病情况统计
月份
6
7
8
9
10
11
合计
本地居民(n=508)
, http://www.100md.com
发病数
27
50
50
5
28
5
165
发病率(%)
5.3
9.8
9.8
1.0
, http://www.100md.com 5.5
1.0
32.5
恶性疟比例(%)
40.7
56
74
20
64.3
60
59.3
新迁入居民
(n=175)
, http://www.100md.com
发病数
43
18
17
4
20
0
102
发病率(%)
24.6
10.3
9.7
2.3
, 百拇医药 11.4
0
58.3
恶性疟比例(%)
44.2
83.3
41.2
50
50
-
51.9
合计
(n=683)
, 百拇医药
发病数
70
68
67
9
48
5
267
发病率(%)
10.2
10.0
9.8
1.3
, http://www.100md.com 7.0
0.7
39.1
恶性疟比例(%)
42.9
63.2
65.7
33.3
58.3
60
56.6
据调查西双版纳地区疟疾的流行特点是以春末夏初出现一小高峰。秋季出现一大高峰的双峰型。但此次观察结果显示的发病最高峰则为夏初的6月份,秋季的10月份仅出现一个小高峰。这种与自然流行方式相反的结果说明以灭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可控 制疟疾流行;10月份发病数虽比6月份下降31.4%,但发病率仍高达7%,这说明以灭源为主的 防治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该地区疟疾流行,一旦措施不及时,疟疾发病又可能很快回升。
, http://www.100md.com
从发病率的比较中可看出,新迁入居民的疟疾发病率及恶性疟比例均高于本地居民,说明前 者的免疫力低于后者,因此对疟疾更易感。但经积极治疗后,发病率又迅速下降,11月份 和12月份均无人发病,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居民多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迁入的,接受疟疾知识 更快,能更好地接受彻底治疗和搞好个人防护及周围环境卫生。
恶性疟比例不是在发病最高的6月份最高,而是在7月、8月、10月较高,这和恶性疟的新感染情况相符,说明以灭源为主的措施不能阻断疟疾传播。
本次试验和以上的分析证明,在类似高疟区,单靠以灭源为主的单一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控 制疟疾,必须采取灭源灭媒,保护易感人群并重,加强疟疾知识宣传的系统工程等治理措施。, 百拇医药
单位:刘慧 张有林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思茅 665000
关键词: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99zk34 西双版纳高疟区是云南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流行区,根据微小按蚊的生态习性和该类疟区的流行特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以防制传播媒介和消 灭传染源并重的综合控制措施,但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的结果,栖息在室内的微小按蚊比例下降,导致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防治效果不佳,加之疟防经费不足,杀虫剂涨价等因素,使 灭源灭媒并重的综合措施,实施较为困难。为探讨灭源为主的抗疟方法在该类疟区控制疟疾 流行的可行性,我们于1992年在景洪县小街乡进行抗疟药疗效观察的同时,对此问题进行了 研究。
1 试点概况
景洪县小街乡由向东村、种植五队、南沙二队和佤族寨四个自然村及居民点组成。总人口683人,向东村102户508人,全为本地哈尼族居民;其它居民点共34户175人,为近几年迁入的汉族和佤族居民。居民都以种植橡 胶和粮食作物为业。
, 百拇医药
该试验区位于北纬22°,东经100.5°附近,海拔700-900m,是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雨林气候 区,年平均气温20°C以上,终年无霜,年降雨量超过3000mm。山上除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外 ,都长满了野生竹林;沟谷中杂草丛生,溪水,是主要媒介微小按蚊的良好孳生场所。该地区是以恶性疟为主的高疟区,居 民带虫率10%以上,仅1992年6-8月向东村居民发病率24.0%(122/508),其它三个居民点居民 发病率42.9%(75/175)。
2 灭源措施和效果考核方法
①灭源措施 对实验区内所 有发热病人进行血检,根据血检结果,采用下列方案治疗:ⅰ.本芴醇2000mg四日分服,首 剂加倍,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ⅱ.青蒿琥酯400mg、本芴醇1600mg,分三日分服,首日加 倍,治疗恶性疟;ⅲ.青蒿琥酯600mg、伯喹90mg,五日分服治疗恶性疟;ⅳ.氯喹加伯喹八 日疗法治疗间日疟;ⅴ.首次服药后,第14、28天分别进行复诊,用防三加伯喹四日疗法根 治恶性疟,氯喹加伯喹八日疗法根治间日疟。②效果考核方法 按本地居 民和新迁入居民分别统计计算月发病率、恶性疟比例,分析各月间以上指标消长情况,并与 该地区疟疾流行特点进行比较,确定防治效果。
, 百拇医药
3 结果和讨论
结果显示,当地6-11月的发病率为39.1 %,其中本地居民为32.5%,新迁入居民为58.3%(见附表)。
附表.实验点1992年6-11月发病情况统计
月份
6
7
8
9
10
11
合计
本地居民(n=508)
, http://www.100md.com
发病数
27
50
50
5
28
5
165
发病率(%)
5.3
9.8
9.8
1.0
, http://www.100md.com 5.5
1.0
32.5
恶性疟比例(%)
40.7
56
74
20
64.3
60
59.3
新迁入居民
(n=175)
, http://www.100md.com
发病数
43
18
17
4
20
0
102
发病率(%)
24.6
10.3
9.7
2.3
, 百拇医药 11.4
0
58.3
恶性疟比例(%)
44.2
83.3
41.2
50
50
-
51.9
合计
(n=683)
, 百拇医药
发病数
70
68
67
9
48
5
267
发病率(%)
10.2
10.0
9.8
1.3
, http://www.100md.com 7.0
0.7
39.1
恶性疟比例(%)
42.9
63.2
65.7
33.3
58.3
60
56.6
据调查西双版纳地区疟疾的流行特点是以春末夏初出现一小高峰。秋季出现一大高峰的双峰型。但此次观察结果显示的发病最高峰则为夏初的6月份,秋季的10月份仅出现一个小高峰。这种与自然流行方式相反的结果说明以灭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可控 制疟疾流行;10月份发病数虽比6月份下降31.4%,但发病率仍高达7%,这说明以灭源为主的 防治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该地区疟疾流行,一旦措施不及时,疟疾发病又可能很快回升。
, http://www.100md.com
从发病率的比较中可看出,新迁入居民的疟疾发病率及恶性疟比例均高于本地居民,说明前 者的免疫力低于后者,因此对疟疾更易感。但经积极治疗后,发病率又迅速下降,11月份 和12月份均无人发病,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居民多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迁入的,接受疟疾知识 更快,能更好地接受彻底治疗和搞好个人防护及周围环境卫生。
恶性疟比例不是在发病最高的6月份最高,而是在7月、8月、10月较高,这和恶性疟的新感染情况相符,说明以灭源为主的措施不能阻断疟疾传播。
本次试验和以上的分析证明,在类似高疟区,单靠以灭源为主的单一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控 制疟疾,必须采取灭源灭媒,保护易感人群并重,加强疟疾知识宣传的系统工程等治理措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