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整体调节疗法
中医学的精髓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是中医学精髓的具体体现。就皮肤病而言,由于其辨证与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客观上容易造成重局部而忽视整体的片面倾向,以致影响治疗效果。强调皮肤病的整体调节治疗,对于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皮肤病的局部与整体
皮肤位于体表,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无论中医抑或是西医,对于皮肤与内脏及整个机体的联系的认识和论述,已较为深刻和细致,无庸赘言。众所周知,皮肤病之罹患,无外乎三个方面:其一,整体疾病的外在表现(即表现于皮肤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白血病、糖尿病性皮病、各种内脏癌瘤的皮肤转移等;其二,主要由外因引起的皮肤病,如烧伤、蚊虫叮咬、疥疮等;其三,内外因合病,如接触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增生性瘢痕等。很显然,除为数不多的强致病性外因导致的皮肤病以外,绝大多数皮肤病均主要系整体病变引起或与整体机能非正常有关。况且,强致病性外因导致的皮肤病的转归,亦与整体机能密切相关。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自序中说:“内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此而不得其方,肤俞之疾亦膏肓之莫救矣。”所言堪中肯綮。皮肤病的局部与整体应该辩证地认为,局部是整体的局部,整体是局部的总合。这是对皮肤病局部与整体关系最基本的认识,也是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必备的思路与前提。
, http://www.100md.com
二、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
所谓局部辨证即皮损辨证。在皮肤科临证中,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大抵有二种情况:一是局部皮损所反映的“证”与整体所反映的“证”一致;一是局部的证候表现与整体的证候表现不一致,甚至恰恰相反。这是皮肤科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亦即给我们提出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的关系问题。前者的立法、方药顺理成章,如寒则热之,热者寒之等等,医者皆知;后者则迥异,如局部皮损表现为湿热证或毒热证,而整体则表现为虚寒证,此时如何辨证,如何治疗?从局部而舍整体则使整体雪上加霜,从整体而舍局部则无疑是给局部火上加薪。欲解决此矛盾,首先要仔细分析,找到造成局部与整体证候不一的症结所在,二者必定一为标,一为本,其内在联系或为因虚致实,或为阻隔闭塞。要明确其内在联系,必须通过细致地望、闻、问、切四诊获得信息,并加以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上述之局部湿热与整体虚寒,即阳虚之人,气化失职,水湿潴留,日久郁而化热,湿热发于肌肤即成为局部湿热证。此种表现为局部皮损外在湿热证的同时,必定有许多与真正的湿热证不同之处,如发病季节、病程病史、病人体质强弱、自觉症状、面色、舌脉等,澄清了其内在联系,治疗就有的放矢,疗效就有了保证。
, 百拇医药
根据本人临床体会,诊疗皮肤病首先应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然后再察看皮损,这样有利于把握疾病实质,不致失之偏颇。若能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内外兼治,或以皮损为主,兼顾整体,或先内后外等等,欲取良效,诚非难事。
三、整体调节是局部辨治与整体辨治的有机统一
整体调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也是中医的优势,即在正确辨证的前提下,分清轻重缓急,制定较完善、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良好而巩固的疗效。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如局部皮损表现出的“证”与整体表现出的“证”一致),局部辨治具有决定性意义,局部代表了整体。而在另一些情况时则局部只是局部,不能代表整体,仅仅根据局部皮损辨治,难免以偏概全,疗效自不必论。当此之时,察看整体进行整体辨证则显然十分重要和必需。统观大局,兼顾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标本兼治的整体调节疗法是局部辨治与整体辨治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医皮肤科提高疗效的基本方法。当然,要较好地进行整体调节,达到治疗目的,扎实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必备的前提。
, 百拇医药
四、整体调节疗法的方法、思路与步骤
笔者运用整体调节疗法治疗皮肤病多年,略有体会,简介如下。
1.四诊与辨证
通常皮肤科医生诊病时先看皮损,而整体调节疗法则应先注意患者整体状况,如面色、形体、精神、言语、情绪等,对其属实、属虚、属郁等的大致情况心中有数,并询问饮食、睡眠、月经、二便、有无其他疾病等,再看皮损及察舌按脉,局部与整体结合辨证,得出完善和正确的辨证结论。
2. 论治
皮肤病虽病在皮毛,却与整体密切相关,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内科病症,疑难顽症更是如此。临床常见的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病程越长,证候就越错综复杂。处理原则是在明确皮损与整体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从因论治,标本兼顾,补泻得当,既治愈疾病,又增强体质。理论上,局部与整体辨证的不符,都应该有其内在联系,但临床上疾病的表现十分复杂,限于中医传统的诊疗手段,有些疾病在短时间内要明确其前因后果,确有一定困难。但在治疗时应以某种治法为主,兼顾其他。如皮损为湿热,而整体为阴虚,应以祛湿清热为主,适当养阴,不可苦寒渗利太过。此外,不少皮肤病患者同时患有内科、妇科等疾病,而这些疾病有时与皮肤病病机相同或相近,略加一、二味针对性药,即可大获全功,患者则免除了“一个病人,多个处方,无所适从”的烦恼。
, 百拇医药
五、病案举例
1.疹案:刘某,男,33岁。素有湿疹病史,病情较轻。1993年冬外出受寒后双手、足、面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瘙痒,且逐渐加重。足背水疱破溃流水,病情发展较快。某老中医认为系湿热证,俾服消风散及清热利湿中药数剂无效,遂用地塞米松、强的松控制病情,直至次年初夏始愈。1994年12月底感冒后旧疾又发,短短数天,手腕背部、面部出现弥漫性大片丘疹、丘疱疹、红斑,双足背原皮损处重现水疱、红斑,且皮损范围较去年扩大,病情有增无减。因不愿再用激素治疗,于1995年1月4日来诊。诊见皮损进一步加重,且全身亦出现片状红斑,腰以下较重。双足背及足跟大片水疱、糜烂,渗液如泉。左足背两个大疱出现化脓感染,足背及踝关节处红肿,按之凹陷,痛痒难耐,行走困难。平素冬季畏寒,手足不温,纳食欠佳。观其形体瘦弱,舌苔黄腻,舌质稍红,但口淡无味,无口苦口渴,双手脉沉弱。此湿热为标,阳气虚弱是本。当温阳益气与清热利湿并投。处方:制附片6g,桂枝10g,生黄芪30g,防风30g,苍术15g,川厚朴10g,黄柏12g,木通9g,当归12g,紫草30g,益母草20g,白鲜皮20g,蒲公英20g。水煎服。服药3剂,水疱已见减轻,双足红肿亦减,渗液显著减少,黄腻苔稍退。药既中的,守方略事加减,共服药18剂,水疱全部消失,面部红斑丘疹退尽,手足及双下肢留褐红斑片,瘙痒基本消失,黄腻苔尽退,舌质转淡红。拟原方加重温阳药剂量,改做水丸,又服月余而愈。近7年来,仅偶有少许丘疱疹出现,略施药膏外搽即愈,再无大的发作。
, http://www.100md.com
按:本例皮损为丘疹、水疱、红斑、糜烂、渗液、脓疱,且舌质稍红,舌苔黄腻,一派湿热蕴毒之象。与此同时,患者却形体瘦弱,畏寒肢冷,纳食不佳,舌苔黄腻却不觉口苦而黏,反觉淡而无味,且每于寒冬季节受寒后发病,双手脉沉弱。综合分析,病因病机当是素体阳虚,寒冬阳气不能煦表,外寒束之,加之阳虚水湿不化,滞久化为湿热,走于肌表而发为湿疹。治疗宜温阳益气以运化水湿,断绝湿热生路,清热利湿解毒以除既成之湿热,整体调节,标本兼治,收效迅速而巩固。若仅据皮损辨证,单纯清热利湿,不仅湿热难去,且必苦寒伤阳致湿热更甚。
2.瘙痒症案:孙某,男,61岁。全身剧烈瘙痒4年,常因瘙痒而不能安睡,痛苦异常。曾在省内近10家医院往返求诊,屡服中西药不效,几乎丧失了治疗信心。观其形体瘦削,面色黧黑,目睛暗黄,素患慢性肝炎。全身皮肤可见多处抓痕、血痂,抓痕和血痂周围微红,以腰、胸部为多,纳食可。舌稍红,苔白稍腻,脉弦。综合局部与整体辨证,此乃肝气不调,湿热蕴肤。当整体调节,拟舒肝柔肝,清热祛湿,止痒安神。处方:柴胡10g,白芍18g,当归15g,苍术10g,陈皮10g,云苓18g,生桑皮12g,黄芩10g,山栀10g,紫草18g,益母草20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炒枣仁20g。水煎服。服药5剂,瘙痒减轻一半,原抓痕红晕大部分消退,睡眠好转,腻苔退去。原方稍加化裁,又服10剂而愈。
按:皮肤瘙痒症一般多从血虚风燥论治,本例则与之不符。皮损为抓痕、血痂,但抓痕周围红晕,系有湿热。结合形瘦、面色黧黑、目睛暗黄、素患慢肝以及舌脉等,证属肝气不调,水湿失运,日久化热,走于肌肤而致瘙痒。整体调节拟舒肝柔肝健脾以治本,清热利湿以治标,痼疾半月而愈。若循规蹈矩,滋阴润燥,或仅据皮损辨证清热利湿而不知调肝理脾,恐难取效。
综上所述,整体调节疗法的核心是局部与整体辨证的综合分析,根据综合分析得出的“证”再谴方用药,进行整体调节,达到起效迅速,疗效持久巩固,既治愈皮肤之疾,又协调整体机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刘爱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皮肤科)
一、皮肤病的局部与整体
皮肤位于体表,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无论中医抑或是西医,对于皮肤与内脏及整个机体的联系的认识和论述,已较为深刻和细致,无庸赘言。众所周知,皮肤病之罹患,无外乎三个方面:其一,整体疾病的外在表现(即表现于皮肤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白血病、糖尿病性皮病、各种内脏癌瘤的皮肤转移等;其二,主要由外因引起的皮肤病,如烧伤、蚊虫叮咬、疥疮等;其三,内外因合病,如接触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增生性瘢痕等。很显然,除为数不多的强致病性外因导致的皮肤病以外,绝大多数皮肤病均主要系整体病变引起或与整体机能非正常有关。况且,强致病性外因导致的皮肤病的转归,亦与整体机能密切相关。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自序中说:“内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此而不得其方,肤俞之疾亦膏肓之莫救矣。”所言堪中肯綮。皮肤病的局部与整体应该辩证地认为,局部是整体的局部,整体是局部的总合。这是对皮肤病局部与整体关系最基本的认识,也是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必备的思路与前提。
, http://www.100md.com
二、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
所谓局部辨证即皮损辨证。在皮肤科临证中,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大抵有二种情况:一是局部皮损所反映的“证”与整体所反映的“证”一致;一是局部的证候表现与整体的证候表现不一致,甚至恰恰相反。这是皮肤科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亦即给我们提出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的关系问题。前者的立法、方药顺理成章,如寒则热之,热者寒之等等,医者皆知;后者则迥异,如局部皮损表现为湿热证或毒热证,而整体则表现为虚寒证,此时如何辨证,如何治疗?从局部而舍整体则使整体雪上加霜,从整体而舍局部则无疑是给局部火上加薪。欲解决此矛盾,首先要仔细分析,找到造成局部与整体证候不一的症结所在,二者必定一为标,一为本,其内在联系或为因虚致实,或为阻隔闭塞。要明确其内在联系,必须通过细致地望、闻、问、切四诊获得信息,并加以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上述之局部湿热与整体虚寒,即阳虚之人,气化失职,水湿潴留,日久郁而化热,湿热发于肌肤即成为局部湿热证。此种表现为局部皮损外在湿热证的同时,必定有许多与真正的湿热证不同之处,如发病季节、病程病史、病人体质强弱、自觉症状、面色、舌脉等,澄清了其内在联系,治疗就有的放矢,疗效就有了保证。
, 百拇医药
根据本人临床体会,诊疗皮肤病首先应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然后再察看皮损,这样有利于把握疾病实质,不致失之偏颇。若能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内外兼治,或以皮损为主,兼顾整体,或先内后外等等,欲取良效,诚非难事。
三、整体调节是局部辨治与整体辨治的有机统一
整体调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也是中医的优势,即在正确辨证的前提下,分清轻重缓急,制定较完善、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良好而巩固的疗效。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如局部皮损表现出的“证”与整体表现出的“证”一致),局部辨治具有决定性意义,局部代表了整体。而在另一些情况时则局部只是局部,不能代表整体,仅仅根据局部皮损辨治,难免以偏概全,疗效自不必论。当此之时,察看整体进行整体辨证则显然十分重要和必需。统观大局,兼顾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标本兼治的整体调节疗法是局部辨治与整体辨治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医皮肤科提高疗效的基本方法。当然,要较好地进行整体调节,达到治疗目的,扎实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必备的前提。
, 百拇医药
四、整体调节疗法的方法、思路与步骤
笔者运用整体调节疗法治疗皮肤病多年,略有体会,简介如下。
1.四诊与辨证
通常皮肤科医生诊病时先看皮损,而整体调节疗法则应先注意患者整体状况,如面色、形体、精神、言语、情绪等,对其属实、属虚、属郁等的大致情况心中有数,并询问饮食、睡眠、月经、二便、有无其他疾病等,再看皮损及察舌按脉,局部与整体结合辨证,得出完善和正确的辨证结论。
2. 论治
皮肤病虽病在皮毛,却与整体密切相关,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内科病症,疑难顽症更是如此。临床常见的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病程越长,证候就越错综复杂。处理原则是在明确皮损与整体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从因论治,标本兼顾,补泻得当,既治愈疾病,又增强体质。理论上,局部与整体辨证的不符,都应该有其内在联系,但临床上疾病的表现十分复杂,限于中医传统的诊疗手段,有些疾病在短时间内要明确其前因后果,确有一定困难。但在治疗时应以某种治法为主,兼顾其他。如皮损为湿热,而整体为阴虚,应以祛湿清热为主,适当养阴,不可苦寒渗利太过。此外,不少皮肤病患者同时患有内科、妇科等疾病,而这些疾病有时与皮肤病病机相同或相近,略加一、二味针对性药,即可大获全功,患者则免除了“一个病人,多个处方,无所适从”的烦恼。
, 百拇医药
五、病案举例
1.疹案:刘某,男,33岁。素有湿疹病史,病情较轻。1993年冬外出受寒后双手、足、面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瘙痒,且逐渐加重。足背水疱破溃流水,病情发展较快。某老中医认为系湿热证,俾服消风散及清热利湿中药数剂无效,遂用地塞米松、强的松控制病情,直至次年初夏始愈。1994年12月底感冒后旧疾又发,短短数天,手腕背部、面部出现弥漫性大片丘疹、丘疱疹、红斑,双足背原皮损处重现水疱、红斑,且皮损范围较去年扩大,病情有增无减。因不愿再用激素治疗,于1995年1月4日来诊。诊见皮损进一步加重,且全身亦出现片状红斑,腰以下较重。双足背及足跟大片水疱、糜烂,渗液如泉。左足背两个大疱出现化脓感染,足背及踝关节处红肿,按之凹陷,痛痒难耐,行走困难。平素冬季畏寒,手足不温,纳食欠佳。观其形体瘦弱,舌苔黄腻,舌质稍红,但口淡无味,无口苦口渴,双手脉沉弱。此湿热为标,阳气虚弱是本。当温阳益气与清热利湿并投。处方:制附片6g,桂枝10g,生黄芪30g,防风30g,苍术15g,川厚朴10g,黄柏12g,木通9g,当归12g,紫草30g,益母草20g,白鲜皮20g,蒲公英20g。水煎服。服药3剂,水疱已见减轻,双足红肿亦减,渗液显著减少,黄腻苔稍退。药既中的,守方略事加减,共服药18剂,水疱全部消失,面部红斑丘疹退尽,手足及双下肢留褐红斑片,瘙痒基本消失,黄腻苔尽退,舌质转淡红。拟原方加重温阳药剂量,改做水丸,又服月余而愈。近7年来,仅偶有少许丘疱疹出现,略施药膏外搽即愈,再无大的发作。
, http://www.100md.com
按:本例皮损为丘疹、水疱、红斑、糜烂、渗液、脓疱,且舌质稍红,舌苔黄腻,一派湿热蕴毒之象。与此同时,患者却形体瘦弱,畏寒肢冷,纳食不佳,舌苔黄腻却不觉口苦而黏,反觉淡而无味,且每于寒冬季节受寒后发病,双手脉沉弱。综合分析,病因病机当是素体阳虚,寒冬阳气不能煦表,外寒束之,加之阳虚水湿不化,滞久化为湿热,走于肌表而发为湿疹。治疗宜温阳益气以运化水湿,断绝湿热生路,清热利湿解毒以除既成之湿热,整体调节,标本兼治,收效迅速而巩固。若仅据皮损辨证,单纯清热利湿,不仅湿热难去,且必苦寒伤阳致湿热更甚。
2.瘙痒症案:孙某,男,61岁。全身剧烈瘙痒4年,常因瘙痒而不能安睡,痛苦异常。曾在省内近10家医院往返求诊,屡服中西药不效,几乎丧失了治疗信心。观其形体瘦削,面色黧黑,目睛暗黄,素患慢性肝炎。全身皮肤可见多处抓痕、血痂,抓痕和血痂周围微红,以腰、胸部为多,纳食可。舌稍红,苔白稍腻,脉弦。综合局部与整体辨证,此乃肝气不调,湿热蕴肤。当整体调节,拟舒肝柔肝,清热祛湿,止痒安神。处方:柴胡10g,白芍18g,当归15g,苍术10g,陈皮10g,云苓18g,生桑皮12g,黄芩10g,山栀10g,紫草18g,益母草20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炒枣仁20g。水煎服。服药5剂,瘙痒减轻一半,原抓痕红晕大部分消退,睡眠好转,腻苔退去。原方稍加化裁,又服10剂而愈。
按:皮肤瘙痒症一般多从血虚风燥论治,本例则与之不符。皮损为抓痕、血痂,但抓痕周围红晕,系有湿热。结合形瘦、面色黧黑、目睛暗黄、素患慢肝以及舌脉等,证属肝气不调,水湿失运,日久化热,走于肌肤而致瘙痒。整体调节拟舒肝柔肝健脾以治本,清热利湿以治标,痼疾半月而愈。若循规蹈矩,滋阴润燥,或仅据皮损辨证清热利湿而不知调肝理脾,恐难取效。
综上所述,整体调节疗法的核心是局部与整体辨证的综合分析,根据综合分析得出的“证”再谴方用药,进行整体调节,达到起效迅速,疗效持久巩固,既治愈皮肤之疾,又协调整体机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刘爱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