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学习体会
编号:10506907
学习心得:桂枝汤释疑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45期
     “太阳病,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浮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成无己认为:阳浮中风;阴弱荣弱。风并于卫,则卫强荣弱,故发热而汗出。其实者,卫强于荣也。其为然否?

    辨脉法第三条云:“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阴中,则发热也。”乃知伤寒之所以病洒淅恶汗而发热者,阴阳皆不足耳,实不足哉?相较为缺耳。如是,则成氏之为谬乎?

    不然,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之第九十五条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热邪风,宜桂枝汤。是以桂枝汤之本病,乃发热头痛,汗出恶风也。其脉也阳微而尺弱。夫唯阳微而尺弱,则必阴阳皆不足。则仲景其误邪?

    成氏于此,亦大言其旨,绝口不提其脉,亦知其说难圆也!

    日本国森立之观伤寒,每以水饮目之。太阳者,膀胱经,小肠经也。小肠者,受浊别清;膀胱者,水腑也。是以太阳病,饮每成。辨脉法第九云:“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脉阴盛则结。以阴阳不能杂和也。观夫桂枝去芍药之证,乃太阳病。误下之后伤阴而见之促脉,夫阳已伤,何能见促?成氏难解,言曰:此下后脉促,不得为阳盛也。促者,必数也,倘胃阳衰惫,何可得。

    森立之曰:太阳病,已伤水腑,下后伤阳,饮成于胸。所伤者,脾胃之阳也,胸阳未消耗,无根阳挟饮居于胸,知其难于阴接续也,乃见促。芍药酸苦,非所饮宜。观夫中风之证,风邪初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乃知膀胱受其灾,水腑得殃,必成水患,其邪也浅,水气悬于肤下,劫遏卫阳,阳得邪助而稍强于荣,空为水气所凌,难固表而显脉微,是以阳微而阴弱也。

    试以桂枝汤证之:桂枝,《本草经》有菌枝,牡桂。桂枝即牡桂,南海所出《图经》所云管桂是也。凡用桂皮。《素问》《肘后》单用桂,与《别录》合,特仲景每曰桂枝去皮。《千金》《外台》载桂枝汤诸方,名之曰桂枝汤,方中用桂心,桂心者,去皮之名也,唐人又曰肉桂。厚皮之桂,削去上皮,存中心赤色芳香之处,以治邪之皮下在肌肉之间者。

    由是观之,桂枝者,实桂心也。桂心者,通阳而化水气,其有水气者,明矣。然水气悬肌上肤下,而饮未成,是所以芍药之不蠲也。

    (饶周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01级中药七年),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茎藤类 > 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