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10508121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基础论文选摘(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47期
     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

    蔡子微

    牡丹江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笔者以现代医学应激理论为基础,探讨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应激现象的关系,进而探讨腧穴和经络的本质特征。研究结果提示:①由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在患病人群中出现率高,在正常人群中出现率低的事实,说明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是作为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一种反应而出现的,而这种反应的特征和规律均表明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具有应激反应的本质特征。这说明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是人体应激的一种形式。②由于压痛点和知觉延伸是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的特征性事件,使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作为应激反应的一种形式而有别于应激的其他形式。由于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是腧穴和经络(指感传经络)的表现形式之一,笔者将这种应激形式称为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③根据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的观点,笔者提出腧穴是躯体上潜在的和显性的应激位点,经络(指感传经络)是潜在的和显性的知觉延伸的线路。根据这种认识,笔者对腧穴、感传现象以及《内经》等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所记载的经络循行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解释。④腧穴和经络现象是古代中医学发现的一种应激形式,并且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发明了以针灸等形式参与这种应激过程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些发现和发明是对医学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⑤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的提出为人们以现代生物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腧穴和经络、探索腧穴和经络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 百拇医药
    研究形成的结论为:①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是应激反应的一种形式,笔者将这种应激形式称为腧穴应激和经络应激。②腧穴是躯体上潜在的和显性的应激位点,经络(指感传经络)是潜在的和显性的知觉延伸的线路。③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的提出,为人们以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腧穴和经络提供了新的思路。

    保障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潘桂娟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实践与科学基础之上的思想体系。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关系到中医药学术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也是关系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康工程、生命工程。

    1.加强中医药学理论基本原理研究。加强中医药学理论基本原理研究是坚持中医药学术发展根本方向的需要。中医药学以有别于近现代西方医学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思维方式,表达了对自然、人体、生命、疾病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提出一整套认识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病理变化的可行方法与途径。中医药学历代标志性理论创新与临床跨跃,都取决于是否坚持中医药学基本原理的指导。历代医家在开创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中医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回答了当时中医药学养生防治过程中的新问题,在不同时代开辟了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新境界。在新世纪新阶段,若没有对中医药学基本原理的坚持、研究和深入把握,就谈不上发展中医药学。
, 百拇医药
    2.加强中医药学理论传承与各家学说研究。加强中医药学理论传承和各家学说的系统化研究是探索中医药学理论继承与创新模式,保障中医药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历代各家学说既坚持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不同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思想和实践经验。历代各家学说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保持了中医药学蓬勃的生命力。我们应该通过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各家学说的系统化研究回答“什么是中医药学理论”、“怎样发展中医药学理论”等根本问题;就如何处理好理论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深刻把握中医药学理论源流和各家学说的内在统一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加强中医药学理论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理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中医药学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中医药学理论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就是要结合现代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深化对中医药学养生、预防、诊疗规律的认识,提高中医药学理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现代卫生保健的问题和需求,既给中医药学理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学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开拓中医药学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现代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 百拇医药
    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及国际化

    朱建平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秦汉时期,反映中医理论体系的术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学术交流的增加,新概念、新术语的不断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术语混乱现象也随之产生。建国后的中医术语规范工作,主要从编纂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出版各类工具书、术语研究和制定术语标准三个方面展开。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以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用现代术语学的标准来衡量,这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医术语有其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的独特性。中医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了自己的术语体系。中医术语的特点大致有:①历史性: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其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如气;有时短句也视作一个词,如木克土;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以及古文的现代表述等。②人文性:古代人文哲学对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母病及子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③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等。很少用定量描述。④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如五行的木、火、土、金、水。
, 百拇医药
    新世纪要求中医药学科现代化,而中医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用现代语言来阐述中医。中医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那么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中医术语是至关重要的。譬如说,“证”是中医学一个很重要的术语,但近50年来对“证”、“证候”等概念的内涵一直存在不同认识,这种术语概念认识的差异直接导致具体证的命名、分类、诊断标准的不统一,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难以交流,难以取得共识,也就很难推动中医证研究的进步。

    同时,中医药也存在中医术语翻译混乱的现象,譬如“针灸”,仍有多种译名或释义。又如“经络”,以往多英译为meridian,借用“地球仪子午线”之意,但人们常因此误认为经络是人为的、虚拟的、不存在的,以致中医的科学性遭到怀疑。统一、规范的术语是学术交流、推广中医的前提,因此,中医术语规范也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