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10508124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基础论文选摘(4)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47期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胡翔龙 许金森 吴宝华

    杨广应 张福强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循经感传现象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根据,因而深入研究循经感传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也是我们今天探讨经络实质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笔者应用大脑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刺激穴位时感传显著者和无感传者的皮层体觉诱发反应的分布,压迫阻滞感传对皮层体觉诱发反应的影响,以及模拟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分布的变化,为判断“中枢兴奋扩散”和“外周动因激发”这两种因素在形成循经感传过程的作用提供实验根据。此研究观察了27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和54名无感传者。以直径为7mm的氯化银圆盘电极自颅骨外记录大脑皮层体觉诱发电位。由15个电极组成的矩阵(5×3)覆盖相当于中央后回皮层第一体觉区(SI)的全部区域,同步记录。以体觉诱发反应的C4-C5成分为指标,平均加算256次。刺激的穴位主要为侠溪穴(GB43)和合谷穴(L14)。以弹簧压力计加压阻滞感传,压力为500~800g/cm2。模拟感传则以一宽约lcm的柔软画笔从刺激的穴位开始,沿所观察经脉的路线轻轻刷动,直至其终点。
, 百拇医药
    此研究结果提示:①在无感传的受试者,刺激侠溪穴、合谷穴和颊车穴所引起的诱发反应,与各穴位所在的体区在SI的位置一致。②刺激无感传者的侠溪穴,只能在SI中线附近的下肢代表区记录到一个诱发反应。而刺激感传显著者的侠溪穴,当感传上达面部时,在SI的外侧端的面部代表区还出现了另一个诱发反应。③在感传显著者的胆经循行线上施加压迫,把感传阻滞,使之不能上达面部,SI面部代表区的诱发反应即消失。解除压迫,感传上达面部,该诱发反应又复出现。④刺激无感传受试者的侠溪穴,并模拟胆经的感传,在SI的面部代表区即可记录到一个诱发反应。停止模拟感传,该诱发反应又消失。⑤刺激无感传受试者的侠溪穴,并以毛刷刺激模拟胆经的感传,但至肩部,先绕行上肢的外侧,手指和上肢内侧,然后再经肩、颈,上行至面部。这时,大多数受试者在SI的下肢,上肢和面部代表区都同时出现了诱发反应。它的分布与模拟感传路线所经过的体区一致。说明经脉线上的附加刺激的确可改变针刺穴位时皮层诱发反应的分布。

    由此,笔者得出结论:以上结果说明循经感传并不是由于“中枢兴奋扩散”所引起,“外周动因激发“才是产生循经感传的决定性因素,此结论为“以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中枢统一论”的假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明。B14.3
, 百拇医药
    通降颗粒对大鼠实验性RE作用机制的研究

    唐旭东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吴红梅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王志斌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邵 燕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胡宇驰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目的:阐明通降颗粒治疗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

    方法:首先分别采用贲门成形+幽门结扎+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贲门钢圈置入固定术建立大鼠实验性食管炎模型,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通降颗粒及对照药普瑞博思灌胃治疗。

    结果:造模成功大鼠给药治疗后显示,两种造模方式均表明通降颗粒浸膏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的食管黏膜组织病理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且优于西药对照组,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表明,通降颗粒浸膏大、中剂量组对于减轻棘细胞破坏及炎症反应的作用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降颗粒浸膏对大鼠实验性RE的疗效优于促动力药普瑞博思。B14.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