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508153
消化系统疾病(2004.11.25)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49期
     大白乌枳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有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慢性胃炎绝大多数由幽门螺旋杆菌所引起,它定居于胃窦粘膜小凹处及其邻近上皮表面贴附于上皮细胞膜上,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观察泻下理气,收敛制酸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河南省义煤集团总医院的李松林医师等用大白乌枳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9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选择该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以大白乌枳汤加减进行治疗,其基本方由大黄、白及、乌贼骨、枳壳所组成。在治疗中随证化裁:痛甚者加元胡、白芍;腹胀甚者加厚朴、枳实;泛酸者加瓦楞子;湿热重者加黄连;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阴虚者加沙参、石斛;HP阳性者加公英。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服,28天为1疗程,中间休息1周后,进行下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判断治疗结果。对照组:雷尼替丁0.15g,每日2次口服;吗叮啉10mg,每日3次口服;HP阳性者加服阿莫西林0.75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及判断疗效方法同治疗组。经治疗后,治疗组近期治愈94例,显效12例(其中萎缩性胃炎1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均为萎缩性胃炎),治愈率79.2%,总有效率96.7%,HP转阴74例,转阴率61.7%。对照组近期治愈48例,显效21例,有效27例(其中萎缩性胃炎4例),无效24例(其中萎缩性胃炎13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80%,HP转阴63例,转阴率52.5%。两组比较,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李松林医师等体会到,应用上方中大黄的泻下作用,可排除积滞,清洁肠道,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对机体的损害,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另据研究得知,大黄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用量为:便秘者可用到15g,无便秘者10g即可,入汤剂时应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以免泻下过甚伤胃;白及,苦辛涩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其质粘而多脂能促进炎性病变的粘膜愈合;枳壳苦辛微寒,长于行气宽中,从实验结果来看,既能降低肠管平滑肌张力和缓解疼痛,又能兴奋胃肠,增强蠕动,它可依机体机能状态、药物浓度而呈现双重作用,对病理状态下胃肠功能失调的恢复是有利的;乌贼骨咸涩、微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等,可中和胃酸,有制酸止痛功效。据此,李松林医师等认为,以上全方药味简便、配伍严谨、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表明,用大白乌枳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确有良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可弥补西药不足
, 百拇医药
    《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10期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黄建华医生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黄建华医生共收治了4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与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第5届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B超确诊有腹水。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4.3岁;肝硬化腹水病程3个月~3年,平均1.0年;初次腹水者13例,2次腹水者18例,3次以上腹水者15例;腹水程度:轻度10例,中度24例,重度12例;原发病:肝炎后28例,酒精性3例,血吸虫性15例。对照组40例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1.6岁;肝硬化腹水病程3个月~5年,平均1.1年;初次腹水者11例,2次腹水者15例,3次以上腹水者14例;腹水程度:轻度8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原发病:肝炎后25例,酒精性2例,血吸虫性1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低盐饮食,口服双氢克尿噻50mg,安体舒通40mg,每日1次,腹水减少后逐渐停药。适当给予人血白蛋白、血浆静滴,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肝功能异常者可用强力宁、门冬氨酸钾镁、甘利欣等,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可用垂体后叶素、甲氰米呱,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继发感染。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基本方:猪苓、茯苓、车前子、白术、大腹皮、炙黄芪、茵陈、白茅根、丹参各20g,党参、莪术、仙灵脾、五味子各15g,柴胡9g,醋鳖甲10g。肝病虚损严重者白术增至40~60g,黄芪增至30~60g,另加仙茅、女贞子、鹿角胶;瘀血严重者加大丹参、莪术剂量,再加赤芍、三棱、延胡索、郁金等。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8周。

    疗效标准:显效:腹水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缩小或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血清总胆红素、ALT及A/G恢复正常。有效:腹水减少>50%,症状减轻,,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血清总胆红素、ALT下降>50%,A/G较前好转。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者。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治疗组46例中,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40例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总有效率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随访疗效:对两组显效及有效病例进行1~2年随访。治疗组中,复发20例,死亡6例(均为有效病例);对照组中,复发24例,死亡9例(其中显效1例,有效8例)。死亡原因以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为多见。

    黄建华医生指出: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中医学认为,腹水形成机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补肝肾、利水消肿。所拟方中,柴胡疏肝理气;丹参、莪术活血化瘀;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泽泻、猪苓、大腹皮、白茅根、车前子利水消肿;仙灵脾温补肾阳;醋鳖甲滋阴、消癥瘕;五味子合鳖甲滋阴补肝,利水而不伤阴;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现代药理及动物实验证明,利水中药具有明显利尿作用,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钠离子排出,避免西药利尿引起电解质紊乱之弊。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药均能改善蛋白代谢,提高血浆白蛋白。临床疗效证实,以上中药具有扶正、改善蛋白代谢、退黄疸及增进食欲等作用,可弥补西药的不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有其优越性。,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