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07886
背离市场之需求 盲目种植酿苦果——药材之乡陕西山阳爆发“黄姜危机”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记者 邓大洪 孙孝运 来源:《新闻周报》2004年11月30日报道

    黄姜,即薯蓣,药材。陕西山阳县是黄姜之乡。山阳县农民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种植了近20万亩黄姜,现在却卖不出去,许多黄姜烂在地里,无人采收。

    村民说:是干部强制让种的,我们把小麦种上了,干部硬给拔掉,让我们种黄姜,说是包收,最低保护价为每斤1元钱,还签订了协议。

    而山阳县地方官员表示:我们号召农民种黄姜,也是想让农民致富,当时种黄姜的收入是种粮食的四五倍。如果政府不出面是发动不起来的,没有政府的宣传,老百姓自己是不会种的。政府出面一宣传,农民又容易跟风,都种起了黄姜,想刹都刹不住。其实政府号召种植的面积没有那么大,许多是农户跟风自发种的。而市场变幻莫测,政府又是无法控制的。

    山阳黄姜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不适合市场经济大环境造成的。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公司加农户,而农户是一家一户的生产,也就形成了一家一户各顾各的小农经济,缺乏市场意识和信息,容易盲目跟风。
, 百拇医药
    黄姜跌价 山阳县笼罩不安

    记者驱车行驶在陕西商洛市山阳县境内,见路边的地里长的全是干枯了发黑的植物,当地人介绍:“这地里黑色干枯的植物是黄姜,黄姜是俗称,它的正式名字应是薯蓣,薯蓣含有皂素,是许多药物的重要原料,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山阳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姜所含皂素的比例高,质量好,因此山阳被誉为‘薯蓣之乡’”。

    目前是黄姜采收的季节,但记者发现却没有人采收。为了解原因,记者的车在路边一户人家停了下来,这户人家的男主人见记者打听黄姜的事,以为记者是收黄姜的,高兴得又是倒水又是让坐。“你们来得太好了,黄姜要多少有多少。”他指着屋檐下用编织袋装着的黄姜,“这有几千斤,是我收的, 如要我还可以收,3毛钱1斤就行。去年要卖1元多1斤呢。”

    当他听到记者不是收黄姜的,高兴劲儿全没了,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说,“我可栽了,现在2毛1斤也没人要,去年我做黄姜生意赚了点钱,没想到今年连老本全搭进去了不说,还倒借了几千元。”
, http://www.100md.com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来到山阳县小河口镇街道口村,村民们一听说打听黄姜的事,以为是收黄姜的,马上围上来争着要卖给记者黄姜。记者忙解释,“我们是报社的,想了解一下黄姜的情况,不是收购黄姜的。”村民们刚才的兴奋劲儿也全没了,男人是满脸的愁苦无奈,女人忍不住哭泣起来了。“我家4亩地,贷了2000元买黄姜种子,全种上了黄姜,现在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一妇女哭着告诉记者。

    “地里的黄姜收回来好歹也能卖点钱,为什么不收?”记者感到不解。“1毛多钱1斤,连采收的工夫费都不够,有工夫收黄姜,还不及干点其他的事也比收黄姜收入多。”一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在街道口村采访时,正巧碰到了商洛市人大代表、宁家沟村村支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亩黄姜,种子要600元,加上化肥要1000多元,不包括人工在内,可采收三至四千斤。如卖2毛1斤,一亩地才能卖600至800元。”如果再去采收,亏损就更大了,许多村民宁愿让黄姜白白烂在地里也不收。”
, http://www.100md.com
    黄姜商贩、农户都为黄姜大跌价惶恐不安,那么加工黄姜的企业日子过得怎样呢?记者赶到了山阳县天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企业是2003年度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山阳县委、县政府“药业兴县战略”支柱产业黄姜加工的龙头企业。

    企业有关人士一提到黄姜,也是一筹莫展,摇着头苦笑着对记者说:“皂素(由黄姜加工厂提炼的产品)卖不出去,价格又低到历史的最低点,一吨皂素售价也就十七八万元,而正常价为三十多万元。目前我们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因为生产就意味着亏损,生产越多,亏损也就越多。我们压力很大,政府要我们收购百姓的黄姜,解决农民的问题,而全县种植的黄姜有20万亩,产黄姜至少40万吨,全县有六七家加工厂,我们算是最大的,一年只能吃五六万吨,而其他加工厂一年也就是1万多吨,全县加工厂加在一起一年最多能吃掉黄姜也就十多万吨。我们这些企业哪要得了那么多,况且我们手头又没有资金,就是2毛钱1斤,也没能力全部收购掉农民手头的黄姜。”

    企业所担心的还不只是黄姜过剩,“现在黄姜价格便宜没人要,老百姓将会把黄姜全部挖掉,我们担心的是到时如果价格涨上去了,企业再也没有黄姜可收了。”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 http://www.100md.com
    当记者问为什么卖不出去,是不是质量问题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有一条50吨的薯芋皂素生产线和一条60吨的双烯生产线,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是没问题的,曾获得省优、部优产品称号和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减少,价格降低。”

    压力最大的还是要算当地政府部门。记者来到山阳县政府时,主管农业的杨副县长正在开会研究解决黄姜危机的对策。他身边的人告诉记者,“杨副县长为化解黄姜危机,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找资金,找市场,每天加班加点……”

    “我希望你们记者,能发布一点山阳黄姜的信息,要是能有人到山阳来买黄姜或皂素,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是杨副县长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山阳是国家级贫困县,家底薄,农民种黄姜受到了损失,我着急……”

    虚高黄姜售价 弄晕了山阳人

    为什么老百姓要发疯似的种黄姜呢?
, http://www.100md.com
    “是干部强制让种的,我们把小麦种上了,干部硬给我们拔掉让种黄姜,说是包收,最低保护价为每斤一元钱,还签订了协议。”“有的人贷款买黄姜种,黄姜卖不掉,信用社还要收贷,幸亏我没有贷款,要是贷了款,信用社要钱,我就把黄姜拉到信用社门口倒在那里。”街道口村村民们告诉记者。当记者问协议在哪里时,村民们说在村干部那里。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街道口村村委会主任,村主任家正在为儿子筹办婚事。村主任问明记者的来意后很愉快地答应到村办公室为记者找协议,村办公室就在小河口镇附近。当记者随同村主任刚到村办公室门口,早有人等在那里,那人把村主任叫到一边,过了一会儿,村主任回来说那人是镇扶贫办的,找他有点事。什么事,村主任不愿意告诉记者。

    村长打电话叫村会计,说协议会计那里有。会计一会儿来了,告诉记者:“协议是有个,好像是企业和我们签订的。放在哪里,可能找不到。”村主任和村会计还是为记者翻箱倒柜找协议,似乎把所有的文件都翻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当时(2002年)上面下任务要我们号召村民种黄姜,那时价钱确实好,1斤要卖一元三四,黄姜一出来商贩在地边就买走了,先种黄姜的都发了。这个地方土地贫瘠,种小麦一亩地也就卖上个四五百元,而种黄姜每年每亩要产2000斤。按当时价,最低也能卖上个2000元。上面也想让老百姓致富,就号召大家种,谁知会是这一结果。”村主任一边为记者找协议一边告诉记者,“当时一些企业、协会都抢着找我们签协议,还开现场会宣传,现在连企业的人影也没有了。”
, http://www.100md.com
    记者打听到,当时为发展黄姜,县农业局还成立了黄姜协会,记者驱车到了县农业局,黄姜协会早已人去楼空。

    记者只得找到了一家黄姜加工企业,“我们好像是与农户签订过收购协议,那时皂素价格是现在的两倍,每吨三十五六万元,以前不愁销,现在这个价(每吨十多万元),生产就是亏损。如果按协议价格收购农户的黄姜,把我们这个企业拍卖五六次的钱也不够。况且协议是政府动员我们签的,故协议不应该是纯企业合同行为,其违约损失不应该由企业来承担,而且企业也无能力承担。”记者要求看协议时,这位企业人士婉言谢绝了记者的请求。

    种黄姜的农户和企业似乎都对政府有怨言,那么政府为何要号召农户放弃安全可靠、祖祖辈辈种了几千年的粮食作物,而改种市场风险巨大的黄姜呢?

    记者来到了山阳县政府,主管农业的杨副县长接受了采访。

    “我们号召农民种黄姜,也是想让农民致富。山阳县人多地少,靠种庄稼很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个地方比较适合中药材生长,特别是黄姜的生长,一亩地两年可产黄姜3000多公斤,当时售价2.5元/公斤以上。为了让农民种黄姜,如果政府不出面是发动不起来的,没有政府的宣传,老百姓自己也不会种。为了让农民相信种黄姜收入是有保障的,我们只得出面动员企业或协会与农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谁想到会是这一结果。”
, 百拇医药
    杨副县长沉思了片刻:“现在提倡服务型政府,但对于贫穷落后的农村,所谓服务型政府,其实就是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比如调整种植结构,就以种黄姜为例,如果没有政府出面,单靠企业是难以带动老百姓种黄姜的。一是企业不愿意也没有义务担那么大的风险,即使企业愿意,老百姓按传统习惯,只信政府不相信企业,没有政府的动员,也不会与企业签协议,农民更难自发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出面一宣传,农民又容易跟风,都种起黄姜来了,想刹都刹不住。其实政府号召种植的面积没有那么大,许多是农户跟风自发种的。而市场又是变幻莫测,是政府所无法控制的。让企业承担风险,黄姜加工企业实力有限,承担不起这个风险,特别是2003年种植黄姜的农户,单算一家的损失也就是几千元,但对于贫穷的农户来说,这却是天文数字,如果把全县农户的损失加在一起,对于我们这个全国贫困县来说,就成了真正的天文数字。”

    杨副县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感叹到,“要为农民办点事怎么这么难啊!”

    “黄姜危机”的真正原因在哪儿
, 百拇医药
    “由于去年‘非典’的影响,使我国的许多出口贸易被迫终断,而由黄姜提炼的皂素的出口贸易几乎全部终断,许多国家再也没有与中国签订出口协议。现在国内皂素低至每吨16万元至17万元,而国际市场仍然为每吨三十多万元。黄姜要二至三年才成熟,今年的黄姜是2002年种的,那时价格很高。”山阳县天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主管市场营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山阳县黄姜危机仅仅是因为国际市场造成的吗?记者在回来的路上正好要经过商洛市,并采访了商洛市主管农业的杨长亚副市长。

    “山阳黄姜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不适合市场经济大环境造成的。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公司加农户,而农户为一家一户生产,也就形成了一家一户各顾各的小农经济,缺乏市场意识和信息点,容易盲目跟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很难对其进行协调,以便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如2002年黄姜价格一直攀升,我们发现以黄姜加工成的产品价格并没有多大提升。通过分析发现,黄姜的价格攀升,并非市场需求增加引起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种子的需求加大拉动的,这个价格是虚的。我们想及时调整品种结构,但老百姓是一家一户,不是你叫停就能停,有的看见别人赚了钱,政府又刚大力宣传要大力种植黄姜,现在说价格是虚高叫停,他们不相信,仍然加大种黄姜。”

    当记者问:“什么体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杨副市长想了想告诉记者,“我有个设想,想搞一个示范基地,让龙头企业租用农户的土地种药材,再让农民在这个示范基地上班。这种模式对于企业和农户都有好处,一是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产品种植结构,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药品原料,二是农民受益更大,不管企业亏盈与否,都可以得到土地租赁费,还可以上班挣到工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