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临床运用
编号:10508239
六味地黄丸新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53期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所制方,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之证。原方: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干山药12g,泽泻9g,茯苓去皮9g,丹皮9g。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每丸15g,成人每服1丸,1日3次,空腹时服或水煎服。现有成药浓缩丸,成人每服8~10丸,1日2至3次。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门不合之证,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吞酸、吐酸、嘈杂症数十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验案一例试析之:

    储某某,男,33岁。初诊日期,1990年5月3日。自觉胃中酸水逆于口,咽之刺心,一日多次发作,低头做业时更甚。胃有烧灼感,咽干,口干,舌质红,苔少,脉弦数。处六味地黄丸3瓶(60克1瓶),每次服9g,约50粒。服完3瓶后,发病近10年的吐酸病基本痊愈。

    按:方书论吞酸、嘈杂均以寒热之分,或谓寒证,或谓热证,但不尽然。临床上以阴虚并见者亦不少见。本例患者,久患疮疥,流津滋水,阴液耗伤,阴虚之质显现。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木少滋荣,则木气易亢,侵扰脾土,腐郁作酸。其次肾主五液,肾虚不能撮纳五液,水泛于肝而作酸,泛于脾胃则作痰涎,加之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附而妄行,致痰涎相激而上涌,吐酸作矣。下无以奉者生之令,上绝肺金之化源,故木无以制而易亢。地黄禀甘寒之性,制熟味更厚,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山茱萸酸温滋肾养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费伯雄谓:“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腻补肾水,即有泽泻宣泄肾浊以济之;有山茱萸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淡渗脾胃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百拇医药(王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