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的证候因素②
热 中医学中的热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与热邪同类相近的病因还有温邪、火邪。一般认为,火为阳热之邪,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三者之间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从各自特性而言,热归属于邪气,而火既可指具有温煦生化作用的阳气,即“少火”;又可指火热之邪,称为“壮火”。
由于火性炎上,燔灼迫急,速疾而势暴,易成燎原之势,表现在疾病中可见起病急,病情重,耗津伤液,常可导致筋脉失养而动风,逼血妄行而动血,表现为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甚则热陷心营而导致神昏谵语、肢厥、舌蹇;热极生风而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正如戴思恭所说:“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最速,其热甚彰,其死甚暴。”
“热毒”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阳在泉,热毒不生”。雷少逸认为:“温热成毒,毒即火邪也。”说明了火邪致病,亦即热毒矣。
, 百拇医药
冠状病毒亚型变种是导致SARS的病因,以中医理论分析,SARS病性属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热邪致病,在中医温病理论中属于温邪、疫毒,为剽悍之邪,传变迅速,病势危笃,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称为热毒。其病机特点是内火偏盛,加之外感时邪疫毒导致疾病。风火同气,内外合邪,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动生风,风火相煽,相互转化,互为因果,从而决定了SARS病机的易变、速变、多变的特性。由于病程中热邪燔灼,阳热亢盛,灼津炼液,耗气损元,故起病以发热为主要特征或首发症状,发热上升期恶寒明显,热势高时可同时见到胸闷、乏力、心悸、周身关节疼痛、干咳、纳少等,有学者观察26例SARS患者,全部为急性起病,高热不退、汗出不解、头痛、脉数是明显的热毒表现,大部分患者有咳嗽、少痰、气促,反映热毒蕴于肺,导致气逆。热毒的病机贯穿在SARS早期、中期、极期和恢复期全程,而以早期、中期、极期为最盛,恢复期热毒明显减弱。
湿 分析本次SARS,大多兼湿,一般认为SARS的病因为感受疫疠毒邪,或“感受雾露污浊之邪”。例如,疫情出现之后,无论广州还是北京,均气温偏低,阴雨连绵,自然界形成湿淫之邪,此非时之气为疫毒提供了滋生、繁殖、传播的外部环境,联系西医病理,肺组织表面间质水肿、充血,肺切面可挤出大量水肿液体,应属中医“湿毒”范畴。
, 百拇医药
SARS疫毒主袭肺。肺主一身之气,三焦为气机通道,若肺气不利,肃降失职,则气机壅滞,气不化水,致水湿停聚;加之激素所致的水钠潴留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损伤脾胃功能,脾失于健运,水湿不化,则内湿乃生。内外湿相引,合而不散为SARS病毒生长提供了内环境。湿邪和热毒相持则湿热为患,与寒相持又可兼见寒湿之征。叶天土在《温热论》中论述到温邪挟湿的病症是“湿与温合,蒙郁而蒙敝于上,清窍为之壅塞”。大多数病人舌苔厚腻,自觉胸闷,四肢沉重无力,伴有腹泻,进一步说明“惟在表时舌苔白厚,异于伤寒”。由于饮停上焦,痹阻肺气,不得宣降,故出现“饮停喘憋”之病理表现;湿浊缠绵难解,则高热不退,病程较长,可见湿邪贯穿疾病始终。根据广东有关资料,大多数SARS病人都有食欲差、口黏腻以及身热不扬的表现,早期是春温伏湿;中期显然是湿热胶结互恋,但有明显的或偏于热、或偏于湿的不同;后期疫毒入营入血,内传心包;恢复期是中虚湿浊困中。
SARS疫疠之气具有湿热性质,临床高热患者,在发热1天时的舌苔黄腻并不明显,待发热2~3天后出现明显的舌苔黄腻。由此表明此发热缘于外感而非内生湿热。
, 百拇医药
《温病条辨》认为寒疫的发生与运气相关,是由于“六气寒水司天在泉,或五运寒水太过之岁,或六气加临之客气为寒水。”根据气化学说中“五运六气周期”来测算,2003年是丑未之年,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全年气候总的特点属湿气偏胜,雨量偏多,冬季偏寒。但是具体到“二之气”,即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春夏之际,客气和主气都是少阴君火主时。这一阶段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回升较慢,雨水偏多,寒湿偏胜。今年SARS发病源于南方,《异法方宜论》指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说明南方地区环境与北方地区环境显然不同,南方地势低下,气温火热,雨水雾露偏多,天气阴雨连绵,潮湿雾露就成为南方致病邪气的一个重要因素。虽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但病自南来,会带有湿盛的特点,治疗也应重视除湿。本病为湿、热、毒杂感为患,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生,湿热交结,缠绵难愈。毒是致病之因,湿邪是毒依存的条件。
“水不行则血不利”,若湿阻脉络,则血滞为瘀;湿瘀交阻,气行不畅,则气机郁滞;邪毒、湿浊、热盛、气滞、血瘀交阻为患,痹阻肺气则喘憋息贲,病情加重。故毒、湿、热、瘀堪为SARS的主要致病因素。
, 百拇医药
瘀 SARS作为外来的疫毒之邪,将肺作为其入侵后的重要靶器官,其性剽悍,传变迅速。湿热疫毒损伤肺之络脉,其邪热劫灼阴液,津液亏虚,致血液浓缩而运行迟缓停滞,则煎熬成瘀,正如王清任所说:“血受烧炼,其血必凝”。周学海亦云:“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其湿邪阻遏气机,壅塞肺络,停滞于肺,损伤肺气,肺气虚则主气和朝百脉的功能减退,帅血无力而使血行艰涩不畅,停滞经脉遂成瘀血。
有资料表明,在SARS的病程中期,正是由于毒血症和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使大量炎性物质释放,一方面炎性渗出导致肺间质实变,另一方面其毒素损伤肺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导致了SARS中期肺络瘀阻的病机演变过程。
鉴于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可以认为重症ARDS引起的肺部病理改变也具有以下特点:肺呈暗红或暗紫的肝样变,可见水肿、点状出血。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渗透性增加,肺间质和肺泡内有蛋白质水肿液及炎症细胞浸润,重量明显增加。镜检见肺微血管充血、出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在毛细血管内聚集,微血栓形成,透明膜形成,灶性或大片肺泡萎陷不张。引起肺功能顺应性降低,功能残气量减少,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大量分流和严重低氧血症。早期即可有弥漫性肺间质胶原纤维增生。以后肺渗出物及透明膜的机化或纤维化,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大片肺纤维化,最终导致肺功能不全及肺动脉高压。以上这些充血、出血、血栓等表现均与中医血瘀证病理相符。
据临床观察所见,在最初阶段的发热期后,舌质多见瘀斑或紫暗,并伴有明显的喘憋胸闷、面唇爪甲青紫等瘀血表现;在恢复期,除见有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汗出、乏力等症外,舌象多为暗紫、舌下静脉曲张等气阴两虚挟瘀的表现,反映了瘀血阻络是本病常见的致病因素和主要的证候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本病愈后转归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环节。②(曹洪欣 中国中医研究院 张明雪 辽宁中医学院), http://www.100md.com
由于火性炎上,燔灼迫急,速疾而势暴,易成燎原之势,表现在疾病中可见起病急,病情重,耗津伤液,常可导致筋脉失养而动风,逼血妄行而动血,表现为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甚则热陷心营而导致神昏谵语、肢厥、舌蹇;热极生风而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正如戴思恭所说:“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最速,其热甚彰,其死甚暴。”
“热毒”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阳在泉,热毒不生”。雷少逸认为:“温热成毒,毒即火邪也。”说明了火邪致病,亦即热毒矣。
, 百拇医药
冠状病毒亚型变种是导致SARS的病因,以中医理论分析,SARS病性属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热邪致病,在中医温病理论中属于温邪、疫毒,为剽悍之邪,传变迅速,病势危笃,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称为热毒。其病机特点是内火偏盛,加之外感时邪疫毒导致疾病。风火同气,内外合邪,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动生风,风火相煽,相互转化,互为因果,从而决定了SARS病机的易变、速变、多变的特性。由于病程中热邪燔灼,阳热亢盛,灼津炼液,耗气损元,故起病以发热为主要特征或首发症状,发热上升期恶寒明显,热势高时可同时见到胸闷、乏力、心悸、周身关节疼痛、干咳、纳少等,有学者观察26例SARS患者,全部为急性起病,高热不退、汗出不解、头痛、脉数是明显的热毒表现,大部分患者有咳嗽、少痰、气促,反映热毒蕴于肺,导致气逆。热毒的病机贯穿在SARS早期、中期、极期和恢复期全程,而以早期、中期、极期为最盛,恢复期热毒明显减弱。
湿 分析本次SARS,大多兼湿,一般认为SARS的病因为感受疫疠毒邪,或“感受雾露污浊之邪”。例如,疫情出现之后,无论广州还是北京,均气温偏低,阴雨连绵,自然界形成湿淫之邪,此非时之气为疫毒提供了滋生、繁殖、传播的外部环境,联系西医病理,肺组织表面间质水肿、充血,肺切面可挤出大量水肿液体,应属中医“湿毒”范畴。
, 百拇医药
SARS疫毒主袭肺。肺主一身之气,三焦为气机通道,若肺气不利,肃降失职,则气机壅滞,气不化水,致水湿停聚;加之激素所致的水钠潴留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损伤脾胃功能,脾失于健运,水湿不化,则内湿乃生。内外湿相引,合而不散为SARS病毒生长提供了内环境。湿邪和热毒相持则湿热为患,与寒相持又可兼见寒湿之征。叶天土在《温热论》中论述到温邪挟湿的病症是“湿与温合,蒙郁而蒙敝于上,清窍为之壅塞”。大多数病人舌苔厚腻,自觉胸闷,四肢沉重无力,伴有腹泻,进一步说明“惟在表时舌苔白厚,异于伤寒”。由于饮停上焦,痹阻肺气,不得宣降,故出现“饮停喘憋”之病理表现;湿浊缠绵难解,则高热不退,病程较长,可见湿邪贯穿疾病始终。根据广东有关资料,大多数SARS病人都有食欲差、口黏腻以及身热不扬的表现,早期是春温伏湿;中期显然是湿热胶结互恋,但有明显的或偏于热、或偏于湿的不同;后期疫毒入营入血,内传心包;恢复期是中虚湿浊困中。
SARS疫疠之气具有湿热性质,临床高热患者,在发热1天时的舌苔黄腻并不明显,待发热2~3天后出现明显的舌苔黄腻。由此表明此发热缘于外感而非内生湿热。
, 百拇医药
《温病条辨》认为寒疫的发生与运气相关,是由于“六气寒水司天在泉,或五运寒水太过之岁,或六气加临之客气为寒水。”根据气化学说中“五运六气周期”来测算,2003年是丑未之年,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全年气候总的特点属湿气偏胜,雨量偏多,冬季偏寒。但是具体到“二之气”,即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春夏之际,客气和主气都是少阴君火主时。这一阶段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回升较慢,雨水偏多,寒湿偏胜。今年SARS发病源于南方,《异法方宜论》指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说明南方地区环境与北方地区环境显然不同,南方地势低下,气温火热,雨水雾露偏多,天气阴雨连绵,潮湿雾露就成为南方致病邪气的一个重要因素。虽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但病自南来,会带有湿盛的特点,治疗也应重视除湿。本病为湿、热、毒杂感为患,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生,湿热交结,缠绵难愈。毒是致病之因,湿邪是毒依存的条件。
“水不行则血不利”,若湿阻脉络,则血滞为瘀;湿瘀交阻,气行不畅,则气机郁滞;邪毒、湿浊、热盛、气滞、血瘀交阻为患,痹阻肺气则喘憋息贲,病情加重。故毒、湿、热、瘀堪为SARS的主要致病因素。
, 百拇医药
瘀 SARS作为外来的疫毒之邪,将肺作为其入侵后的重要靶器官,其性剽悍,传变迅速。湿热疫毒损伤肺之络脉,其邪热劫灼阴液,津液亏虚,致血液浓缩而运行迟缓停滞,则煎熬成瘀,正如王清任所说:“血受烧炼,其血必凝”。周学海亦云:“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其湿邪阻遏气机,壅塞肺络,停滞于肺,损伤肺气,肺气虚则主气和朝百脉的功能减退,帅血无力而使血行艰涩不畅,停滞经脉遂成瘀血。
有资料表明,在SARS的病程中期,正是由于毒血症和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使大量炎性物质释放,一方面炎性渗出导致肺间质实变,另一方面其毒素损伤肺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导致了SARS中期肺络瘀阻的病机演变过程。
鉴于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可以认为重症ARDS引起的肺部病理改变也具有以下特点:肺呈暗红或暗紫的肝样变,可见水肿、点状出血。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渗透性增加,肺间质和肺泡内有蛋白质水肿液及炎症细胞浸润,重量明显增加。镜检见肺微血管充血、出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在毛细血管内聚集,微血栓形成,透明膜形成,灶性或大片肺泡萎陷不张。引起肺功能顺应性降低,功能残气量减少,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大量分流和严重低氧血症。早期即可有弥漫性肺间质胶原纤维增生。以后肺渗出物及透明膜的机化或纤维化,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大片肺纤维化,最终导致肺功能不全及肺动脉高压。以上这些充血、出血、血栓等表现均与中医血瘀证病理相符。
据临床观察所见,在最初阶段的发热期后,舌质多见瘀斑或紫暗,并伴有明显的喘憋胸闷、面唇爪甲青紫等瘀血表现;在恢复期,除见有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汗出、乏力等症外,舌象多为暗紫、舌下静脉曲张等气阴两虚挟瘀的表现,反映了瘀血阻络是本病常见的致病因素和主要的证候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本病愈后转归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环节。②(曹洪欣 中国中医研究院 张明雪 辽宁中医学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