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中医药迅速发展的基础工作。现对此项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一、切实选好带全局性的科研项目及其突破口
首先要寻求高起点,把中医药整体思路认识论与现代科技的考察世界的微观方法学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医药与高科技相结合,组建新工作平台,在中医药科研的方法学上有新突破,从根本上推动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科研是关键,要抓住高科技,抓住前沿科学,闯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科研之路。
中医科研可考虑以最前沿科学——生命科学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生命科学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生化、生理等学科基础上升华产生的一门新学科,代表着自然科学总体发展的大方向。目前,各大院校纷纷建立建设生命科学医学学科,他们也在寻课题,找切入点,同我们有着极大的合作空间与潜力。在基因层面上揭示和发挥中医药的理论和本质,在解释与恢复免疫功能上有新突破,将是一大胜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去,请进来,抓住机遇,蓬蓬勃勃地行动起来。
, 百拇医药
其次,中医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从总体上不能与现代医学相同,要走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建筑自己的工作平台,逐步建立自己的方法学,才能抓住根本。多年来,一些同仁不断提出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思想未达一致,常是不了了之。
第三,要善于借鉴现代医学的发展道路。西医当前发展力量仍然强大,外科优势尤为突出,但基本内涵未变,即纠正病理、消除病因、解决病灶(切除或修补)三大要素未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爆炸,西医与高科技结合,充分利用高科技更加明确和自觉。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倾向值得注意,科技越发展,人们越依赖高科技手段,越不关注整体的人,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医学发展。
中医也应当明确和自觉组织与高科技相结合。同时,中医学的本质决定不会走向对高科技的依赖。西医能用的,中医也可以使用;西医遇到的不利倾向,在中医范围是可以避免的。
二、中医理论序列化与图表化是展示中医科学的重要手段
, 百拇医药
古老的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千百年来拯救了无数生命,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多亏中华医药。中华四大发明是科学,中华医药同样是科学。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的基本原理仍在运用,只要揭示客观规律的实践与学说,就符合科学,就是科学。
有人说
中医是前科学。什么是前科学,就是说还不够科学。这是一种误导。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医对自身本质的揭示不够也是明白无误的,将会通过与高科技相结合的途径加以解决,是一个科学深入发展可以揭示清楚的问题。中医药是怎样的科学,只有经过严肃的论证,首先由医务界、中医界评价才会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中医应当把中医药理论序列化、图表化,向那些关心中医又想了解中医的人们展示。目前,中医药书籍浩如烟海,多种学科相当纷纭,不要说是局外人,就是中医界内部不清楚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把中医药理论按年代、按体系、按学说加以序列化、图表化很有必要。此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确有必要,但长期搁置也有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领导没说明,二是无人愿意做,关键是排不上项目,没有钱。现在到了解决的时候了。要中医被西医接受,不只是在感性上认为有效,而在理性也能有新认识,这种认识要有入门才好。这种认识对推动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发展,都是不可少的。同时也向人们简明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
, 百拇医药
解决此问题并不太难,列一专题,请一位老医史专家牵头,组织一批学者,三、四年时间,定会完成。开始完成不完备,但就有了继续工作的条件。
三、应突出中医特色,明确医学模式
中医在解放前曾经遭受过废医存药的打击,而现代的废医存药依然存在。尤其是日本,中药市场潜力巨大,日本人开发中药市场不遗余力。在国内,这种倾向也明显,总有人主张把中医和中药分开,只靠医技手段,削弱辨证论治,甚至公然要取消辨证论治。新的废医存药的危险依然存在,这是事实。但只要我们不急功近利,不动摇八纲辨证,不自觉地搞废医存药,而是坚持按着中医基本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坚持八纲辨证,就不必担心被西化。中医的优势是疗效,谁抓住了辨证论治,谁就抓住了疗效。我们要有信心,无论别人怎样说和怎样做,坚决不动摇!
要发展中医药,一定要高高举起自己的旗帜。现代医学的旗帜是它的医学模式。作为旗帜,我们中医也需提出自己的医学模式。实际上中医医学模式早已存在,只是未被明确提出。中医是活体医学,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天人相应”,强调“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推行扶助人体达到“阴平阳秘”,已从本质上揭示了中医的医学模式。为了适应中医应有的地位,应通过中、长期规划把中医的医学模式论证后明确地提出来,“生命的阴平阳秘医学”的提法可否作为讨论的基础?总之,中医的旗帜应高高举起。
, 百拇医药
四、中医药的发展根本在于人才
中医药事业与其他事业同样,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把握了未来。出人才的主要办法是办好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是定要办好的,但这只是补充。系统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之道,仍是学校教育。
中医教育力量较之西医,硬件相差甚远,软件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
学校办科研是常法,科研办教育也未必不能,关键是理念认识和组织取向如何。建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办中国中医药大学,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好办法,有利于整合科、教、医力量,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国际和国家需求主动做准备。可设立中医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药学院(中药研究所)、针灸学院(针灸研究所)、骨伤及运动医学院(骨伤及运动医学研究所)、护理学院(附设护理专科学校)、管理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等。
五、实行中医中药结合
, 百拇医药
中医中药分管已多年,遇到的问题是中医失去了对药材质量的监测权。保证不了药效,再好的辨证论治也无用。
中医中药不应分也不能分,这与西医西药是截然不同的。西药主要是化学合成,“三酸一碱”,当然也有单味提取,针对细菌感染、人体疾患,西药能够独立研制,不断产生新药品。西药和西医之间各自存在,又相互合作,所以医药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里分离是可以的。中医则不同,是以生命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具体安排,以组方形成方剂,这是基本工作状态。虽然目前古方和成方经药厂生产大批量投入市场,但仍以医生的辨证论治使用药材及成药效果最佳,医药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目前中药材的假药、劣药充斥,害人之事常见报端。现有的医药分离体制、机制,保证不了中医发挥应有作用,影响中医药的长期发展,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中医药分离政策不成功,应予改革。关键是收回对中药的检测机制,设立相应组织,保证中药的质量。这也是中长期规划不可或缺的。, http://www.100md.com(张延硕)
一、切实选好带全局性的科研项目及其突破口
首先要寻求高起点,把中医药整体思路认识论与现代科技的考察世界的微观方法学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医药与高科技相结合,组建新工作平台,在中医药科研的方法学上有新突破,从根本上推动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科研是关键,要抓住高科技,抓住前沿科学,闯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科研之路。
中医科研可考虑以最前沿科学——生命科学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生命科学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生化、生理等学科基础上升华产生的一门新学科,代表着自然科学总体发展的大方向。目前,各大院校纷纷建立建设生命科学医学学科,他们也在寻课题,找切入点,同我们有着极大的合作空间与潜力。在基因层面上揭示和发挥中医药的理论和本质,在解释与恢复免疫功能上有新突破,将是一大胜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去,请进来,抓住机遇,蓬蓬勃勃地行动起来。
, 百拇医药
其次,中医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从总体上不能与现代医学相同,要走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建筑自己的工作平台,逐步建立自己的方法学,才能抓住根本。多年来,一些同仁不断提出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思想未达一致,常是不了了之。
第三,要善于借鉴现代医学的发展道路。西医当前发展力量仍然强大,外科优势尤为突出,但基本内涵未变,即纠正病理、消除病因、解决病灶(切除或修补)三大要素未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爆炸,西医与高科技结合,充分利用高科技更加明确和自觉。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倾向值得注意,科技越发展,人们越依赖高科技手段,越不关注整体的人,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医学发展。
中医也应当明确和自觉组织与高科技相结合。同时,中医学的本质决定不会走向对高科技的依赖。西医能用的,中医也可以使用;西医遇到的不利倾向,在中医范围是可以避免的。
二、中医理论序列化与图表化是展示中医科学的重要手段
, 百拇医药
古老的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千百年来拯救了无数生命,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多亏中华医药。中华四大发明是科学,中华医药同样是科学。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的基本原理仍在运用,只要揭示客观规律的实践与学说,就符合科学,就是科学。
有人说
中医是前科学。什么是前科学,就是说还不够科学。这是一种误导。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医对自身本质的揭示不够也是明白无误的,将会通过与高科技相结合的途径加以解决,是一个科学深入发展可以揭示清楚的问题。中医药是怎样的科学,只有经过严肃的论证,首先由医务界、中医界评价才会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中医应当把中医药理论序列化、图表化,向那些关心中医又想了解中医的人们展示。目前,中医药书籍浩如烟海,多种学科相当纷纭,不要说是局外人,就是中医界内部不清楚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把中医药理论按年代、按体系、按学说加以序列化、图表化很有必要。此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确有必要,但长期搁置也有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领导没说明,二是无人愿意做,关键是排不上项目,没有钱。现在到了解决的时候了。要中医被西医接受,不只是在感性上认为有效,而在理性也能有新认识,这种认识要有入门才好。这种认识对推动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发展,都是不可少的。同时也向人们简明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
, 百拇医药
解决此问题并不太难,列一专题,请一位老医史专家牵头,组织一批学者,三、四年时间,定会完成。开始完成不完备,但就有了继续工作的条件。
三、应突出中医特色,明确医学模式
中医在解放前曾经遭受过废医存药的打击,而现代的废医存药依然存在。尤其是日本,中药市场潜力巨大,日本人开发中药市场不遗余力。在国内,这种倾向也明显,总有人主张把中医和中药分开,只靠医技手段,削弱辨证论治,甚至公然要取消辨证论治。新的废医存药的危险依然存在,这是事实。但只要我们不急功近利,不动摇八纲辨证,不自觉地搞废医存药,而是坚持按着中医基本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坚持八纲辨证,就不必担心被西化。中医的优势是疗效,谁抓住了辨证论治,谁就抓住了疗效。我们要有信心,无论别人怎样说和怎样做,坚决不动摇!
要发展中医药,一定要高高举起自己的旗帜。现代医学的旗帜是它的医学模式。作为旗帜,我们中医也需提出自己的医学模式。实际上中医医学模式早已存在,只是未被明确提出。中医是活体医学,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天人相应”,强调“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推行扶助人体达到“阴平阳秘”,已从本质上揭示了中医的医学模式。为了适应中医应有的地位,应通过中、长期规划把中医的医学模式论证后明确地提出来,“生命的阴平阳秘医学”的提法可否作为讨论的基础?总之,中医的旗帜应高高举起。
, 百拇医药
四、中医药的发展根本在于人才
中医药事业与其他事业同样,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把握了未来。出人才的主要办法是办好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是定要办好的,但这只是补充。系统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之道,仍是学校教育。
中医教育力量较之西医,硬件相差甚远,软件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
学校办科研是常法,科研办教育也未必不能,关键是理念认识和组织取向如何。建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办中国中医药大学,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好办法,有利于整合科、教、医力量,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国际和国家需求主动做准备。可设立中医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药学院(中药研究所)、针灸学院(针灸研究所)、骨伤及运动医学院(骨伤及运动医学研究所)、护理学院(附设护理专科学校)、管理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等。
五、实行中医中药结合
, 百拇医药
中医中药分管已多年,遇到的问题是中医失去了对药材质量的监测权。保证不了药效,再好的辨证论治也无用。
中医中药不应分也不能分,这与西医西药是截然不同的。西药主要是化学合成,“三酸一碱”,当然也有单味提取,针对细菌感染、人体疾患,西药能够独立研制,不断产生新药品。西药和西医之间各自存在,又相互合作,所以医药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里分离是可以的。中医则不同,是以生命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具体安排,以组方形成方剂,这是基本工作状态。虽然目前古方和成方经药厂生产大批量投入市场,但仍以医生的辨证论治使用药材及成药效果最佳,医药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目前中药材的假药、劣药充斥,害人之事常见报端。现有的医药分离体制、机制,保证不了中医发挥应有作用,影响中医药的长期发展,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中医药分离政策不成功,应予改革。关键是收回对中药的检测机制,设立相应组织,保证中药的质量。这也是中长期规划不可或缺的。, http://www.100md.com(张延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