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预防感染 实为药物滥用 专家呼吁:停止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
前不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公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就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及管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要求。
这个《指导原则》是我国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第一部指导性意见。其中,将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分辨临床是否正确、合理地应用此类药物的基础之一。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是临床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的典型行为之一。为此,笔者就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原因、危害及对策,采访了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七科医学博士刘士敬。
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较为普遍
刘博士说,在没有任何适应征的情况下,以所谓预防感染为目的,或是安慰性地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即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实际上是滥用药物。
刘博士指出,这种现象在临床中较为普遍,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外科手术中的Ⅰ类切口手术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是,大量临床调查发现,我国大约54%以上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都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另外根据有关规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在手术前或切口受到污染前使用,即至少在手术切皮前开始使用,但在临床实际中,大约33%的手术患者都是在术后才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预防治疗时机不当。
, 百拇医药
又比如,一名患儿以腹痛住进某医院,后查明是有机磷中毒,患儿入院时并无其他不适,该院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使用庆大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最终导致患儿出现耳聋。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导致耳聋,其中95%以上为氨基糖甙类药物。一位76岁的老人患慢性肺病多年,长期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今年9月,老人肺病再次发作,使用多种抗生素都不见效,病情越来越重,结果X片及CT检查显示,老人正是发生了霉菌性肺炎,生命垂危。这是患者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现象以及二重感染导致的结果。
抗生素不是“保险药”
刘博士分析认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原因有多种。从医生方面来说,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保险药”,即便是无指征用药,也不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有的医生害怕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一见患者病情变化,就将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用上去;有些医务人员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姑且用之,作为对患者的安慰;有的医务人员业务上不求甚解,责任心不强,如一见发热或疼痛,不是去深究病因,而是草率地使用抗生素;还有的医院或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滥用抗生素。从患者方面来说,由于缺乏医疗常识,一旦遇有身体不适时,常常是自己去药店购买抗生素,按照说明书进行“自治”;有的患者因怕麻烦,不愿去医院接受正规诊治,而是盲目地服用家中自备的抗生素。
, 百拇医药
上述种种行为,就使得抗生素应用这一原本严肃的医疗行为,变成了一种随意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后果“惨重”
刘博士说,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滥用抗生素是最严重的药物滥用行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现象约占其中的30%~45%,滥用抗生素带来许多问题和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
1.经费大量浪费。许多抗生素的价格较为昂贵,有的日均花费达到千元,如果在患者根本就没有适应征的情况下让其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并给国家的卫生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199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仅仅不合理使用第3代头孢这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元。
2.大大助长了抗生素的耐药性。随着大量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病人安全,对于多种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菌,肆意泛滥,不再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四处蔓延,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结核病人由于耐药而死亡。以往对于青霉素高度敏感的葡萄球菌,现在对其耐药性达到90%以上,原来针对葡萄球菌的一线药物是价格非常便宜的青霉素,如今不得不换成价格相对较贵的广谱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3.毒副反应增多。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毒副反应明显增多,有些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耳毒性、肾毒性和肝毒性等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可以造成造血系统异常,有些药物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牙齿发育。
4.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长期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和紊乱,引发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率上升。
5.引发人体出现变态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有可能引发人体变态反应,如果处理不当,会危及人体生命。
6.导致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死亡发生概率加大。一项调查显示,由抗生素引起的死亡,占药源性死亡患者的43.1%。
解决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对策
要杜绝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刘博士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 百拇医药
第一,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适应征。最新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抗生素使用必须具有明确的适应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临床诊断、致病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的抗菌性以及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评估,以供正确选用或调整使用抗生素。
第二,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的适应征。下面一些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①采用磺胺嘧啶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②冯世热患者采用青霉素G消灭咽喉部的溶血性链球菌。③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防治亚急性心内膜炎。④切除感染病灶时,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⑤战伤或复杂外伤时使用青霉素或四环素防止气性坏疽。⑥大面积烧伤时,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防治绿脓杆菌以及其他细菌感染。⑦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为防止感染,可并用抗生素。⑧昏迷患者,宜用抗生素进行预防。⑨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症,在冬季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第三,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所导致的感染,具备指征时可以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
, 百拇医药
第四,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危重患者等先给予抗生素经验治疗,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后,再调整给药方案。
第五,根据抗生素的药效学、人体药代动力学和适应征选择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示了各类抗生素的适应征和注意事项,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19类最常用的抗生素,并且列举了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32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方法,医生必须根据这些用药指导原则,参考患者的病情、病原种类等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和联合用药等。
第六,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时,由于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因此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
第七,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除病情危重外,不宜轻易使用抗生素,以防干扰临床诊断而延误患者的治疗。
第八,对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除可采用部分供局部使用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杆菌肽等药物外,应尽量避免其它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以防引起过敏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第九,患者只能凭医生处方获得抗生素。
第十,加强安全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宣传,大家共同监督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最后,刘博士呼吁,大家要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规范蓝本,所有医疗单位、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一原则办事,并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将抗菌药物的应用纳入法规管理。, http://www.100md.com(黄显斌)
这个《指导原则》是我国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第一部指导性意见。其中,将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分辨临床是否正确、合理地应用此类药物的基础之一。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是临床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的典型行为之一。为此,笔者就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原因、危害及对策,采访了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七科医学博士刘士敬。
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较为普遍
刘博士说,在没有任何适应征的情况下,以所谓预防感染为目的,或是安慰性地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即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实际上是滥用药物。
刘博士指出,这种现象在临床中较为普遍,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外科手术中的Ⅰ类切口手术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是,大量临床调查发现,我国大约54%以上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都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另外根据有关规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在手术前或切口受到污染前使用,即至少在手术切皮前开始使用,但在临床实际中,大约33%的手术患者都是在术后才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预防治疗时机不当。
, 百拇医药
又比如,一名患儿以腹痛住进某医院,后查明是有机磷中毒,患儿入院时并无其他不适,该院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使用庆大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最终导致患儿出现耳聋。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导致耳聋,其中95%以上为氨基糖甙类药物。一位76岁的老人患慢性肺病多年,长期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今年9月,老人肺病再次发作,使用多种抗生素都不见效,病情越来越重,结果X片及CT检查显示,老人正是发生了霉菌性肺炎,生命垂危。这是患者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现象以及二重感染导致的结果。
抗生素不是“保险药”
刘博士分析认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原因有多种。从医生方面来说,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保险药”,即便是无指征用药,也不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有的医生害怕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一见患者病情变化,就将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用上去;有些医务人员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姑且用之,作为对患者的安慰;有的医务人员业务上不求甚解,责任心不强,如一见发热或疼痛,不是去深究病因,而是草率地使用抗生素;还有的医院或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滥用抗生素。从患者方面来说,由于缺乏医疗常识,一旦遇有身体不适时,常常是自己去药店购买抗生素,按照说明书进行“自治”;有的患者因怕麻烦,不愿去医院接受正规诊治,而是盲目地服用家中自备的抗生素。
, 百拇医药
上述种种行为,就使得抗生素应用这一原本严肃的医疗行为,变成了一种随意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后果“惨重”
刘博士说,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滥用抗生素是最严重的药物滥用行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现象约占其中的30%~45%,滥用抗生素带来许多问题和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
1.经费大量浪费。许多抗生素的价格较为昂贵,有的日均花费达到千元,如果在患者根本就没有适应征的情况下让其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并给国家的卫生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199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仅仅不合理使用第3代头孢这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元。
2.大大助长了抗生素的耐药性。随着大量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病人安全,对于多种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菌,肆意泛滥,不再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四处蔓延,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结核病人由于耐药而死亡。以往对于青霉素高度敏感的葡萄球菌,现在对其耐药性达到90%以上,原来针对葡萄球菌的一线药物是价格非常便宜的青霉素,如今不得不换成价格相对较贵的广谱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3.毒副反应增多。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毒副反应明显增多,有些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耳毒性、肾毒性和肝毒性等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可以造成造血系统异常,有些药物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牙齿发育。
4.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长期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和紊乱,引发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率上升。
5.引发人体出现变态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有可能引发人体变态反应,如果处理不当,会危及人体生命。
6.导致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死亡发生概率加大。一项调查显示,由抗生素引起的死亡,占药源性死亡患者的43.1%。
解决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对策
要杜绝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刘博士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 百拇医药
第一,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适应征。最新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抗生素使用必须具有明确的适应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临床诊断、致病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的抗菌性以及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评估,以供正确选用或调整使用抗生素。
第二,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的适应征。下面一些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①采用磺胺嘧啶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②冯世热患者采用青霉素G消灭咽喉部的溶血性链球菌。③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防治亚急性心内膜炎。④切除感染病灶时,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⑤战伤或复杂外伤时使用青霉素或四环素防止气性坏疽。⑥大面积烧伤时,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防治绿脓杆菌以及其他细菌感染。⑦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为防止感染,可并用抗生素。⑧昏迷患者,宜用抗生素进行预防。⑨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症,在冬季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第三,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所导致的感染,具备指征时可以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
, 百拇医药
第四,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危重患者等先给予抗生素经验治疗,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后,再调整给药方案。
第五,根据抗生素的药效学、人体药代动力学和适应征选择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示了各类抗生素的适应征和注意事项,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19类最常用的抗生素,并且列举了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32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方法,医生必须根据这些用药指导原则,参考患者的病情、病原种类等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和联合用药等。
第六,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时,由于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因此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
第七,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除病情危重外,不宜轻易使用抗生素,以防干扰临床诊断而延误患者的治疗。
第八,对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除可采用部分供局部使用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杆菌肽等药物外,应尽量避免其它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以防引起过敏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第九,患者只能凭医生处方获得抗生素。
第十,加强安全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宣传,大家共同监督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最后,刘博士呼吁,大家要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规范蓝本,所有医疗单位、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一原则办事,并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将抗菌药物的应用纳入法规管理。, http://www.100md.com(黄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