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食境三重天(图)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0日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要想进一顿餐,就能在“文化”上有所斩获,不是件容易事。多数餐厅是在菜品的渊源上做文章,讲个典故似乎文化味就足了。记者见识了一家“寺院食府”,对这“境界”一词有了更深切体会。
国人以食为天,在吃方面,自然也在上下求索着食的境界。
这第一重,自然就是“吃”菜品。中国人一向讲究色香味形,原料要精选--什么地方什么时辰“出土”的多有说辞;技艺要老道,手法要纯正--煎炒烹炸,煮炖煨煲,有大厨们诸多不便公开的“秘诀”;包装还要新颖,如此一条龙似的优质服务,才能端出够得上境界的菜品。
第二重境界是氛围的营造,所谓“吃”氛围。这其实贴合的是人们的心理诉求,毕竟,城市人在钢筋水泥的笼子里挣扎的时候太多,在自然里放松的机会太少。大的小的餐厅,但凡有一些地理位置或院落优势的,近两年来都在氛围上下工夫,简单点的,种些绿植,插上洋伞,挖个池塘,于是就有了“小桥流水”般的意境,有风景、有水景,迎合城市人的心理欲望。复杂一些的,淘一些陈年旧货,或者搬来西洋人的物件,一进门就有西风袭人之感。别小看这附加成分,于意境的提升可是大有帮助。
第三重境界是“吃”文化。小资一点的,讲究个氛围情调;中产一点的,讲究菜品菜色;而时尚一些的,恐怕就喜欢“文化底韵”丰厚的了。
将餐厅落户在四合院里,本不是太新的想法,不过,当你站在寺院食府这离白塔寺一步之遥的院落中,看盏盏灯光映照下的白塔,不由得多了几许神秘感。加上四合院本身就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韵味,因此,“吃文化”的意味就浓重了许多。“吃环境”则不用多说。前后三进的四合院,东西厢房、南北正房,都被主人打造成了独立的包间,灰墙,纱缦,落地玻璃,还有嵌在墙上的等离子电视,极其精致地烘托着食的氛围。此情此景下,要领悟一树一菩提的心境,大约需要一些“健康斋菜”来呼应。“活仙探灵芝”、“东海袈裟”、“回头是岸”,选料、烹饪、菜型及菜名上很是讲究。寺院食府也有“俗菜”--燕鲍翅类。天九翅、海虎翅、乳鸽炖燕窝、顶级官燕盏等,由香港厨师长料理,原料上用极品,工艺上下工夫,考究的老汤,加上创新的菜形,为“平庸”的高档菜注入了鲜活的色彩,境界由此而升。
当然了,一个人至少500元的用餐标准,也是“境界”的另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注脚。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这道槛,能称为“境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