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人看不起病 中国医疗费涨得离谱
医药开销已成第三大消费(百联网供图)
一半人看不起病。卫生部表示,将把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农村
近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但是,人们在富裕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却日渐高涨。12月2日,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速已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最重要的是,将近五成(48.9%)的居民生了病不去医院看病。在去看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了29.6%。
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我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浙江大学一项调查进一步表明,哪怕是农村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浙北地区,还是有30%—40%得了绝症的农民,因为无钱医治而死在家里。
, 百拇医药
有病不看的三种表现
“我国曾于1993年、1998年和2003年,分别进行过3次卫生服务调查。此次调查意义深远,它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了转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克玲分析说,在这将近半数有病不去看的居民中,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是得病后自己买药吃。以前说“久病成医”,现在是“有病自医”。调查表明,36%的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跑到药店购药,采取自我医疗,且这一比例比5年前明显增加:城市增加了3个百分点,农村增加了8个百分点。
数字是抽象的,但如果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就能发现“有病自己医”的人比比皆是。记者在报社编辑部进行的一次小规模调查就很能说明问题。一年中,因为感冒发烧这种平常小病去医院看的,只有6个人,占总人数的10%。同事吴大姐谈起去医院就连连摇头:“还不如在家吃点药呢。”吴大姐说,如果不是急病,凭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在药店买点药吃,足以应付头疼脑热和那些不太要紧的慢性病了,而且这样做既方便又省钱。
, 百拇医药
二是看不起病就硬扛着。调查显示,生病未就诊、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
据刘克玲分析,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出现在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就拿农村来说,农民看病是个老大难问题。据报道,某省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还算不错,但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也仅有12%,约有88%的农民看病完全靠自费。这里贫困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按卫生部此次调查,城乡合计年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排除了物价上涨的影响后,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上升。1993年,两者分别为21元和933元;到2003年,上升到75元和2233元。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的收入,连住一次医院的费用都不够。
眼下,农民中正流传着这样一些顺口溜:“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一人得病,几代受穷”……从中明显能够感受到农民面对疾病时,那份沉重的无奈。
, http://www.100md.com
三是周围缺少医疗机构,百姓看病难。调查显示,贫困地区有18%的家庭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超过了5公里,有1/4的家庭到最近的医疗机构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
农民看不起病,而旨在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农民却不爱光顾。他们常说“小病不出门,大病跳过门,中间空着门”。意思就是,平常有个头疼脑热的,农村人都尽量硬扛过去,一旦得了大病,就往县以上医院送,这“中间”被忽略的,就是卫生院。就是说,农民离得近、看得起的地方,因为医疗条件太差,不能解决看病问题而无人问津。这样的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不容乐观,医疗事故大多出于这样的诊所。不是严重的疾病诊断不出来,就是小病当成大病去医治,使许多患者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轻则留下终生残疾,重则失去生命。
经济能力不够的背后
“居民不去看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是经济能力不够。”刘克玲说,根据“调查”结果,过去5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分别增长了8.9%和2.4%,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乡居民的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
, 百拇医药
“从问题的深层来看,这种情况是社会发展滞后、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表现,是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发展不快积累的矛盾。”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分析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在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等方面,推行了类似国企改革的路线,也就是说,这样做有一个未加言明的假设: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医疗卫生资源。所有的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势必要减少对卫生的投入,将大批公立医院推向市场,同时引进私人资本。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以下三大问题:一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利用效率不高;二是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合理分层,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医患关系紧张;三是医疗机构对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医院“以药养医”、“以高科技检查养医”,存在很大浪费。
“眼下这三大问题,已经成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不过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得到解决。”刘克玲说。
, 百拇医药
不看病影响国民身体素质
“不看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意味着因为疾病而造成的生命危害无法得到有效清除;意味着在疾病面前生命安全缺乏有效保障,严重的甚至意味着死亡。”解放军302医院的姜素椿教授这样对记者说。从医生的角度看,有了病就应该到医院去看,如果不看,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一些传染病,不到医院就很难了解它的危害,一旦传染给更多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谈到卫生部的调查结果,姜素椿教授说,一些慢性非传染病的增加(本次调查显示,我国有慢性病患者1.6亿。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成为城市居民的多发病),也是人们不去医院看病造成的。不去医院看病使得一些疾病没有被及时发现,最终形成慢性病。
姜教授还提醒说,对于疾病来说,一般的规律是:早看病少花钱,晚看病多花钱。他明确表示,不提倡有病在家自己治。他说,大多数人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很不客观,也不专业,这样做很容易耽误治疗。如果这样做的人多了,会对整个的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很大威胁。
, http://www.100md.com
医改正在进行中
“医疗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一个人不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刘克玲说,因此,改革的思路,应是利用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比如,可以开放高端医疗服务,发展营利性质的私立医院,同时可以用高端医疗服务的收入对低收入人群进行医疗救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在医疗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也是必要的。
另外,市场可以进一步提高包括医疗卫生资源在内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比如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甚至直接开办非营利性质的医院。上世纪90年代末,欧美和日本等国用于医疗保健的“公共支出”基本上都超过了GDP比重的5%;除美国外,公共支出占医疗保健总支出的比重均在80%左右。一些国家的政府还开办了很多专为高风险低收入人群提供救助服务的医院。同时,提高城乡医疗保障覆盖水平,将更多的人纳入医保范围。
农村卫生投入的严重偏低,已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早在2002年10月,政府就做出了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据朱庆生副部长介绍,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0个县(市)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了9504万农业人口。
朱庆生副部长还表示,从2002年到2010年的这段时间里,所有增加的卫生投入将主要用于农村。(记者 李春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