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野生中药材--黑龙江部分产区违规采挖报道
黑龙江省是野生药材大省,仅次于野生药材品种最多的四川,全省动植物野生药材达856种,总蕴藏量达27亿公斤,分布全省35个市县,大多生长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等村区,道地药材中的人参、鹿茸、五味子、刺五加、防风、黄柏、穿山龙等几十种名贵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该省野生药材还处于一种良性有续的采挖中,但是进入21世纪后,各产区药农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市场急需、价格连年上涨的野生药材如北五味子、刺五加、穿山龙、防风等品种进行了毁灭性、掠夺性的违规采挖。由于野生药材产区的毁灭性采挖,致使黑龙江道地药材的蕴藏量急剧下降,据有关媒体报道,几个主要品种的总产量已下降50%以上,其中五味子、刺五加、穿山龙、防风、柴胡、甘草等10多个著名品种总产量已下降70%左右(其中受自然灾害影响约占10%左右),资源濒临灭绝。
违规采挖野生药材事件层出不穷
自2001年至今连续5年,黑龙江各产区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大面积违规采挖野生药材的事件。据有关媒体报道及笔者近几年的调查采访了解,比较突出并已在媒体曝光的有:
, 百拇医药
五味子 2001年某县药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没有到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大批“药农”(农民、林场及农场职工、下岗职工、城镇居民等)就到附近山上大量采摘“青果”,不少人图省事,对无法采摘的、长在高处的五味子用刀、锯将枝干、枝藤砍下来采摘。
今年8月13日,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总站接到方正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报告:在方正县境内堵截了近20吨还没有到成熟期就被违规采摘的“五味子”,之前已经有50多吨“青果五味子”被运出山。据有关执法部门说,药材收购贩子交代,由于是青果,药厂根本不收,他们就用一种药水喷在青果五味子上,用遮盖物一捂,过一段时间,颜色就变红了,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据有关专家称:成熟的五味子应该是紫红色、肉厚、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含量高,而青果及喷颜色捂红的“五味子”根本不具备药效和入药的条件,如果这些假冒的“五味子”流入市场入药制成中成药、保健品、食品、饮料等产品,受害的只能是患者和消费者。
刺五加
, 百拇医药
由于刺五加嫩叶可以当野菜食用,产区不少农民在刺五加刚刚放叶时,便立即采摘下来到农贸市场出售,导致刺五加生长不好,含药成分下降;更有甚者,到秋季连刺五加根茎都一起挖出来,挖不出来的就用刀锯挖断,使刺五加树濒临绝迹。这一现象近几年在产区时有发生。
穿山龙
前些年采挖量不大,近几年国内外医药界发现该品有治癌作用,需求量猛增,结果各个产区不到成熟期(7-8月)便大量采挖,往往是提前一个月动手。药农说:先下手为强,挖晚了采不到了,挣不到钱了。结果,各地采取地毯式采挖,掘地三尺,甚至连无药效的细根也不放过。某县2002年一次就采挖尚未成熟穿山龙几千吨,破坏性可见一斑。
其它如防风、柴胡、玉竹、百合、山芝麻等许多道地药材也逃脱不了“早产”的命运或遭受毁灭性的采挖。
野生药材缘何遭毁灭性采挖?一句话:利益的驱动。近些年,国内外两个市场对黑龙江野生道地药材十分青睐,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拉动价格连年上涨,如北五味子收购价(干品)由每公斤10~15元上涨至40~50元,刺五加由每公斤2元上涨至5元,穿山龙由每公斤2元上涨至4~5元……在利益驱动下,采收者和药贩子一拍即合,大量采收,致使野生药材资源几近枯竭。
, 百拇医药
据笔者所知,类似上述事件,在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山区也时有发生。
保护野生中药材刻不容缓
救救野生中药材,时不我待,刻不容缓,保护野生中药材的呼声在业界与日俱增,此举已引起东北三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抓紧制定相应法规,以确保三省野生中药材得以很好保护,以期永续利用,为民造福。
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国务院在1987年出台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现在仍然在沿用,这个条例由于制定的时间长,其中一些条款还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条例中当时涉及的部门现在有的已经不存在或已更名,而且有些条款在现在看来,还不太严格,在对违规采摘等方面的监管和处罚标准制定的也比较模糊,这给执法监督带来了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出台一部新的法规来规范。为此,8月下旬,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总站与黑龙江省政府法制办立法处,共同讨论出台一部地方性的《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法规》,有望今年年底颁布执行。
笔者还欣喜地获悉: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普查方案》报到省政府,待普查资金批准后,将组织人力对全省野生药材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普查,包括全省药材的蕴藏量、药材分布、品种的增减、破坏的状况等,届时,药监部门就可针对具体情况做出详细的保护和监管计划,使全省的野生药材合理有序地采集,更好的得到保护,将杜绝滥采滥挖和毁灭性采挖的现象。, 百拇医药( 丁 乡)
违规采挖野生药材事件层出不穷
自2001年至今连续5年,黑龙江各产区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大面积违规采挖野生药材的事件。据有关媒体报道及笔者近几年的调查采访了解,比较突出并已在媒体曝光的有:
, 百拇医药
五味子 2001年某县药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没有到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大批“药农”(农民、林场及农场职工、下岗职工、城镇居民等)就到附近山上大量采摘“青果”,不少人图省事,对无法采摘的、长在高处的五味子用刀、锯将枝干、枝藤砍下来采摘。
今年8月13日,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总站接到方正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报告:在方正县境内堵截了近20吨还没有到成熟期就被违规采摘的“五味子”,之前已经有50多吨“青果五味子”被运出山。据有关执法部门说,药材收购贩子交代,由于是青果,药厂根本不收,他们就用一种药水喷在青果五味子上,用遮盖物一捂,过一段时间,颜色就变红了,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据有关专家称:成熟的五味子应该是紫红色、肉厚、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含量高,而青果及喷颜色捂红的“五味子”根本不具备药效和入药的条件,如果这些假冒的“五味子”流入市场入药制成中成药、保健品、食品、饮料等产品,受害的只能是患者和消费者。
刺五加
, 百拇医药
由于刺五加嫩叶可以当野菜食用,产区不少农民在刺五加刚刚放叶时,便立即采摘下来到农贸市场出售,导致刺五加生长不好,含药成分下降;更有甚者,到秋季连刺五加根茎都一起挖出来,挖不出来的就用刀锯挖断,使刺五加树濒临绝迹。这一现象近几年在产区时有发生。
穿山龙
前些年采挖量不大,近几年国内外医药界发现该品有治癌作用,需求量猛增,结果各个产区不到成熟期(7-8月)便大量采挖,往往是提前一个月动手。药农说:先下手为强,挖晚了采不到了,挣不到钱了。结果,各地采取地毯式采挖,掘地三尺,甚至连无药效的细根也不放过。某县2002年一次就采挖尚未成熟穿山龙几千吨,破坏性可见一斑。
其它如防风、柴胡、玉竹、百合、山芝麻等许多道地药材也逃脱不了“早产”的命运或遭受毁灭性的采挖。
野生药材缘何遭毁灭性采挖?一句话:利益的驱动。近些年,国内外两个市场对黑龙江野生道地药材十分青睐,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拉动价格连年上涨,如北五味子收购价(干品)由每公斤10~15元上涨至40~50元,刺五加由每公斤2元上涨至5元,穿山龙由每公斤2元上涨至4~5元……在利益驱动下,采收者和药贩子一拍即合,大量采收,致使野生药材资源几近枯竭。
, 百拇医药
据笔者所知,类似上述事件,在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山区也时有发生。
保护野生中药材刻不容缓
救救野生中药材,时不我待,刻不容缓,保护野生中药材的呼声在业界与日俱增,此举已引起东北三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抓紧制定相应法规,以确保三省野生中药材得以很好保护,以期永续利用,为民造福。
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国务院在1987年出台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现在仍然在沿用,这个条例由于制定的时间长,其中一些条款还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条例中当时涉及的部门现在有的已经不存在或已更名,而且有些条款在现在看来,还不太严格,在对违规采摘等方面的监管和处罚标准制定的也比较模糊,这给执法监督带来了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出台一部新的法规来规范。为此,8月下旬,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总站与黑龙江省政府法制办立法处,共同讨论出台一部地方性的《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法规》,有望今年年底颁布执行。
笔者还欣喜地获悉: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普查方案》报到省政府,待普查资金批准后,将组织人力对全省野生药材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普查,包括全省药材的蕴藏量、药材分布、品种的增减、破坏的状况等,届时,药监部门就可针对具体情况做出详细的保护和监管计划,使全省的野生药材合理有序地采集,更好的得到保护,将杜绝滥采滥挖和毁灭性采挖的现象。, 百拇医药( 丁 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