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2929
2004年重要高血压临床试验回顾CAMELOT/NORMALISE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49期
     在高血压研究领域,继大型临床试验VALUE、ACTION研究结果公布后,最近发表在JAMA杂志上的CAMELOT/NORMALISE研究,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CAMELOT/NORMALISE研究是在血压正常(<140/90 mmHg)的冠心病患者中,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对降低血栓事件的影响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基线时血压平均值为129/78mmHg。研究结束时,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组血压分别降低4.8/2.5mmHg和4.9/2.4mmHg(与安慰剂组比较,两组P均<0.001)。主要和次要终点显示,氨氯地平与安慰剂比较,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31%(P=0.003);减少冠脉血管重建27%(P=0.03);降低因心绞痛住院危险42%(P=0.002);对基线时行PCI的患者,降低血管重建危险51%(P=0.002)。依那普利与安慰剂比较,主要和次要指标均显示出减少事件的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苯磺酸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比较,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19%(P=0.10);降低心绞痛住院危险41%(P=0.003)。血管内超声(IVUS)显示,与基线时相比,安慰剂组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进展,依那普利组有进展趋势,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则没有进展。在收缩压高于均值的亚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有更显著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结论认为,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使血压正常的CAD患者心血管事件进一步降低,依那普利治疗也有类似趋势,但是幅度较小且无显著性;对于积极接受他汀类药物、β阻滞剂和阿司匹林治疗的CAD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中增加氨氯地平,可显著获益;氨氯地平可显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 百拇医药
    胡大一教授和张维忠教授对CAMELOT/NORMALISE研究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解析。他们指出,首先,该研究揭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已接受充分的现代治疗基础上,再接受氨氯地平治疗,可进一步获得显著心血管益处;第二,氨氯地平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不仅适用于血压升高的患者,而且适用于血压不高且收缩压<130 mmHg的患者;第三,该研究亚组分析表明,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改善预后方面有协同叠加作用,这为复方制剂Caduet(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第四,该试验首次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降压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降压作用和幅度可能直接影响斑块的进程。因此,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更低的血压来获得更多的益处。这对HOPE和EUROPA试验强调ACEI降压以外作用的解释是一个挑战。本研究与其他一些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并没有显示出阻断RAS的抗高血压药物对预后影响有特殊的优势。当代心血管病的核心是动脉粥样硬化,CAMELOT/NORMALISE研究首次通过临床研究证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治疗心血管疾病。

    在本研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所显示出的显著优势,一种可能的机制是氨氯地平的抗心肌缺血和抗心绞痛作用。另一种可能是与降压作用有关。降压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降压幅度的大小,还取决于降压质量。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高质量降压药物的特性,降压作用平稳而持久,这些作用有利于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此外,也与其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效应如抗氧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内皮功能等有关。并不是所有的CCB都具有这些的效应,最近发表的ACTION研究结果,硝苯地平控释剂没有显示出类似程度的作用,这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药物效应(drug effect),而不一定是CCB的类效应Ckass effect。,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