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管理论坛
编号:10532563
更新护理管理观念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3日 《现代护理报》 2004.12.23
     观念的形成是一种文化与知识的积淀。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事不重人”向“以人为本”转变

    “事在人为”是一句老话,在任何行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管理发展的趋向与根本。

    一、护士是护理管理的主体。在传统的管理中存在“重事不重人”的现象,如:只关注护士把工作做出什么效果,做到什么程度,而对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心态与思维漠不关心。护士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同时也需要管理者为护士服务。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导下,用什么样的管理手段来满足护士不断增长的个人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及病人不断增长的保健需求是新的医疗护理模式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管理者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环境,在努力培养他们专业素质与思想素质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与法律意识等。在管理手段上以正向激励为主,遇到问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不应武断处理。让问题发生者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或态度有所认识,在维护当事人自尊的同时,使之受到教育并产生深刻的灵魂触动,才能更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 http://www.100md.com
    二、病人是护理管理的对象。“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护理活动中要教育护士学会尊重病人,认识到病人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其次才是病人。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用真诚的关爱、细致的照料、和蔼的态度,为病人营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这就是对病人的尊重。病人想到的,我们能做到,病人没想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三、人力资源的效能管理理念。所谓资源,就是投入—产出效能的经营资本。医院的人力资源就是用于医疗投入—产出的活劳动的人力资本。护理管理者必须看到人力资源的效能开发对管理起到的巨大作用。要提高管理的效能,就必须在人员质量上下功夫,人的质量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根本。人力资源的效率与工作效果取决于人员素质,高素质的护士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

    质量“缺陷百分率”向“零缺陷”转变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零缺陷”是没有道理的,根据护理工作量的大数定律,总会有缺陷或差错发生。但是,如果管理不朝着百分之百正确的方向努力,就等于允许错误出现。护理差错发生率尽管在0.4%以内,但对于病人而言,就是100%的问题。卓越的管理者不应把护理过程中发生在病人身上的问题当作一种简单的统计学问题来对待,应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把0.4%的问题放大成100%去认识。
, 百拇医药
    传统的护理质量标准就是符合要求,按照制度办事,这本身并无错误,但是,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下,管理是“内敛”的;在病人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护理质量的标准就是让病人满意,质量变成“外散”的。也就是说,质量的“适应性”概念已经取代了质量的“符合性”概念,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面面俱到”向“删繁从简”的管理转变

    护理工作具有琐碎繁杂的特性,因而,护理管理就形成了“面面俱到”的特点,管理者总担心某一环节会因考虑不周而出现问题。这种并非错误的管理方式,却诱导管理者在一些非质量因素上下了很大工夫:繁琐的表格行文、繁杂的中间环节、繁重的质量监控,使管理者陷于其中,既感到沉重,又难以减负。效益原理告诉我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分散的个人所没有的效益,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在护理流程中,凡是与行业的目标、形象无关的环节,都应毫不留情地减掉。“减”字当头,“效”也就在其中了。在对管理成效的评价中,一看护理人员的潜力与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掘与发挥;二看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是否满意。不能做只讲动机不讲效果的管理者,护理管理行为如不能给临床工作带来效益,就不如不做。

    “制度规范”向“制度文化”转变

    传统的用制度规范管理的方法并没有完全过时,在现在以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应用于管理工作中。但是,作为有着远见卓识的管理者,则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现行制度中,有些制度是为方便我们的管理者而制订的,对病人缺少直接的关照,有些制度,不是我们为病人服务,而是让病人服从医院的要求,制度中缺少“人本因素”。一味用制度去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容易形成护士不去思考“为什么”、不利于培养护士综合思辨的能力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构成护理质量、决定护理质量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执行制度的人,是人对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内涵不仅仅要符合制度与要求,更要适应并满足病人的需求。□武警河北总队医院李丽郝红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