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卒中大会会议纪要
2004年6月23日-26日,第五届世界卒中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从事卒中临床与基础研究的4500多位学术代表莅临此次大会。大会共收集学术论文1750余篇,介绍了近30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荟萃了全世界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新观念和进展。
本次大会就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做了大量的报告,反映出不同经济发展对卒中危害现状的影响。俄罗斯卒中登记2年研究结果强调了一级预防的重要性;WHO进行的PREMISE试验显示,低-中等收入国家的二级预防薄弱;英国学者应用TOAST分型研究提示,黑人腔隙性梗死多见,而白人颈动脉狭窄和心源性栓塞多见,颅内出血比例在两组则相当;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发现,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部位特异性,与心脏和周围血管病变关系密切,而与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关系不大;一项意大利登记研究结果提醒社会关注青年的卒中问题,尤其是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在青年人群中比例较高。
急性卒中的药物治疗研究仍然是大会报告的焦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治疗已受到广泛关注,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也已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超早期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NINDS试验、ECASS试验和ATLANTIS试验等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也为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充分证据,但由于治疗时间窗有限(要求在起病3小时内治疗),许多人为因素导致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全球仅约有3.8%~24%的患者接受rt-PA溶栓治疗。因此,学者们提出一个“即时行动”(ACT NOW)计划,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这一计划,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比例,以及提高溶栓后获益的比例。“即时行动”计划提出:1、强调院前患者和家属以及公众教育,提高卒中发病后的急诊意识;2、强化入院后卒中专科医师对患者的评价,要求从检查到治疗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包括CT的检查和结果判断);3、溶栓以及溶栓后的综合性处理问题,如药物剂量和速度、血压、血糖、体温、电解质和心脏功能,同时强调“卒中单元”对提高卒中救助具有确切的帮助。大会对rt-PA溶栓治疗荟萃分析显示,与普通神经科病房相比,“卒中单元”可使急性期患者死亡和不能独立生活的比例下降29%。
, http://www.100md.com
德国学者对6项国际rt-PA溶栓治疗(NINDS、ECASS等)研究进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再分析发现,在6小时内rt-PA溶栓的疗效与治疗时间存在明显的依赖性,超过3~4.5小时的rt-PA溶栓也对患者有益。通过从功能影像以及血流灌注等多方位的研究,许多学者对3小时治疗时间窗提出质疑,Rther等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和灌注加权像(PWI)检查显示,DWI和PWI的不一致提示缺血半影区。大量的前期试验表明,3~6小时内患者仍有组织可能缺血,溶栓后再通率高,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出血率不会增加,为延长治疗时间窗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此,全球启动了IST-3试验和ECASS-III试验。IST-3试验系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预计纳入6000例患者,旨在评价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6小时内的rt-PA溶栓治疗是否仍有益处;安慰剂对照试验ECASS-III评价了rt-PA治疗起病3~4小时的脑梗死疗效;同时也启动了SITS-MOST试验,监控全球rt-PA溶栓治疗试验的严重不良事件。
亚洲应用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较少。在本次会议上,日本学者报告了J-ACT试验,依照NINDS试验的方法,采用rt-PA 0.6 mg/kg,结果发现疗效与NINDS试验相似,提示亚洲人群应用低于欧洲人群的rt-PA治疗剂量仍可能有益。除rt-PA溶栓治疗时间窗和治疗剂量外,许多学者研究了rt-PA溶栓治疗对预后影响的研究。Saposnik等分析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无症状改善(LOI)的患者发现,性别、皮层受累、高血糖和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与LOI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年龄、以前的治疗、血管危险因素和卒中类型与LOI的发生无关。年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影响溶栓后疗效的主要因素,说明不应单纯根据年龄来判断是否给予溶栓治疗。
本届世界卒中协会主席Hakinski 教授代表与会的各国神经病学学者、卒中学术团体发表的了一份“世界卒中日”的宣言,呼吁每年6月24日成为“世界卒中日”,以唤醒专业人士和公众对卒中已肆虐全球的现状引起高度重视。
“世界卒中日”的宣言从流行病学阐述了卒中全球的客观发病现状,要求公众加强预防意识,共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采取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一级预防措施,并进行二级预防的有效性治疗;建议努力建设多学科的综合性卒中医疗队伍,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卒中单元的建设,即使最基础的卒中单元模式也对卒中的医疗有效;加强全球共同防御卒中危害的信念。, 百拇医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董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 王少石 2004年6月23日-26日)
本次大会就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做了大量的报告,反映出不同经济发展对卒中危害现状的影响。俄罗斯卒中登记2年研究结果强调了一级预防的重要性;WHO进行的PREMISE试验显示,低-中等收入国家的二级预防薄弱;英国学者应用TOAST分型研究提示,黑人腔隙性梗死多见,而白人颈动脉狭窄和心源性栓塞多见,颅内出血比例在两组则相当;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发现,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部位特异性,与心脏和周围血管病变关系密切,而与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关系不大;一项意大利登记研究结果提醒社会关注青年的卒中问题,尤其是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在青年人群中比例较高。
急性卒中的药物治疗研究仍然是大会报告的焦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治疗已受到广泛关注,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也已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超早期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NINDS试验、ECASS试验和ATLANTIS试验等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也为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充分证据,但由于治疗时间窗有限(要求在起病3小时内治疗),许多人为因素导致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全球仅约有3.8%~24%的患者接受rt-PA溶栓治疗。因此,学者们提出一个“即时行动”(ACT NOW)计划,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这一计划,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比例,以及提高溶栓后获益的比例。“即时行动”计划提出:1、强调院前患者和家属以及公众教育,提高卒中发病后的急诊意识;2、强化入院后卒中专科医师对患者的评价,要求从检查到治疗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包括CT的检查和结果判断);3、溶栓以及溶栓后的综合性处理问题,如药物剂量和速度、血压、血糖、体温、电解质和心脏功能,同时强调“卒中单元”对提高卒中救助具有确切的帮助。大会对rt-PA溶栓治疗荟萃分析显示,与普通神经科病房相比,“卒中单元”可使急性期患者死亡和不能独立生活的比例下降29%。
, http://www.100md.com
德国学者对6项国际rt-PA溶栓治疗(NINDS、ECASS等)研究进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再分析发现,在6小时内rt-PA溶栓的疗效与治疗时间存在明显的依赖性,超过3~4.5小时的rt-PA溶栓也对患者有益。通过从功能影像以及血流灌注等多方位的研究,许多学者对3小时治疗时间窗提出质疑,Rther等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和灌注加权像(PWI)检查显示,DWI和PWI的不一致提示缺血半影区。大量的前期试验表明,3~6小时内患者仍有组织可能缺血,溶栓后再通率高,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出血率不会增加,为延长治疗时间窗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此,全球启动了IST-3试验和ECASS-III试验。IST-3试验系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预计纳入6000例患者,旨在评价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6小时内的rt-PA溶栓治疗是否仍有益处;安慰剂对照试验ECASS-III评价了rt-PA治疗起病3~4小时的脑梗死疗效;同时也启动了SITS-MOST试验,监控全球rt-PA溶栓治疗试验的严重不良事件。
亚洲应用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较少。在本次会议上,日本学者报告了J-ACT试验,依照NINDS试验的方法,采用rt-PA 0.6 mg/kg,结果发现疗效与NINDS试验相似,提示亚洲人群应用低于欧洲人群的rt-PA治疗剂量仍可能有益。除rt-PA溶栓治疗时间窗和治疗剂量外,许多学者研究了rt-PA溶栓治疗对预后影响的研究。Saposnik等分析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无症状改善(LOI)的患者发现,性别、皮层受累、高血糖和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与LOI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年龄、以前的治疗、血管危险因素和卒中类型与LOI的发生无关。年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影响溶栓后疗效的主要因素,说明不应单纯根据年龄来判断是否给予溶栓治疗。
本届世界卒中协会主席Hakinski 教授代表与会的各国神经病学学者、卒中学术团体发表的了一份“世界卒中日”的宣言,呼吁每年6月24日成为“世界卒中日”,以唤醒专业人士和公众对卒中已肆虐全球的现状引起高度重视。
“世界卒中日”的宣言从流行病学阐述了卒中全球的客观发病现状,要求公众加强预防意识,共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采取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一级预防措施,并进行二级预防的有效性治疗;建议努力建设多学科的综合性卒中医疗队伍,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卒中单元的建设,即使最基础的卒中单元模式也对卒中的医疗有效;加强全球共同防御卒中危害的信念。, 百拇医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董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 王少石 2004年6月23日-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