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信息
编号:10513875
“络病学”的发展前景看好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71期
     络病学是研究中医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临床学科,确定络病学的临床学科性质对于明确络病学的研究重点及学科发展方向是必要的。系统建立络病学说是中医学说体系自身发展的重大课题,但络病学研究要紧密结合提高难治性疾病疗效这—重点展开,避免络病学说研究走入单纯理论研究脱离临床诊疗实际的歧途。

    以 “络病证治”为重点 建立络病学学术体系

    络病学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建立指导临床诊断及用药的辨证论治体系,对络脉及络病理论的研究都应从属于这一主目标。要避免走入既往运用还原分析的方法寻找经络实质的误区。中医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医疗活动中对病理反应和治疗实践的总结,其形成与古代解剖学知识不无关联,为了建立完善的中医学术体系经络被赋予了某些功能结构的概念。尽管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络脉的研究领域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络脉实质及络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但络病学说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建立“络病证治”这一指导难治性疾病临床辨证治疗的学术体系,正象张仲景“六经辨证”并未追求六经的实质是什么,但却是具有极高临床指导意义的外感病辨证论治的方法一样,“络病证治”也是基于目前所能掌握的解剖学知识,从中医学关于络脉及络病发生演变及治疗规律的理论研究中,归纳提升出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与用药。
, 百拇医药
    络病学说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络病学研究的重要性首先应从中医络病学说发展的历史角度评价。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而发展起来的,经络学说一出现便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和推崇,正如《灵枢·经脉》篇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络病学说是指导内伤疑难杂病临床治疗的应用理论,掌握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药将会使许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发生逐渐被控制,而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发病机制和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络病理论代表方药通心络胶囊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充分证实了络病学说的重大临床价值。随着络病学说研究的深入及在临床各科的广泛运用,络病学说将对提高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络病学说可能开创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络病以络脉为依托而发生,容易找到和现代医学在难治性疾病研究上的结合点,将络病学说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多种具有络病特征的疑难疾病的病机演变及治疗进行研究,将有可能产生新的病机理论,并开创新的有效治疗途径。要注重络病理论研究的物化问题,即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出有效新制剂,并通过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阐述络病与现代医学难治性疾病的内在关系。如对通心络胶囊深入研究,证实该药在升高一氧化氮、降低内皮素、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上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同时,此研究也使脉络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中西医学专家高度关注,为从络病入手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领域。

    络病学说已成为近年学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总之,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病研究也是近年中医学术理论发展的重大课题,并成为近年学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综观中医发展史,莫不是中医重大学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带动着临床各科发展,没有《黄帝内经》这部划时代的理论奠基之作,便谈不上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没有《伤寒杂病论》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的创立,便不能为中医临床证治奠定基础。同样,正是由于脾胃学说、肾命门学说的发展带动了以温补为特色的易水学派的形成。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的,《黄帝内经》中已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络病证治基础,清代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言使络病学说成为中医重要的病机学说,三者可以说是中医络病学说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 百拇医药
    由于重经轻络的历史原因,络病学说没有像脏腑理论、脾肾学说那样发展成系统、完整的学术体系并被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和广泛应用,但由于近年运用络病学说治疗心脑血管病取得成功,络病学说重新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关于络病理论的研究,如经络之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脉络之络与小血管及微循环的相关性,络病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以及络病理论代表方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上取得的显著疗效和通心络胶囊在血管内皮功能调整上的独特优势,充分显示出络病学说是有着丰富科学内涵和独特临床价值的学术体系。深入整理、挖掘、研究、发展络病学说,建立络病学临床学科,系统研究络病发病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建立“络病证治”体系,对促进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创建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新的病机学说,提高临床各科多种难治性疾病的疗效都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对促进中医学术理论的自身发展也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百拇医药(吴以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