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0
编号:10513902
实施“三名”战略 促进事业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73期
     上海市卫生局

    一年来,上海市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200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简称“三名”)中医药发展战略,使上海中医药工作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

    中医医疗机构全市覆盖,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现有各级中医医疗机构26所,其中“全国示范中医医院”8所、“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1所,基本达到每个区县有一所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同时,104所综合性西医医院和约2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90%以上)都设立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类床位4887张,占全市床位数5%,中医住院人数占总住院人数6.9%;中医药执业(助理)医师4644人,占全市医师11.3%,中医门急诊人数占全市门急诊人数13.5%。

    中医优势学科形成体系,规范管理质量较高。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1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5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50个,新增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科5个,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21个、达标中医科在建15个,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3个。修订并全面推广应用《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和《上海市中医病证护理常规》,在中医单病种诊疗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制订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
, 百拇医药
    中医优秀人才多元发展,继承培养起点较高。现有获得“上海市名中医”荣誉称号的著名老中医药专家66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70多名、硕士生导师约200名,开展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项目23个,入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的中青年优秀中医人才已达300多人次。在中医人才培养上已形成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项目培养和拜师学习等多种形式。

    开展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工作集中体现“三名”战略

    近三年来,我市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工作,共建立以名老中医名字命名和领衔的名中医工作室46个。最早开展此项工作的龙华医院为名老中医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不断完善师生共同查房、门诊、讲座传授三位一体的形式,力争把工作室做成“金字招牌”,让中医特色和优势在工作室得到充分的集聚和体现,促进和带动医院的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等工作,最近由该院各工作室负责整理的名老中医经验汇编丛书《邵长荣学术经验颉英》、《胡建华学术经验》、《刘嘉湘肿瘤》、《李祥云学术经验》、《王育群医案》等已经或即将出版。
, 百拇医药
    在第三季度启动了“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经由各单位推荐申报、竞标打擂以及初审和复审,确定了23位专家入选上海市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其中专门设立了3个“首席名中医工作室”,以积极抢救、保护张镜人、颜德馨、朱南孙等三位老一辈中医药专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我局为确保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全方位、立体化协调发展,制订了详细的《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要求在建设形式上摒弃1+1的师徒方法,采取由1位名中医和2~5位继承人组成的“1+X”团队模式开展建设,力争促进名中医效应的成倍放大,加快继承和培养步伐;要求在建设内容上重视内涵质量,整理形成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理论、学说和体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疾病诊疗体系,继承、应用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并在继承基础上自主创新,形成诊疗新技术、专科新特色、疗效新优势,丰富学科内涵;同时对工作室所在医院的组织保障、继承人跟师履约、工作室资料收集保管、名老中医主持门诊和查房以及带教培养、继承人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相关的科研项目、整理名老中医医案医话、组织学习交流会和指导课等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 百拇医药
    为此我局专门调拨设立了69万元建设经费并已下发到位,成立了由一批著名医学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对各工作室的建设工作进行指导、督查。目前各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已顺利启动。

    重视培养名中医是“三名”战略的首要任务

    我市自1995评选出第一批57名上海市名中医,至今已历时9年,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形成一代中医名家不断涌现的氛围和机制,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上海市名中医”的作用,2004年上半年我局和市人事局制定了《上海市名中医评选条件》、《上海市名中医评选方案》。在参评人选上坚持突出一个“名”字:要求名中医候选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受到病人的信赖,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技术专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某一领域疾病和疑难危重病症,效果显著,有客观依据,被同行和社会认可。在评选程序上注重提高透明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候选人必须有2名上海市名中医推荐,在本单位进行为期三天公示无异议,经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推荐上报进行初审。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符合条件者以自我陈述、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评选,并送领导小组审核。最后人选名单分别在市卫生局和市人事局网上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
, 百拇医药
    经过认真评选,20名专家被授予 “上海市名中医”称号。至此我市评选的上海市名中医共两批77名,目前健在的上海市名中医共66名。

    在中医药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我市在充分依靠上海中医药大学抓好中医、中西医结合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培养的有效途径和适宜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实践,目前已形成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项目培养和拜师学习等多种形式。

    198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目前每年在各级医院得到了贯彻,先后有占中医总数50%以上的人员通过系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继续教育培训。

    根据两部一局精神开展的师承教育已先后举办了四期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其中全国3期、上海市1期),共选拔178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中药24名)师从名老中医药专家,目前已有133名学成出师。

    在项目培养形式上,近年来已组织实施了中医希望之星、区县中医专科专病骨干人才、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班、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人才班、中医紧缺专科人才班、对外交流外语学习班以及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等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又有20名35岁以下优秀青年中医师入选新一轮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政府和单位投入培养经费共计400万元。
, 百拇医药
    我局今年启动的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以“1+X”团队模式为85名中青年中医人才开辟了拜师学习的渠道,各级医院自主建立的名中医工作室也先后有近百名中青年医师进入工作室跟师“结对子”深造。曙光医院创立了由名中医挂帅的“高级中医师”培养模式,先后遴选2批18名有中医特长的优秀中青年医师为“高级中医师”,拜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师重点培养,经考核评估合格后晋升为“曙光名中医”,目前已有4名高级中医师通过考核,成为曙光医院新一代的名中医。

    打造中医名科是“三名”战略的中心环节

    学科是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发展的广阔舞台。打造中医名科,是我市“名医、名科、名院”中医药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2004年是我市中医学科建设工作的“丰收年”。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和5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级别科研课题以及科技成果等方面又有新的进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重点工作——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初步形成了中医特色鲜明、疗效优势显著、创新能力较强、运行机制良好、专业覆盖面较广的上海市特色专科体系。年底在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评审中,脊柱病、妇科、口腔粘膜病、心血管病等4个学科中标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石氏伤科等5个专科中标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了我市打造中医名科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及对中医专科建设工作调整安排的精神,于2000年底启动的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重点项目。我局共投入252.5万元,各单位匹配资金600多万元,建设周期为三年。各建设单位根据统一部署,以发扬中医药特色、确立中医药优势为方向,以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管理为两翼,认真开展建设工作。经过3年努力,55个建设项目中有50个达到预定目标,顺利通过验收,其中30个项目达到优秀,在组织管理与网络协作、特色优势与医疗水平、科技创新与中药开发、人才梯队与医学教育、学术活动与信息研究等五个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

    形成并列入《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76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诊疗技术9项,新开发特色制剂25种,建立中医病种诊疗质量控制标准71项,中医特色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吸引了更多的病人就诊求医。据31个专科的不完全统计,专科门诊量由2000年65.5万人次增长到2003年102.04万人次,年均增长18.6%,明显高于医院门急诊量的平均增长水平。
, 百拇医药
    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4项、部委级课题53项、市局级课题200多项,获部市级以上成果奖63项、实现成果转让和新药合作开发59项,承担重大与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任务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研修项目和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27人,入选各类市级人才培养计划30人,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456名,一批中青年中医人才在临床诊疗技能、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培养。

    由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5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50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重点专科形成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群,将有力地推动我市“名医、名科、名院”中医药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并将在上海建设亚洲一流医学中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立一流中医名院是“三名”战略的主要目标
, http://www.100md.com
    推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创立一流水平的中医名院,是我市“名医、名科、名院”中医药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

    为推进政府职能的“管办分离”、加强对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落实“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我局在11月份专门成立了由中医处直接领导的“上海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对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中药配方和制剂、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实施质量监控。第四季度该中心对23所中医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质量检查,有关技术数据目前正在进行分析处理,将组织专家形成改进指导意见并反馈,督促各中医医疗机构扬长抑短、堵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004年,以3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首的各级中医医疗机构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找准定位和方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龙华医院形成了中医特色鲜明的“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发展道路,由15位上海市名中医领衔的中医优势学科群初具规模,中医特色和诊疗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2004年门急诊量超过100万人次。同时由企业医院划转成立一年多的浦东分院也形成了中医肿瘤特色,2004年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5%以上。该院新建的门急诊楼和医技楼现已进入收尾内装阶段,预计2005年4月正式启用。

    2004年我市在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在继续抓好嘉定、奉贤、南汇三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二期建设的同时,着重实施中医药服务社区(郊区)试点推广工作,在19个区县确定了33个“上海市中医药服务社区(郊区)示范点”建设单位,要求在三年建设周期中,以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以推广适宜技术为切入点,为广大居民和农民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目前闸北区已入选“全国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单位”。

    我市将努力把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做“实”、做“强”,使中医药在上海构筑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