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6619
2004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 神经外科学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1期
     编者按 伴随着新年钟声敲响,“临床医学进展回顾”栏目与读者如约而至。为充分展示2004年国内外临床医学进展,我们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分不同专业或学科详细梳理、分析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临床事件、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为奉献给读者的新年礼物。

    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并保持病人最佳的生活质量这一理念,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如血管内治疗技术、放射外科技术、内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到目前为止,神经外科所涉及的疾病仍然可以分为血管病、肿瘤及脊柱外科等几大部分。

    脑血管病

    高血压脑出血 仍然为脑血管病中主要的死亡原因。尽管自上世纪中期对此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但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论小骨窗开颅还是锥颅血肿碎吸,一直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外科手段清除血肿,多数情况下也仅仅为了保全生命。血肿清除后可能能够减轻由于出血带来的继发脑损害,但出血后造成的原发脑损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方法予以修复。也许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希望,但需要走的路还很长。积极治疗其“上游”疾病——预防及控制高血压才是防止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

    蛛网膜下腔出血 众多证据显示,80%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动脉瘤引起的,第一次出血之后,动脉瘤再次发生出血的发生率及致死率明显提高,因此采取积极措施治疗导致出血的原因是关键,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观念已经为人们所淘汰。在这个问题上,观念的改变比技术本身的提高更为重要。

    尽管2002年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ISUIA,ISAT)已经对未破裂及破裂的动脉瘤的治疗进行了对比研究,但在动脉瘤的治疗中,选择外科手术还是血管内治疗的争论仍然在继续。最近的一组前瞻性研究报告指出,外科动脉瘤夹闭的并发症稍高,生活质量稍差,但动脉瘤的彻底治愈率高,达97%;而血管内治疗组,只有84%的动脉瘤栓塞达到90%以上,在1年随访过程中,甚至有再出血死亡的病例。

    脑缺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