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全市664所中医医疗机构中,13个郊区、县占中医医疗机构总数的57.1%;郊区、县政府设立的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已发展到14所,基本设施已具规模。全市中医医院总床数6416;年门、急诊量300万人次;年总收入已超过6个亿,其中有两个远郊区县级中医医院年业务收入已过亿元。全市188个乡镇卫生院有90%以上设置了中医科。全市中医类别注册医师达7995人,农村约占三分之一。
一、政策支持,措施得力,保障了农村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一)政府重视,搭建平台。在加快首都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要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推广适宜的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方位中医药服务。”政策的指导,为促进首都农村中医药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为了提升首都中医药在农村的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多次专题听取中医药工作汇报。牛有成副市长率队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条例先行,促进发展。2001年6月颁布了《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加速扶持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条例》中关于“中医事业经费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农村防病、治病工作应当发挥中医的优势和作用”等相关条款,在组织保证、经费投入、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农村中医药工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组织保证,对调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条例》的规定,各区县政府均把中医药事业发展列入了本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把中医药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措施,尤其是针对《条例》中有关对中医医疗服务医保政策,给予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中医特色突出、价格低廉的传统针灸疗法给予“医保报销起付标准降低50%”的优惠政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不失时机地抓住有利契机,调拨专项经费近500万元,支持农村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室的建立和针灸病房的设立,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医医院建设,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区、县政府在贯彻《条例》工作中,紧紧抓住机遇,把推进本区域内中医药工作落到了实处。大兴区委、区政府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制定了“农保患者到中医医院就医报销比例提高三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使更多农民患者在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 百拇医药
(三)资金到位,夯实基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区、县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际情况,“十五”以来,为农村中医药工作投入专款5500万元,更新医疗设备300多台件,扶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特别为提高农村中医队伍建设支持经费300万元,完成了农村各类中医学科带头人培养120人、乡村医生中医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培训1500人。
各区、县政府在党的中医药政策指导下,均把支持中医药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北京市房山区政府以政策为导向,近几年为农村中医药工作投入逐年递增,平均增幅达29%;大兴区政府近两年内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100余万元,改善了中医医院的门急诊和病房的医疗环境,创立并完善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特色诊区的建设;顺义区政府近两年为中医医院投入近1000万元,彻底改变了中医医院的服务环境;平谷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为中医医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购置房屋。
二、以点带面,开创农村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 http://www.100md.com
(一)以争创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医药工作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过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创建工作,大力推广和宣传顺义区、房山区和大兴区中医药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市、区、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注重各区县中医医院“龙头”建设上,北京高度重视各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能力的提高,投入专项资金引进医疗设备,目前有90%以上中医医院都达到了二级甲等水平。尤其是在拓宽中医医院综合医疗服务功能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先后多次深入到13个远郊区县中医医院,以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监测分中心动态掌握的医院发展信息为平台,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农村中医医院发展前景,以贯彻《条例》扶持发展中医药的相关规定为主导,积极鼓励中医医院以中医特色科室的建立为目标,提高综合服务功能,通过狠抓“龙头”单位的内涵医疗服务质量的建设,使其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携手中医专科网络,引领农村中医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认真组织了18区、县中医医疗服务与利用调研,依据调研资料,多次组织召开中医医院发展研讨会,就如何拓展中医药的服务空间,提高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认识,创新发展思路,启动了“北京地区中医专科专病网络携手工程”。此项工作的开展,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优势资源为依托,积极携手、引导郊区、县中医医院向中医特色方向发展。目前,通过中医专科专病的服务网络的建设,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网点已达到50个,携手单位专科专病的专家到被携手网点中医医院出诊会诊1032人次,授课114人次,培训3600人次,转送病人2406人次。区县中医医院在“网络携手工程”的带动下,开设了相应的专科专病诊疗科室,日门诊量年均增长17%,病床使用率年均增长14%。
, 百拇医药
(三)重心转移,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发展。北京把发展中医药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特别是在促进农村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将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临床科研立项重点逐步转向农村。目前郊区县中医医院已有15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占全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的50%;有13个中医临床科研项目立项。
三、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提高农村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中医工作稳步、持久地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把人才培养作为首都中医药兴业之本,在“十五”期间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医人才兴业战略”,为了切实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转移到提高人才素质的轨道上来,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启动了“125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中医药人员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组织,统一部署。为了有效地促进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全市8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中医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为了确保农村、社区中医人才培养计划落实,成立了“北京市乡村医生中医药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领导小组;组织200余名专家,编写了近100万字的《社区中医适宜技术手册》、《北京市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目前已有1539人获得了北京市中医药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结业证书。这项工作的开展为首都6000名乡村医生正规化培养,并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奠定了基础。
, 百拇医药
在加强中医药人才知识更新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加大力度为农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及培训机会,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通了互联网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已有300名学员在线学习。为解决远郊区县农村交通不方便,集中培训困难、知识更新较慢的情况,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支持专项经费100多万元,为全市18个区县中医医院开通中医药信息传媒网,使郊区县中医药人员能够通过电视传媒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
(二)广开渠道,培训人才。在实施人才培养规划中,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注重加强对远郊区县中医药人才的选拔,特别是在实施“125人才培训计划”中,入选的远郊区县中医医院中医人员占总人数的30%以上。经过三年“125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使北京郊区县中医医院专业队伍的水平得到了巩固与加强,使郊、区县中医医院的医、教、研工作的开展有了明显提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把人才战略作为振兴发展中医的必要保障。在巩固和提高中医医院学术水平上,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调拨专项资金100万元,遴选出远郊区、县120名学科带头人送往中央、市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进行培训学习,对请进来的人才,建立了人才引进奖励制度,鼓励各区县中医医院引进人才,近三年共引进中医人才107名,其中有博士生6人,硕士生30人,中医药专业学科带头人40人,副主任医师以上31人,使多年来远郊区县留不住中医高级和实用型人才的状况大为改观。, 百拇医药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全市664所中医医疗机构中,13个郊区、县占中医医疗机构总数的57.1%;郊区、县政府设立的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已发展到14所,基本设施已具规模。全市中医医院总床数6416;年门、急诊量300万人次;年总收入已超过6个亿,其中有两个远郊区县级中医医院年业务收入已过亿元。全市188个乡镇卫生院有90%以上设置了中医科。全市中医类别注册医师达7995人,农村约占三分之一。
一、政策支持,措施得力,保障了农村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一)政府重视,搭建平台。在加快首都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要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推广适宜的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方位中医药服务。”政策的指导,为促进首都农村中医药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为了提升首都中医药在农村的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多次专题听取中医药工作汇报。牛有成副市长率队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条例先行,促进发展。2001年6月颁布了《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加速扶持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条例》中关于“中医事业经费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农村防病、治病工作应当发挥中医的优势和作用”等相关条款,在组织保证、经费投入、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农村中医药工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组织保证,对调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条例》的规定,各区县政府均把中医药事业发展列入了本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把中医药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措施,尤其是针对《条例》中有关对中医医疗服务医保政策,给予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中医特色突出、价格低廉的传统针灸疗法给予“医保报销起付标准降低50%”的优惠政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不失时机地抓住有利契机,调拨专项经费近500万元,支持农村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室的建立和针灸病房的设立,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医医院建设,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区、县政府在贯彻《条例》工作中,紧紧抓住机遇,把推进本区域内中医药工作落到了实处。大兴区委、区政府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制定了“农保患者到中医医院就医报销比例提高三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使更多农民患者在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 百拇医药
(三)资金到位,夯实基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区、县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际情况,“十五”以来,为农村中医药工作投入专款5500万元,更新医疗设备300多台件,扶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特别为提高农村中医队伍建设支持经费300万元,完成了农村各类中医学科带头人培养120人、乡村医生中医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培训1500人。
各区、县政府在党的中医药政策指导下,均把支持中医药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北京市房山区政府以政策为导向,近几年为农村中医药工作投入逐年递增,平均增幅达29%;大兴区政府近两年内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100余万元,改善了中医医院的门急诊和病房的医疗环境,创立并完善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特色诊区的建设;顺义区政府近两年为中医医院投入近1000万元,彻底改变了中医医院的服务环境;平谷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为中医医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购置房屋。
二、以点带面,开创农村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 http://www.100md.com
(一)以争创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医药工作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过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创建工作,大力推广和宣传顺义区、房山区和大兴区中医药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市、区、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注重各区县中医医院“龙头”建设上,北京高度重视各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能力的提高,投入专项资金引进医疗设备,目前有90%以上中医医院都达到了二级甲等水平。尤其是在拓宽中医医院综合医疗服务功能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先后多次深入到13个远郊区县中医医院,以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监测分中心动态掌握的医院发展信息为平台,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农村中医医院发展前景,以贯彻《条例》扶持发展中医药的相关规定为主导,积极鼓励中医医院以中医特色科室的建立为目标,提高综合服务功能,通过狠抓“龙头”单位的内涵医疗服务质量的建设,使其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携手中医专科网络,引领农村中医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认真组织了18区、县中医医疗服务与利用调研,依据调研资料,多次组织召开中医医院发展研讨会,就如何拓展中医药的服务空间,提高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认识,创新发展思路,启动了“北京地区中医专科专病网络携手工程”。此项工作的开展,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优势资源为依托,积极携手、引导郊区、县中医医院向中医特色方向发展。目前,通过中医专科专病的服务网络的建设,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网点已达到50个,携手单位专科专病的专家到被携手网点中医医院出诊会诊1032人次,授课114人次,培训3600人次,转送病人2406人次。区县中医医院在“网络携手工程”的带动下,开设了相应的专科专病诊疗科室,日门诊量年均增长17%,病床使用率年均增长14%。
, 百拇医药
(三)重心转移,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发展。北京把发展中医药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特别是在促进农村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将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临床科研立项重点逐步转向农村。目前郊区县中医医院已有15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占全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的50%;有13个中医临床科研项目立项。
三、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提高农村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中医工作稳步、持久地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把人才培养作为首都中医药兴业之本,在“十五”期间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医人才兴业战略”,为了切实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转移到提高人才素质的轨道上来,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启动了“125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中医药人员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组织,统一部署。为了有效地促进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全市8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中医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为了确保农村、社区中医人才培养计划落实,成立了“北京市乡村医生中医药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领导小组;组织200余名专家,编写了近100万字的《社区中医适宜技术手册》、《北京市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目前已有1539人获得了北京市中医药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结业证书。这项工作的开展为首都6000名乡村医生正规化培养,并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奠定了基础。
, 百拇医药
在加强中医药人才知识更新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加大力度为农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及培训机会,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通了互联网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已有300名学员在线学习。为解决远郊区县农村交通不方便,集中培训困难、知识更新较慢的情况,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支持专项经费100多万元,为全市18个区县中医医院开通中医药信息传媒网,使郊区县中医药人员能够通过电视传媒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
(二)广开渠道,培训人才。在实施人才培养规划中,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注重加强对远郊区县中医药人才的选拔,特别是在实施“125人才培训计划”中,入选的远郊区县中医医院中医人员占总人数的30%以上。经过三年“125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使北京郊区县中医医院专业队伍的水平得到了巩固与加强,使郊、区县中医医院的医、教、研工作的开展有了明显提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把人才战略作为振兴发展中医的必要保障。在巩固和提高中医医院学术水平上,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调拨专项资金100万元,遴选出远郊区、县120名学科带头人送往中央、市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进行培训学习,对请进来的人才,建立了人才引进奖励制度,鼓励各区县中医医院引进人才,近三年共引进中医人才107名,其中有博士生6人,硕士生30人,中医药专业学科带头人40人,副主任医师以上31人,使多年来远郊区县留不住中医高级和实用型人才的状况大为改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