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焦点
编号:10516728
百年中医药再回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75期
     如果方向错了,就很难到达目的地

    即使乘上汽车、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只会更快地偏离目的地……

    这些非常浅显的常识性道理,似乎任何人都明白

    但似乎很多人却并未真正地明白……

    千年辉煌,百年变迁。一面是灿烂的历史和诱人的前景,另一面则是严峻而残酷的现实。中医药在现代西方科技文明的强烈冲击下,正经历着难以言喻的“痛并快乐着”,虽然不时被罩上“时尚的现代外衣”,却仍然难掩“学术肉身”的不适和阵阵伤痛,更难安抚“学术心灵”的失落和片片迷茫。这种五彩缤纷中夹杂着令人酸楚的状态,使很多人在兴奋之余又茫然不知所措,在忧伤之后仍不明路在何方……

    风雨后喜见彩虹

, http://www.100md.com     翻开100年前的历史,腐败的清朝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不得已将紧闭的国门逐渐打开,西方的新思想和科学技术知识开始“鱼贯而入”,对政治衰败、科技落后、经济停滞的旧中国社会以及民众的自信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官方也派出了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到西方留学,特别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留学生学成归来,带回了西方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反封建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这就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他们极力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推翻一切愚昧和陈腐的传统文化,无疑这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倡导者在鼓吹创立新文明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全盘否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本已“体衰多病”的东方文明备受摧残。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科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难逃此“劫”。1923年国民政府推出取缔中医施行细则;1925年又有不许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法令;从日本接受西式教育后回国的“海归”人物余云岫,于1929向政府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主张对中医停止登记、禁设学校、不准宣传、改称中医院为医室、改称中医学校为传习所并禁止招生。
, 百拇医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逐步制定、形成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1982年我国将发展传统医药郑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根本保障。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2003年10月1日又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医药工作都作出过重要指示和论述,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有疗效就应当是医学真理

    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中医药来说“有疗效就是硬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药不仅具有疗效,而且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治疗还有很好的疗效。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过巨大贡献,是我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不可缺少、最值得信赖、最为有力的知识武器,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在历经几千年临床检验后的今天,被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地向全世界推荐。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号召全全球研究应用针灸医学。1984年WHO官员指出:“针灸医学已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百拇医药
    2003年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国已确诊的非典患者中有58%的人,接受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医治疗非典可有效地降低体温、缩短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激素用量。2003年10月8日WHO驻华代表伯克顿说:“传统医药作为在全球医疗体系中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一直为WHO所认可,中国将传统医药整合融入到中国医疗体系的做法,可以作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模版”。在200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强调指出:“要抓好继承创新,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中医药发展已到了非常时期

    中医药在“独占”我国医疗市场几千年后的今天,迎来了残酷的市场竞争,至今已失去了大部分医疗市场“领土”。不少中医医院已很难再以“独立”的、“纯粹”的中医药技术支撑门面,要么“门庭冷落”病人稀少,要么大量增加西医科室,靠西医项目盈利。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数据也可证明:西医人员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占11.4%;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6万个,占15.47%。这两组数字不仅反映了中医药的市场占有率,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的疗效问题。虽然前面涉及的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医药的疗效,但这并不代表目前中医药总体上的疗效很好,如果很好,它的市场份额能够减少吗?
, 百拇医药
    著名老中医焦树德、邓铁涛在2001年8月10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说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所以,中医教育如在现在还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再过几十年,恐怕能用老中医们那种传统的方法治病的中医就没有了”。这番话一语道破“天机”,缺乏有真功夫的高级中医师,中医临床的疗效能好吗?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的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是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发展时期,但却处于最令人担忧的学术危机时期、人才危机时期。

    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制约着现代中医药的生存发展,通过多年来对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最主要的有以下三条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中医药人才的“异化”。这是中医药教育出了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似乎只要调整一下课程设置就能解决,但要真正解决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医疗市场早已形成了对非西式医学人才极为不利的“人文环境”。由此,中医药教育机构必然会跟着市场“兜售”虽然不地道但确很适宜在一些“靠西医赚钱的中医院”工作的“中医人才产品”。对此,尽管一些院校的老中医也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 百拇医药
    原因之二:中药材的“变种”、“变性”,以及不少中药材作为濒危品种受到保护。中药资源的这种危机,直接导致中医临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中医师辨证准确,也没有好药可用;

    原因之三:中医药评价体系的“西化”。这是严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个最关键的瓶颈,要真正调整这个评价体系非常困难,可以说它已经形成了一股异常强大的“惯性”,已很难从根本上阻止它刹车。

    按照现在这种“表面辉煌、内涵衰微”的局势演化下去,要不了多少年,中医药人才将断代,中医医疗市场份额将趋于“零”,在世上最多只能留下一个中医药的空壳。虽然现在谁也不敢下令“封杀”中医药,但用现代西方科学的方式来“关心爱护”和“提升”中医药,让中医药在“

    令人振奋的现代娱乐”中,从“失身”开始,接着“放弃自我”,到了最后将“命也丢了”。说得消极或夸张一点,中医药这门古老的人类健康事业正濒临“安乐死”的状态。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终于“与世界大同了”、“科学了”,但确没了自我的学术特色和临床优势,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庆幸的革命呢?还是一种悲哀、抑或一种罪过呢?事实上,中医药发展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杞人忧天,我们相信历史终有评说。
, 百拇医药
    反思中医药的科学性

    “拯救中医、振兴中医、复兴中医”,这些口号我们已经呐喊了几十年,国家也制定了种种政策法规来扶持中医药,来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但几十年前谈的问题现在还在“老生常谈”,几十年前想解决的问题现在仍然是问题,就像进入了一个“魔圈”,绕来绕去总绕不出来,“说不清,理还乱”,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好核心的实质问题,这个核心的实质问题就是“观念”上的问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不少人的“意识”出了问题,在西式科技文明的面前表现出了非常的“胆怯”,从而直接导致在行动上走了两个极端:“过度崇拜西方文明,过度践踏东方文明”。对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智慧产生了怀疑,也就不可能信任它,更不可能真正地学好中医、用好中医,甚至还以“用西式标尺度量东方文明”为一种“科学时尚”。试想,如果我们反过来用中医理论去评价西医学,这样做同样是不合适的。

    “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命题,成为了学术界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悬而难决的焦点问题。这期间很多人掉进了观念的陷阱中,要么“简单地将西式科学标准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自认为自己就是西方观念所认同的那种形态的科学,其结果未必得到学术界的承认;要么“用西方科学标准(西医标准)来检验中医学问”,以此想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从而提升中医药的科学地位,这种做法既不客观又不公正。
, 百拇医药
    平时大家口头上都说“中医药学是一门伟大的医学科学”,但在现实中却并没有将中医药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来尊重,否则就不会昔有“中医药要科学化发展”,今有“中医药要实现现代化”,这种提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无可厚非,的确中医药学术应当与时俱进,但细细想来这些话的本意实际上是在“否定中医药”,只有认为它不科学才会要求它科学化发展,而所谓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中医药科学化”的一种“最新翻版”。

    如果一个标准定得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标准的价值取向不同,那么,即使具有极高实际使用价值的产品,也会被列为不合格。比如按照美国FDA的要求,中药新药的成份越简单就越容易获得通过,试想,如果完全按照这种观点来评判中药,那么,中医药最具特色的复方应用就会被“扫地出门”,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可见,如果评价知识体系是否科学的这个标准存在了偏见或局限,那么,像中医药这类不同于西式科技形态的知识体系,也必然会被贬低和受到践踏。

    近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已经充分证明,按西式观念和西式科学标准难以客观评价和管理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医药事业。要想真正发展中医药,必须在认识观念上先来一场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重塑“科学价值观”,彻底修改思想意识上的“科学评价标准”。“什么是科学”,“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如果说中医药是科学,那么,它又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如果说不是,那么,中医药又是什么呢”……只有从根本上搞清楚了以上系列问题,明确了中医药的科学地位,探寻到了中医药作为科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后,我们才可能以此制定出符合中医药实际的方针政策,也才能彻底解决中西医不平等的问题,为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创造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这完全符合我国宪法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 百拇医药
    为了从哲学、科学学等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和评判中医药的学科特性、科学价值、学术地位,以利于中医药决策层、高层管理者、学术界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更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为此,中国中医药报社组织全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中医药学家大论中医药的科学性问题,直面敏感话题,切入行业实际,挖掘深层原因,以期从认识观念上有一个重大突破,共同谋求中医药学术的“独立人格”和生存地位。

    而今,我国社会繁荣昌盛,政治开明,经济稳定而快速地发展,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不断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思潮迭起,此时我们深深地感到,现在已到了对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医药发展的得失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注:该文的删节本已作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哲眼看中医》的前言发表)

    20世纪初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锋人物陈独秀、胡适、梁启超以及当时医学界的“海归”余云岫都发表过针对中医药的“激言”,影响了传统文化近几十年来的走向……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患者的欢迎,在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生中,多年来学中医药的人数总是排名第一,而且很多是来自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西方已经开始转变了对中医药的看法,那么,我们不少人为何还要戴着“西洋镜”来看中医药呢?, http://www.100md.com(毛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