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523399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五难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3期
     目前,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疾病谱的变化等,人们对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医药卫生体制和农村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我国“入世”以后,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日趋频繁,一方面,中医药事业有望得到境外机构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中医药国际市场将得到拓展扩大;另一方面,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医疗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此外,随着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的重大进步,既给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使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情况,既表明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也预示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中医药事业有以下“五难”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

    第一难 中医药管理与大卫生政策尚未完全同步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与优势所在。按照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国要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卫生行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要贯彻落实到中医药工作中,但就中医药行业而言,中医药工作又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在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条件、评价方法以及服务功能、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服务价格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中医药事业管理中,我们既要保持与大卫生的政策要求一致,又要根据中医药行业的特点,制定符合中医药工作实际的行业政策和规章,并力争与大卫生的政策和规章同时出台,取得同样的法律地位,以利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同等同步地贯彻落实。

    目前,较为普遍的情况是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章,往往比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应政策和规章滞后,而且一些部门的规章与标准,尚得不到法律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虽然是国家的行业标准,但在医疗事故处理过程中,就往往不能将其作为判断临床疾病诊断正确与否和疗效好坏的标准,因而无法与大卫生的政策同等同步地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百拇医药
    第二难 中医医院完善服务功能难以避免“西化”

    中医医院是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和培养中医药人才三大任务。这是国家兴办中医医院的目的,也是中医医院发展的目标,因此,中医医院发展强调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补偿政策不落实,以及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明显偏低的情况下,中医医院走特色发展之路面临巨大的困难。虽然也有一些中医医院依靠中医专科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吸引病人,提高了效益,并获得较快发展,但就整体而言,大多数中医医院中医专科优势不明显、中医特色不突出,这些医院要“活下来”,首先要加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采取中西医结合(有时免不了中西药凑合)为主的方法进行医疗保健服务,以尽快占领医疗市场,提高经营效益,这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当然也是“无奈”的选择。在生存尚且困难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在短时期内形成中医专科特色和中医药服务优势,实在是勉为其难,而且目前大多数中医医院都承担了一定社区范围内的医疗保健任务,其性质首先是一个医疗机构,必须具有完整的医院功能,必须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较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其次才是怎样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中医药服务的领域还较为狭窄,虽然中医在不少的医疗保健领域和许多疾病诊疗康复的一些阶段具有西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整体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够高,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中尚处于一个补充地位,这仍是不争的事实。这样,大多数中医医院为了尽快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经营效益,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短时期以部分“西化”作为“权宜之计”,实属必然选择,这也是为将来更好地突出中医药特色奠定基础。如果大多数中医医院都在市场竞争中垮掉了,中医特色又靠谁来发扬呢?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正确理解和看待目前中医医院的“西化”现象,大可不必垂头丧气,甚至横加指责。

    第三难 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临床适应性差

    当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中等中医药院校。建国以来,我国的80余所高、中等中医药院校为中医药队伍输送了几十万中医药专业人员,其贡献是巨大的。但是,这些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毕业后的前几年岗位适应性不强,二是中医临床能力提高缓慢。这种状况,不能完全归咎于高、中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质量,而是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 百拇医药
    一是中西医知识兼备的岗位要求和规定的学制之间的矛盾,不论中西医课程是何种比例,毕业生也难以达到中西医兼通的水平;二是中医专业教材内容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必须以教材为蓝本,这是任何学校也改变不了的现实,而中医学的专业教材几十年来基本沿袭了原有的模式和内容,未能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和需求作大的改进和调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是必然的结果;三是中医学科极强的实践性与现代中医教育临床实践时间较短之间的矛盾,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和许多临床技能的培养需要老师口传面授和自己长期摸索、反复实践,而非现代中医教育不足一年的临床实习所能解决的。

    第四难 中医药学术主体缺乏开放兼容性

    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和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是中医药生命力之所在,既是关系到中医药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也是中医药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中医药事业就不能很好地发展。中医药学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中医药继承发展观,坚持主体发展和开放兼容相结合的原则。
, 百拇医药
    主体发展就是要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全面继承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开放兼容就是要积极吸收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学术的主体发展,强调的是充分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主体特征;中医药学术的开放兼容,强调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违背了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丢失了中医药学的本质特征,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充分吸收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先进成果,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既要在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主体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又要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时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二者不可偏颇,这样才能保证中医药学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难 中医与中药未能协调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事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了中医的机构、设备、队伍和学术的发展,其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和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而中药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与经营行业的发展,其目标是为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中药产品支持,同时为国家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二者紧密联系,既互为依托,又互相制约。中医事业发展良好,可以为中药生产与销售扩大市场和提供技术支撑;中药产业发展迅速,可以保障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地位,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但目前的情况是轻“事业”重“产业”的倾向较为普遍,许多地方对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事业的政策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贯彻落实不力,对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投入极少,而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又倾注很大的热情和寄予很高的期望,甚至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发展,以致出现全国各地都以中药产业为支柱产业,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基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现象,殊不知中药现代化必须以中医现代化为基础,中药产业发展必须以中医事业发展为依托,这种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行为只会葬送中医药的发展。另外,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大多是“采用西药理化方法,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按照西医生理、病理原则和临床药理指标应用于临床”,严重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正确轨道,这些现代化了的中药已经是西药而非中药了,它不仅不能够为中医临床提供产品支持,更不能为中医药学术发展做出贡献,其结果将是导致“废医存药”,甚至“医药双亡”,最终断送整个中医药事业。

    勿容置疑,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中医药事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仍然是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共存,广阔前景与现实问题同在,特别是上述的几个问题,笔者认为是严重影响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个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有的甚至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当然,限于见识和水平,这些认识可能有片面和错误之处,所发诸议,旨在抛砖引玉,诚望引起中医药界各位同仁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把脉处方、献计献策。, http://www.100md.com(郭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