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食”与中医何干?
张守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
人有吃饭的自由,当然也有不吃饭的自由,谁也管不着。不过,如果有人把不吃饭当作“生意经”来做,新闻媒体也就有报道或炒作的自由,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与中医学毫无关系。可是,偏偏有人把49天不吃饭与“老中医”牵在一起,作为一名中医,就不能不出来说几句。
(一)中医学从来没有提倡不吃饭,也从来没有把长期不吃饭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倒是《红楼梦》中的小姐们流传着生病就饿几顿的疗法,可惜她们也没有中医师资格证书,连“小中医”也称不上。《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脏六腑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饮食的水谷精微生化。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宗气,就是由肺脏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而来的食物精气结合而产生,能推动肺的呼吸和血液的运行。所以《内经》认为,“谷始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饮食调摄,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的内容。据《中国医籍考》记载,专门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是元朝《饮膳正要》,此书介绍了元代宫廷的饮食宜忌及食疗方法,书中收载食疗方61首,每方详述调剂方法及主治诸病,还记载了230余种食物药的性味、功能及主治。在某种场合,中医学甚至把食疗放在药疗之先。战国名医扁鹊就主张:“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周礼》就有以饮食为治疗手段的食医。我国方剂鼻祖——周朝的伊尹就是一名出色的厨师,古老的中医名方如桂枝汤、小青龙汤都普遍地使用的生姜、大枣等食物。在繁体字中,医学从“酉”而来。“酉者”者,酒也。酒是自古以来用作治病的食物。饮食调摄含有丰富的内容,如食性、食养、食疗、食节和饮食禁忌等。食性是指食物的性能,包括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针对不同人的体质及病情,合理地调解饮食。可起到强身健体、养生治病的作用。食养指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年龄、性别以及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宜的饮食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食疗指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并适当配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以治疗疾病。食节是根据中医养生理论而对饮食数量和种类适当限制,以利于疾病的康复。饮食禁忌是指人们摄食时应禁止或避免有害进食,又称禁口或忌口。对于某些疾病如积食、脾胃湿热,中医也会让病人短时少食或禁食,这符合“食饮有节”的保健原则,但与49天不吃饭风马牛不相及。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郑重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吃饭,命也活不成的,还谈什么“科学”、“养生”?
, 百拇医药
(二)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是职业行为,是与职业没有必然联系的。例如某木匠去洗澡,只要说某人去洗澡,没有必要说某木匠去洗澡。某记者外感风寒而发热,病例卡也只是写他的病情,没有必要写明记者的身份,更不能因此推论出因为是记者这职业产生发热。陈建民先生自愿饿肚子,这与他的职业有什么关系呢?何况陈先生也没有讲过他饿肚子是中医医疗行为,某些报刊的编辑、记者为什么时时不忘冠上“老中医”这个头衔,这或许是有人无知或者误会,以讹传讹把事情搞混了,以致谬论流传。但也应警惕个别用心叵测的人,借此在中医学头上戴顶什么帽子或泼上一盆脏水。因为按照某些人的逻辑,“绝食49天”=“伪科学”=老中医,结论当然不讲自明。
其实“绝食”两字用词并不妥当,陈先生的行为,应当类似于辟谷,“辟”是避的意思,“谷”是指五谷食粮。辟谷就是限制摄入米谷食物之意。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中就有关于辟谷的记载。《留侯世家》记述张良采用导引、辟谷术疗疾养生。《北史·李先传》、《宋史·陈摶传》都有辟谷数十年的记载。辟谷术与道教有密切关系,上述几位辟谷家多为道教中人。其实辟谷也不是完全不吃东西,只是限制饮食并少量食用松子、茯苓、白术等生药,这又与陈先生的行为不同。本文并不讨论陈先生是否真的49天不吃东西,只是想提出,为什么这些报刊把这件看似不近人理的事,一定要与中医联系起来。联想到这些年来,“人体特异功能”、“遥控发功”都硬要与中医挂钩,我们中医界应理直气壮地回答:“不!”
从张仲景到叶天士,没有一个中医学家自称为“气功大师”,中医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从《黄帝内经》开始,早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至于个别装神弄鬼、自称“人体科学”的“大师”,他们从来也不是真正的中医,与中医学完全无关。人的健康是在不断战胜“虚邪贼风”中取得的,中医学也是在不断战胜迷信、愚昧、巫术和民族虚无主义中发展起来的。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要饿肚,只能代表他个人行为,与中医何干?, 百拇医药
人有吃饭的自由,当然也有不吃饭的自由,谁也管不着。不过,如果有人把不吃饭当作“生意经”来做,新闻媒体也就有报道或炒作的自由,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与中医学毫无关系。可是,偏偏有人把49天不吃饭与“老中医”牵在一起,作为一名中医,就不能不出来说几句。
(一)中医学从来没有提倡不吃饭,也从来没有把长期不吃饭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倒是《红楼梦》中的小姐们流传着生病就饿几顿的疗法,可惜她们也没有中医师资格证书,连“小中医”也称不上。《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脏六腑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饮食的水谷精微生化。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宗气,就是由肺脏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而来的食物精气结合而产生,能推动肺的呼吸和血液的运行。所以《内经》认为,“谷始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饮食调摄,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的内容。据《中国医籍考》记载,专门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是元朝《饮膳正要》,此书介绍了元代宫廷的饮食宜忌及食疗方法,书中收载食疗方61首,每方详述调剂方法及主治诸病,还记载了230余种食物药的性味、功能及主治。在某种场合,中医学甚至把食疗放在药疗之先。战国名医扁鹊就主张:“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周礼》就有以饮食为治疗手段的食医。我国方剂鼻祖——周朝的伊尹就是一名出色的厨师,古老的中医名方如桂枝汤、小青龙汤都普遍地使用的生姜、大枣等食物。在繁体字中,医学从“酉”而来。“酉者”者,酒也。酒是自古以来用作治病的食物。饮食调摄含有丰富的内容,如食性、食养、食疗、食节和饮食禁忌等。食性是指食物的性能,包括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针对不同人的体质及病情,合理地调解饮食。可起到强身健体、养生治病的作用。食养指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年龄、性别以及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宜的饮食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食疗指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并适当配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以治疗疾病。食节是根据中医养生理论而对饮食数量和种类适当限制,以利于疾病的康复。饮食禁忌是指人们摄食时应禁止或避免有害进食,又称禁口或忌口。对于某些疾病如积食、脾胃湿热,中医也会让病人短时少食或禁食,这符合“食饮有节”的保健原则,但与49天不吃饭风马牛不相及。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郑重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吃饭,命也活不成的,还谈什么“科学”、“养生”?
, 百拇医药
(二)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是职业行为,是与职业没有必然联系的。例如某木匠去洗澡,只要说某人去洗澡,没有必要说某木匠去洗澡。某记者外感风寒而发热,病例卡也只是写他的病情,没有必要写明记者的身份,更不能因此推论出因为是记者这职业产生发热。陈建民先生自愿饿肚子,这与他的职业有什么关系呢?何况陈先生也没有讲过他饿肚子是中医医疗行为,某些报刊的编辑、记者为什么时时不忘冠上“老中医”这个头衔,这或许是有人无知或者误会,以讹传讹把事情搞混了,以致谬论流传。但也应警惕个别用心叵测的人,借此在中医学头上戴顶什么帽子或泼上一盆脏水。因为按照某些人的逻辑,“绝食49天”=“伪科学”=老中医,结论当然不讲自明。
其实“绝食”两字用词并不妥当,陈先生的行为,应当类似于辟谷,“辟”是避的意思,“谷”是指五谷食粮。辟谷就是限制摄入米谷食物之意。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中就有关于辟谷的记载。《留侯世家》记述张良采用导引、辟谷术疗疾养生。《北史·李先传》、《宋史·陈摶传》都有辟谷数十年的记载。辟谷术与道教有密切关系,上述几位辟谷家多为道教中人。其实辟谷也不是完全不吃东西,只是限制饮食并少量食用松子、茯苓、白术等生药,这又与陈先生的行为不同。本文并不讨论陈先生是否真的49天不吃东西,只是想提出,为什么这些报刊把这件看似不近人理的事,一定要与中医联系起来。联想到这些年来,“人体特异功能”、“遥控发功”都硬要与中医挂钩,我们中医界应理直气壮地回答:“不!”
从张仲景到叶天士,没有一个中医学家自称为“气功大师”,中医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从《黄帝内经》开始,早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至于个别装神弄鬼、自称“人体科学”的“大师”,他们从来也不是真正的中医,与中医学完全无关。人的健康是在不断战胜“虚邪贼风”中取得的,中医学也是在不断战胜迷信、愚昧、巫术和民族虚无主义中发展起来的。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要饿肚,只能代表他个人行为,与中医何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