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前的准备
来源:天津盲人中医按摩网
一、针刺的练习
针刺的练习,主要是指力的练习、手法的练习和自身试针。由于毫针针身细软,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力,就很难力贯针尖顺利进针以减少刺痛,对于手法的操作也不能运用自如,从而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针刺练习是初学针刺者的重要基本技能训练。
(一)指力练习
指力,是指医者持针之手的力度。凡欲施针进行针刺,其手指应有一定的力度,方能将针刺人机体。指力的练习,可先在纸垫上或橡胶块上进行。制作纸垫可用细草纸或毛边纸折叠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扎紧成“井”字型即成。练针时左手执纸垫或橡胶块,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执笔状地持0.5-1.5寸毫针,垂直于纸垫或橡胶块,当针尖抵于纸垫或橡胶块时,手指渐加压力,待针刺透纸垫或橡胶块后,再换一处如前刺之。第二步可在棉团上练针,即用棉花一团,以棉纱线绕扎,内松外紧,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练针时将毫针在棉球中捻转提插,并可按各种针刺手法的姿势和*作要求反复练习。通过练针有了一定的指力和掌握了一些行针手法,才能做到进针不痛,针身不弯,刺人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锐,针感出现快。指力练习如图5-2所示。
(二)手法练习
针刺手法练习是在指力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速刺的练习:此法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爪切,右手持针,使针尖迅速刺人2—3厘米,反复练习并掌握进针速度,减少疼痛。
2.捻转练习:捻转练习是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刺人后,拇指和中指、食指向前、向后在原处不动地来回捻转。要求捻转的角度均匀,运用灵活,快慢自如。
3.提插练习:提插是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针刺人后,在原处作上下提插的动作。要求提插的深浅幅度适宜,针体垂直无偏斜。
练到一定程度,可将以上三种方法综合起来练习,使之浑然一体。
(三)自身试针
通过纸垫和棉团练习后,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行针技巧,便可以在自己身上选择一些穴位进行试针,也可彼此相互试针,以体会进针时皮肤的韧性和进针需要用力的大小,以及针刺后的各种感觉。
二、针具的选择
正确选择使用不同规格的针具,是提高疗效和防止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临床多用不锈钢制成的针具,应按有关要求仔细检查针具的质量。金质、银质的毫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现在临床多选用不锈钢所制针具,是因为不锈钢针具有硬度适中、富有弹性和韧性、能防锈、能耐热和可防止化学腐蚀等优点。选择毫针时应注意:①针尖要尖而不锐,圆而不钝,形似松针者为佳。针尖不可有钩曲,也不可过于尖锐或过于圆钝。②针身要光滑挺直,上下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凡针身有剥蚀、锈痕及弯曲者均不宜使用。③针根要牢固,不能有剥蚀和松动现象。④针柄以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者为佳,针柄松动者尽量不用。选择针具时,除应注意针具的质量外,还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所取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髓的针具。《灵枢·官针》中说: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如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用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为女性、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该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此外还需根据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进行选针,一般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较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较长、较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人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如应刺人0.5.寸,可选1.0寸的针,应刺人1.0寸时,可选1.5—2.0寸的毫针。
三、选择体位
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得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取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如果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在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滞针甚至发生断针事故。
《标幽赋》中说:“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意思是说,取穴必须熟练掌握骨度分寸,还应重视取穴的体位。因腧穴各有其特点,故取穴必须采用不同的姿势,有伸而取之者,有屈而取之者,有宜卧而取之者,有宜坐而取之者,总以平直为好,这样才能自然安定。
(一)选择体位的原则
1.便于正确取穴及针刺操作。如取尺泽须正坐伸臂仰掌微屈肘;取环跳须侧卧伸下足、屈上足等。
2.舒适自然,便于持久留针,可防止因体位移动而引起弯针、折针等。
3.尽量选用一种体位使所取的穴位都能选刺。
4.考虑体质与病情,如年老体弱、初诊、精神紧张者宜取卧位。肢体畸形的患者选体位宜灵活掌握。
5.嘱咐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不要移动肢体。
(二)常用体位
仰卧位:适用于头、面、颈、胸、腹部和部分四肢的腧穴,如百会、印堂、膻中、中脘、足三里等穴。
俯卧位:适用于头、项、肩、背、腰、骶和下肢后面、下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百会、风府、风池、大椎、背俞穴、承扶、委中、悬钟等。
侧卧位:适用于取侧头、侧胸、侧腹、臀、上下肢外侧部位的腧穴,如头维、太阳、下关、肩髃、外关、风市、阳陵泉等穴。
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面、颈、胸口部腧穴和上肢的部分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髃、曲池等穴。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肩、背等部位的腧穴,如风池、风府、肩井、天宗、肺俞等穴。
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颈侧部位的腧穴,如头维、太阳、颊车、听宫等穴。
四、消毒
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消毒包括针具的消毒、医者手指的消毒和施术部位的消毒。
1.针具器械的消毒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1种方法,其中以高压蒸气消毒法为佳,已被广泛采用。
①高压消毒:将毫针的器具用纱布包扎,或装在试管、针盒里,放在密闭的高压消毒锅内,一般在1,2千帕/平方厘米的压力、120~C高温下保持15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②煮沸消毒:将毫针等器械放置于清水中,加热待沸腾后,再煮10—15分钟。此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故也比较常用,但对锋利的金属器械,容易使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之成为2%的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120'E,且可减小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③药物消毒:将针具放在75%的乙醇内浸泡30分钟,取出擦干待用。玻璃器具等可放在1:1000的苯扎溴铵溶液内浸泡60-120分钟。
直接与毫针接触的针盘、镊子等也应该进行消毒,已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针盘内。此外,对某些疾病宜采用一次性针具。
2.医生手指消毒 医生手指在针刺前须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75%的乙醇棉球或0.5%的碘伏(碘—聚醇醚溶液)棉球涂擦,然后方可持针施术。
3.施术部位消毒 在选取的穴位上,用75%的乙醇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拭擦即可,擦时应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采用三棱针放血时,最好先用2%的碘酒涂擦局部皮肤,稍干后再用75%的乙醇棉球脱碘。消毒之处须避免接触污物,以防重新感染。
来源:天津盲人中医按摩网
一、针刺的练习
针刺的练习,主要是指力的练习、手法的练习和自身试针。由于毫针针身细软,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力,就很难力贯针尖顺利进针以减少刺痛,对于手法的操作也不能运用自如,从而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针刺练习是初学针刺者的重要基本技能训练。
(一)指力练习
指力,是指医者持针之手的力度。凡欲施针进行针刺,其手指应有一定的力度,方能将针刺人机体。指力的练习,可先在纸垫上或橡胶块上进行。制作纸垫可用细草纸或毛边纸折叠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扎紧成“井”字型即成。练针时左手执纸垫或橡胶块,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执笔状地持0.5-1.5寸毫针,垂直于纸垫或橡胶块,当针尖抵于纸垫或橡胶块时,手指渐加压力,待针刺透纸垫或橡胶块后,再换一处如前刺之。第二步可在棉团上练针,即用棉花一团,以棉纱线绕扎,内松外紧,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练针时将毫针在棉球中捻转提插,并可按各种针刺手法的姿势和*作要求反复练习。通过练针有了一定的指力和掌握了一些行针手法,才能做到进针不痛,针身不弯,刺人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锐,针感出现快。指力练习如图5-2所示。
(二)手法练习
针刺手法练习是在指力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速刺的练习:此法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爪切,右手持针,使针尖迅速刺人2—3厘米,反复练习并掌握进针速度,减少疼痛。
2.捻转练习:捻转练习是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刺人后,拇指和中指、食指向前、向后在原处不动地来回捻转。要求捻转的角度均匀,运用灵活,快慢自如。
3.提插练习:提插是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针刺人后,在原处作上下提插的动作。要求提插的深浅幅度适宜,针体垂直无偏斜。
练到一定程度,可将以上三种方法综合起来练习,使之浑然一体。
(三)自身试针
通过纸垫和棉团练习后,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行针技巧,便可以在自己身上选择一些穴位进行试针,也可彼此相互试针,以体会进针时皮肤的韧性和进针需要用力的大小,以及针刺后的各种感觉。
二、针具的选择
正确选择使用不同规格的针具,是提高疗效和防止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临床多用不锈钢制成的针具,应按有关要求仔细检查针具的质量。金质、银质的毫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现在临床多选用不锈钢所制针具,是因为不锈钢针具有硬度适中、富有弹性和韧性、能防锈、能耐热和可防止化学腐蚀等优点。选择毫针时应注意:①针尖要尖而不锐,圆而不钝,形似松针者为佳。针尖不可有钩曲,也不可过于尖锐或过于圆钝。②针身要光滑挺直,上下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凡针身有剥蚀、锈痕及弯曲者均不宜使用。③针根要牢固,不能有剥蚀和松动现象。④针柄以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者为佳,针柄松动者尽量不用。选择针具时,除应注意针具的质量外,还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所取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髓的针具。《灵枢·官针》中说: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如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用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为女性、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该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此外还需根据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进行选针,一般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较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较长、较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人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如应刺人0.5.寸,可选1.0寸的针,应刺人1.0寸时,可选1.5—2.0寸的毫针。
三、选择体位
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得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取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如果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在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滞针甚至发生断针事故。
《标幽赋》中说:“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意思是说,取穴必须熟练掌握骨度分寸,还应重视取穴的体位。因腧穴各有其特点,故取穴必须采用不同的姿势,有伸而取之者,有屈而取之者,有宜卧而取之者,有宜坐而取之者,总以平直为好,这样才能自然安定。
(一)选择体位的原则
1.便于正确取穴及针刺操作。如取尺泽须正坐伸臂仰掌微屈肘;取环跳须侧卧伸下足、屈上足等。
2.舒适自然,便于持久留针,可防止因体位移动而引起弯针、折针等。
3.尽量选用一种体位使所取的穴位都能选刺。
4.考虑体质与病情,如年老体弱、初诊、精神紧张者宜取卧位。肢体畸形的患者选体位宜灵活掌握。
5.嘱咐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不要移动肢体。
(二)常用体位
仰卧位:适用于头、面、颈、胸、腹部和部分四肢的腧穴,如百会、印堂、膻中、中脘、足三里等穴。
俯卧位:适用于头、项、肩、背、腰、骶和下肢后面、下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百会、风府、风池、大椎、背俞穴、承扶、委中、悬钟等。
侧卧位:适用于取侧头、侧胸、侧腹、臀、上下肢外侧部位的腧穴,如头维、太阳、下关、肩髃、外关、风市、阳陵泉等穴。
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面、颈、胸口部腧穴和上肢的部分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髃、曲池等穴。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肩、背等部位的腧穴,如风池、风府、肩井、天宗、肺俞等穴。
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颈侧部位的腧穴,如头维、太阳、颊车、听宫等穴。
四、消毒
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消毒包括针具的消毒、医者手指的消毒和施术部位的消毒。
1.针具器械的消毒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1种方法,其中以高压蒸气消毒法为佳,已被广泛采用。
①高压消毒:将毫针的器具用纱布包扎,或装在试管、针盒里,放在密闭的高压消毒锅内,一般在1,2千帕/平方厘米的压力、120~C高温下保持15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②煮沸消毒:将毫针等器械放置于清水中,加热待沸腾后,再煮10—15分钟。此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故也比较常用,但对锋利的金属器械,容易使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之成为2%的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120'E,且可减小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③药物消毒:将针具放在75%的乙醇内浸泡30分钟,取出擦干待用。玻璃器具等可放在1:1000的苯扎溴铵溶液内浸泡60-120分钟。
直接与毫针接触的针盘、镊子等也应该进行消毒,已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针盘内。此外,对某些疾病宜采用一次性针具。
2.医生手指消毒 医生手指在针刺前须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75%的乙醇棉球或0.5%的碘伏(碘—聚醇醚溶液)棉球涂擦,然后方可持针施术。
3.施术部位消毒 在选取的穴位上,用75%的乙醇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拭擦即可,擦时应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采用三棱针放血时,最好先用2%的碘酒涂擦局部皮肤,稍干后再用75%的乙醇棉球脱碘。消毒之处须避免接触污物,以防重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