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据悉,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的王秀珍医师自1996年8月至2003年8月间,对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2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3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根据病情应用适量的狄戈辛、长托普利、双氢克脲塞等,并加用中药强心汤。其方由人参、制附子、桂技、丹参、麦冬、生白术、五味子、当归、炙甘草、生姜、焦神曲、生麦芽、大枣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腹胀加乌药、厚朴,恶心加陈皮、半夏,失眠加枣仁、茯神,便秘加大黄,便溏易生白术为焦白术,加炒木香,下肢水肿甚加猪苓、茯苓、葶苈子,汗多加龙骨、牡蛎。上药煎汁两次,共取汁约5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对照组依据患者病情单用上述西药,不再用中药及其他中成药,两组疗程均为30天。治疗前后详细记录各种症状和体征,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经上法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68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52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4%。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悸”、“虚劳”等范畴。王秀珍医师体会到,该病的病理性质为心脏的气、血、阴、阳俱虚,但以阳气亏虚为主,常兼见水饮凌心之候。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脉瘀阻,则见心悸、紫绀。心阳虚损,伤及肾阳,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见浮肿、尿少。据此,王秀珍医师认为,治疗上应以温补心阳、化气利水、活血化瘀为主。以上所用强心汤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功。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强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据悉,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的王秀珍医师自1996年8月至2003年8月间,对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2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3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根据病情应用适量的狄戈辛、长托普利、双氢克脲塞等,并加用中药强心汤。其方由人参、制附子、桂技、丹参、麦冬、生白术、五味子、当归、炙甘草、生姜、焦神曲、生麦芽、大枣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腹胀加乌药、厚朴,恶心加陈皮、半夏,失眠加枣仁、茯神,便秘加大黄,便溏易生白术为焦白术,加炒木香,下肢水肿甚加猪苓、茯苓、葶苈子,汗多加龙骨、牡蛎。上药煎汁两次,共取汁约5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对照组依据患者病情单用上述西药,不再用中药及其他中成药,两组疗程均为30天。治疗前后详细记录各种症状和体征,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经上法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68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52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4%。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悸”、“虚劳”等范畴。王秀珍医师体会到,该病的病理性质为心脏的气、血、阴、阳俱虚,但以阳气亏虚为主,常兼见水饮凌心之候。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脉瘀阻,则见心悸、紫绀。心阳虚损,伤及肾阳,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见浮肿、尿少。据此,王秀珍医师认为,治疗上应以温补心阳、化气利水、活血化瘀为主。以上所用强心汤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功。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强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