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医药报》2003-10
赤芍与白芍都是临床常用中药,其主流商品均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部。一般认为,芍药野生品的根直接干燥就是赤芍,而栽培品的根去皮水煮后即为白芍。以往采用的芍药苷含量测定标准难以对道地与非道地的赤、白芍质量加以控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测定了16个产区的赤芍合白芍样品,进一步明确了同一物种来源的赤、白芍药材之间,不同产地赤药或不同产地白芍之间的成分差异,为完善赤、白芍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电动色谱(MEKC)分离模式,测定了16个产地20个赤、白芍样品中的4个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芍药苷、苯甲酸、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并比较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结果:①野生芍药根(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大于6%,D-儿茶素含量高于0.05%.为检测到D-儿茶素。在同样条件下,加工后的栽培芍药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大于37%~56%,仍未检测到D-儿茶素,苯甲酸的变化最大,下降达83%~92%。②内蒙古多轮赤芍与大、下兴安岭所产赤芍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③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的白芍药材之间,化学成分的比例有所不同。
结论:运用HPCE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野生与栽培芍药根的活性成分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并为区别不同产地的赤芍和白芍提供依据。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赤芍与白芍都是临床常用中药,其主流商品均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部。一般认为,芍药野生品的根直接干燥就是赤芍,而栽培品的根去皮水煮后即为白芍。以往采用的芍药苷含量测定标准难以对道地与非道地的赤、白芍质量加以控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测定了16个产区的赤芍合白芍样品,进一步明确了同一物种来源的赤、白芍药材之间,不同产地赤药或不同产地白芍之间的成分差异,为完善赤、白芍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电动色谱(MEKC)分离模式,测定了16个产地20个赤、白芍样品中的4个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芍药苷、苯甲酸、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并比较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结果:①野生芍药根(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大于6%,D-儿茶素含量高于0.05%.为检测到D-儿茶素。在同样条件下,加工后的栽培芍药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大于37%~56%,仍未检测到D-儿茶素,苯甲酸的变化最大,下降达83%~92%。②内蒙古多轮赤芍与大、下兴安岭所产赤芍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③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的白芍药材之间,化学成分的比例有所不同。
结论:运用HPCE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野生与栽培芍药根的活性成分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并为区别不同产地的赤芍和白芍提供依据。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