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0528000
要重视《易经》与四大经典的学习--《思考中医》启示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90期
一、要好好学《易经》,这是最大的启发,二、学好四大经典,广涉中国古文献,三、设立中医实验学院的设想,课程的转变:,结语
     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博士所著的《思考中医》在短短几月重版数次,这在近十年中医界里是少见的。认真研读后感触良多。书中刘博士没有喊口号地自擂中医的伟大与谩骂西医的不是,而是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其文笔又自然流畅,因此容易被人接受,产生共鸣。

    吾热爱中医事业,然而临床几年,中医院重西轻中的现实使我深深陷入困惑中。《思考中医》拯救了我,我从书中得到莫大的启示,对中医重拾了信心,这里不量自身才疏学浅,特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与同行交流。

    一、要好好学《易经》,这是最大的启发

    古代的中医师很重视对《易经》的学习,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也”。中学时看了《周易与预测学》,觉得蛮有意思的,只有初步印象,但知道中医是以它为理论基础的。按理说,大学讲中医基础理论时就应该有《易经》的内容,很可惜没有。后来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易经课,只在一门选修课《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里简单介绍一下。讲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课时,都只讲脏腑辨证,哪跟《易经》沾边呢?与临床相关的中医刊物讲《易经》的更少。有专讲中医理论或哲学的刊物的,但这些刊物联系临床不多,以致讲理论的在讲理论,搞临床的搞临床,互相无什么促进。越学中医就越觉得中医似乎与《易经》没关系一样。是不是因为它是“占卜”的书,所以就不能得到重视?我们对待文化遗产不是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吗?

    《思考中医》是我所看到的第一部从根源上把中医的理论讲得如此生动、把易学与中医的关系阐述得如此清晰的书,它让我们看到《易经》对中医的真正意义,很高兴能有此书再次激发我对《易经》的学习兴趣。《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是一本用卦的形式来阐述阴阳变化的书,揭开其迷信的面纱,展现的却是揭示宇宙万世万物规律的大字典。其核心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几乎都以《易经》为基石。刘博士从《易经》开始,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最形象的方法、最原始的角度叙述阴阳的变化,把伤寒的六经辨证融入到阴阳的时空变化中阐明疾病及治疗,简单明了,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原来认为没什么联系的东西一下子统一起来了,才真正明白阴阳的无处不在,明白阴阳对辨证的根本作用。相比之下,中医基础理论里讲的理论是条条框框、毫无生气的抽象的哲学概念,已经失去了原汁原味,中医基础理论也讲阴阳,讲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却让人似懂非懂,因为它讲不出形象的特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