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33494
2004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 介入神经外科学进展回顾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6期
2004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介入神经外科学进展回顾//

     吴中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参与负责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等攻关课题的研究,主攻方向为脑与脊髓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吴教授是中国现代神经外科奠基人王忠诚院士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吴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主席,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组副组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是我国介入神经外科学创始人之一。

    随着神经影像学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技术和材料(如GDC,一种铂金微弹簧圈)、计算机等科学的发展,血管内技术日臻成熟,其安全、微创、无痛苦高疗效的优势已日益明显,目前已成为脑及脊髓血管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是现代神经外科发展最为迅速的重要分支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介入神经外科学。本文对介入神经外科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介绍如下:

    一、介入神经外科新技术

    1.球囊再塑形技术

    Moret等首先将“球囊再塑形”技术(remodekking technique)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此操作可经单侧股动脉入路,也可经双侧股动脉入路,经输送管送入不可脱的球囊充盈后阻塞动脉瘤颈开口部,暂时阻断载瘤动脉血流和缩小瘤颈;经另一预置于动脉瘤内的微导管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中间可将球囊泄掉,等待1~2分钟确认弹簧圈稳定,然后解脱GDC。如此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动脉瘤被紧密填塞。

    Moret等报告了应用再塑形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52例病人,随访观察完全闭塞率达77%,次全闭塞率为17%。Nekson等对22例病人进行中期造影(术后19个月)与临床随访,除1例外其余病人均经造影证实获完全闭塞。

    再塑形技术的优点是:(1)充盈的球囊可以暂时固定微导管;(2)有效防止了弹簧圈经瘤颈突入载瘤动脉;(3)反复充盈球囊可使弹簧圈的填塞更紧密,提高完全闭塞率。

    但再塑形技术尚有以下风险:(1)充盈球囊时,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破裂的危险;(2)暂时性闭塞血管会增加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和远端缺血的危险;(3)球囊反复充盈损伤血管内皮产生迟发性狭窄的危险;(4)同时操作两个微导管和两个输送管或一个较大输送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