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180例甲襞微循环观察
南通市传染病防治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6
项目负责人:姚煜
收稿日期 1992-12-29
摘 要本文对180例肝炎患者采用微循环电脑测量系统,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以田氏综合定量评分法进行分析. 结果①表明各型肝炎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 积分值在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变四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均<0.001). ②有管袢形态的改变,又有血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管袢数减少,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和乳头改变明显,并按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的顺序出现微循环异常规律性递增. ③各型肝炎的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呈正相关.
主题词 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微循环
, 百拇医药
Subject headings hepatitis, viral; liver cirrhosis; microcirculation
姚煜,朱胜华.病毒性肝炎180例甲襞微循环观察.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2):94-95
0 引言
近年来,对病毒性肝炎的微循环障碍已有认识[1,2].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型肝炎患者的微循环变化,以及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影响. 我们从1991-11开始,对180例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系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男109例,女71例. 年龄13岁~74岁,平均34.43岁.≤30岁76例,31岁~50岁91例,>51岁13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诊断分型标准[3]. 其中急性肝炎57例(甲型肝炎45例,乙型肝炎10例,丙型肝炎2例)、慢迁肝32例、慢活肝75例,肝炎后肝硬变16例.
1.2 观察方法 采用国产锡光牌MCX-5A型微循环黑白电视电脑测量系统,观测安静状态下患者的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表现,以田氏[4]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观测积分情况 180例肝炎患者中,甲襞微循环积分异常(>2)137例,占76%. 其中轻度异常(积分:2.1~4)108例,平均积分2.76±0.09; 中度异常(积分:4.1~8)29例,平均积分4.77±0.74.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积分异常(表1).
, 百拇医药
表1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
注:△4种类型肝炎甲襞微循环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均<0.001).
2.2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改变 见表2,3.
表2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管袢形态异常
表3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流态及袢周状态异常
2.3 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的关系 见表4.
表4 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的关系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人体在感染肝炎病毒以后,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破坏和肝功能的损害. 由于肝细胞的变性、肿胀、坏死以及肝内纤维组织增生等,结果直接影响了肝脏微小血管的血液流变,加之肝功能损伤时胆硷酯酶活性下降,乙酰胆碱积蓄,使肝小血管平滑肌痉挛. 另外,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管襞沉积,均加重了肝内微循环障碍. 同时,全身的微循环亦可发生相应的改变. 本文180例病毒性肝炎通过甲襞微循环检测,表明各型肝炎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既有管袢形态的改变,又有血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管袢数减少,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和乳头改变比较明显.并按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的顺序,出现甲襞微循环异常的规律性递增. 其结果与国内欧阳氏[5]观察结果一致. 同时本组还发现,各型肝炎的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也呈正相关. 部分病例治疗前后观察黄疸减轻后,甲襞微循环异常亦明显好转,推测可能与肝损伤较重或范围较大,以及毛细胆管被胆栓阻塞有关.病毒性肝炎甲襞微循环障碍,一般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减轻或恢复. 我们通过对部分病例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对比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观察还表明,甲襞微循环障碍严重的病例,其病程相对延长,恢复亦慢.我们还对16例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的病例,进行改善微循环的治疗(丹参、肝素、654.2、藻酸双酯钠等). 结果,肝功能指标的恢复似较其他相似病例为快,自觉症状好转也较明显,因病例不多,尚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我们认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助于从一个方面反映病情的轻重,并指导治疗. 用活血化瘀等中西医结合改善微循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重视.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1 田牛主编. 实用临床微循环学. 第1版.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9-20
2 蔡锡麟主编. 实用微循环学. 第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36
3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1;9(1):54-57
4 田牛主编. 实用临床微循环学. 第1版.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37-43
5 欧阳武智,汪向红. 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101例甲襞微循环观察及分析. 微循环学杂志,1992;2(1):23-24, http://www.100md.com
项目负责人:姚煜
收稿日期 1992-12-29
摘 要本文对180例肝炎患者采用微循环电脑测量系统,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以田氏综合定量评分法进行分析. 结果①表明各型肝炎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 积分值在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变四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均<0.001). ②有管袢形态的改变,又有血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管袢数减少,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和乳头改变明显,并按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的顺序出现微循环异常规律性递增. ③各型肝炎的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呈正相关.
主题词 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微循环
, 百拇医药
Subject headings hepatitis, viral; liver cirrhosis; microcirculation
姚煜,朱胜华.病毒性肝炎180例甲襞微循环观察.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2):94-95
0 引言
近年来,对病毒性肝炎的微循环障碍已有认识[1,2].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型肝炎患者的微循环变化,以及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影响. 我们从1991-11开始,对180例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系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男109例,女71例. 年龄13岁~74岁,平均34.43岁.≤30岁76例,31岁~50岁91例,>51岁13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诊断分型标准[3]. 其中急性肝炎57例(甲型肝炎45例,乙型肝炎10例,丙型肝炎2例)、慢迁肝32例、慢活肝75例,肝炎后肝硬变16例.
1.2 观察方法 采用国产锡光牌MCX-5A型微循环黑白电视电脑测量系统,观测安静状态下患者的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表现,以田氏[4]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观测积分情况 180例肝炎患者中,甲襞微循环积分异常(>2)137例,占76%. 其中轻度异常(积分:2.1~4)108例,平均积分2.76±0.09; 中度异常(积分:4.1~8)29例,平均积分4.77±0.74.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积分异常(表1).
, 百拇医药
表1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
型别 | n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 异常/正常 |
急性肝炎 | 57 | 30 | , 百拇医药 6 | 1.71△ |
慢迁肝 | 32 | 22 | 1 | 2.56 |
慢活肝 | 75 | 50 | 14 | , http://www.100md.com 5.82 |
肝炎后肝硬变 | 16 | 6 | 8 | 7 |
注:△4种类型肝炎甲襞微循环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均<0.001).
2.2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改变 见表2,3.
表2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管袢形态异常
, http://www.100md.com 型别 | n | 管袢数减少 | 清晰度 | 输入枝 | 输出枝 | 袢顶 | 管袢长度 | |||||
不清 | 模糊 | 增 | 减 | , 百拇医药 增 | 减 | 增 | 减 | 增 | 减 | |||
急性肝炎 | 57 | 32 | 8 | 1 | 1 | , http://www.100md.com 2 | 4 | 2 | 4 | 2 | 2 | 5 |
慢迁肝 | 32 | 15 | 3 | 1 | , 百拇医药 1 | 2 | 1 | 2 | ||||
慢活肝 | 75 | 47 | 9 | 2 | 2 | 1 | 1 | , http://www.100md.com 1 | 2 | 1 | 2 | 3 |
肝炎后肝硬变 | 16 | 11 | 1 | 3 | 1 | 1 | , http://www.100md.com 2 | 2 | 1 | 2 |
表3 各型肝炎甲襞微循环流态及袢周状态异常
型别 | n | 流速 | 红细胞聚集 | , 百拇医药 轻度渗出 | 出血 1-2T | 乳头 | ||||
粒线 | 粒缓 | 粒摆 | 轻 | 中 | 浅 | 平 | ||||
急性肝炎 | 57 | , http://www.100md.com 18 | 34 | 2 | 32 | 2 | 5 | 2 | 19 | 3 |
慢迁肝 | 32 | 7 | , 百拇医药 28 | 18 | 3 | 1 | 7 | 1 | ||
慢活肝 | 75 | 17 | 40 | 5 | 42 | , 百拇医药 2 | 12 | 4 | 19 | 5 |
肝炎后肝硬变 | 16 | 4 | 9 | 1 | 9 | 3 | , 百拇医药 7 | 2 | 3 | 2 |
2.3 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的关系 见表4.
表4 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的关系
n | 管袢数减少 | 流速 | , http://www.100md.com 红细胞聚集 | 轻度渗出 | 乳头 | |||||
粒线 | 粒缓 | 粒摆 | 轻 | 中 | 浅 | 平 | ||||
急黄肝 | ||||||||||
, 百拇医药 B<100μmol/L | 20 | 9 | 8 | 12 | 9 | 6 | 1 | |||
SB100~200μmol/L | 13 | 5 | , 百拇医药 2 | 10 | 1 | 10 | 1 | 2 | 5 | |
SB>200μmol/L | 8 | 8 | 1 | 6 | , http://www.100md.com 1 | 5 | 1 | 3 | 4 | 1 |
慢活肝 | ||||||||||
SB<100μmol/L | 17 | 12 | 4 | , 百拇医药 9 | 1 | 12 | 1 | 3 | 6 | 1 |
SB100~200μmol/L | 11 | 7 | 2 | 6 | , 百拇医药 1 | 7 | 1 | 4 | 2 | 2 |
SB>200μmol/L | 8 | 6 | 1 | 4 | 3 | , 百拇医药 6 | 1 | 5 | 2 | 1 |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人体在感染肝炎病毒以后,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破坏和肝功能的损害. 由于肝细胞的变性、肿胀、坏死以及肝内纤维组织增生等,结果直接影响了肝脏微小血管的血液流变,加之肝功能损伤时胆硷酯酶活性下降,乙酰胆碱积蓄,使肝小血管平滑肌痉挛. 另外,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管襞沉积,均加重了肝内微循环障碍. 同时,全身的微循环亦可发生相应的改变. 本文180例病毒性肝炎通过甲襞微循环检测,表明各型肝炎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既有管袢形态的改变,又有血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管袢数减少,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和乳头改变比较明显.并按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的顺序,出现甲襞微循环异常的规律性递增. 其结果与国内欧阳氏[5]观察结果一致. 同时本组还发现,各型肝炎的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也呈正相关. 部分病例治疗前后观察黄疸减轻后,甲襞微循环异常亦明显好转,推测可能与肝损伤较重或范围较大,以及毛细胆管被胆栓阻塞有关.病毒性肝炎甲襞微循环障碍,一般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减轻或恢复. 我们通过对部分病例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对比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观察还表明,甲襞微循环障碍严重的病例,其病程相对延长,恢复亦慢.我们还对16例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的病例,进行改善微循环的治疗(丹参、肝素、654.2、藻酸双酯钠等). 结果,肝功能指标的恢复似较其他相似病例为快,自觉症状好转也较明显,因病例不多,尚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我们认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助于从一个方面反映病情的轻重,并指导治疗. 用活血化瘀等中西医结合改善微循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重视.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1 田牛主编. 实用临床微循环学. 第1版.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9-20
2 蔡锡麟主编. 实用微循环学. 第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36
3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1;9(1):54-57
4 田牛主编. 实用临床微循环学. 第1版.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37-43
5 欧阳武智,汪向红. 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101例甲襞微循环观察及分析. 微循环学杂志,1992;2(1):23-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