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3年第3期
编号:10693405
溃疡性结肠炎多种给药途径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1993年7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3年第3期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医院 四川省广安区 638000

    项目负责人:杜有财

    收稿日期 1993-01-12 修回日期 1993-06-01

    主题词 结肠炎,溃疡性/药物疗法;结肠炎,溃疡性/诊断;中草药/治疗应用

    

    Subject headings
colitis, ulcerative/drug therapy; colitis,ulcerative/diagnosis; drugs, Chineses herbs/therapeutic use

    杜有财,王建明,杜晓莉.溃疡性结肠炎多种给药途径的疗效观察.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3):187-188
, 百拇医药
    1985年以来,笔者利用大肠粘膜对中药吸收快的特点,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灌肠加散剂以达病灶所在等途径,治疗2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组24例,男13例,女11例. 年龄最小21岁,最大55岁,30岁~40岁18例,以青壮年发病率最多. 病程最短6mo,最长5a. 分型与治疗结果:湿热型15例,临床治愈12例,基本治愈3例,虚热型6例,临床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1例;脾肾两虚型3例,临床治愈1例,基本治愈1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

    1.2 诊断依据 有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反复发作史,病程在3mo以上者. 经县级以上医院两次以上粪便培养,证实无致病菌生长,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 乙状结肠镜检查,24例中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粘液脓苔附着,接触性出血及溃疡面,符合结肠炎病理改变.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经治疗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症状消失,结肠镜下见肠粘膜恢复正常. 追访半年以上未复发者. 基本治愈:症状基本消失,但疗效未巩固,偶因饮食不节,情绪改变而症状复发者. 好转:腹泻次数及粘液血便减少,结肠镜下见糜烂面愈合,溃疡面缩小,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1.4 治疗方法

    1.4.1 辨证施治 ①湿热型:主要症状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发热,苔黄腻脉数. 治宜清热燥湿,祛瘀止痛.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g,秦皮12g,白芍18g,黄连9g,棕榈炭9g,川芎9g,罂粟壳4g,红花9g(或三七4g).②虚热型:主要症状粘液血便,腹痛喜按,低热、舌苔薄黄,脉细数. 治宜调补,养阴清热.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桂枝12g,芍药9g,人参15g,细辛6g,白术12g,柴胡9g,木通6g,炙甘草12g,诃子肉9g,茯苓9g,地骨皮9g,香附9g. 脾肾两虚型:症见: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反复发作,或五更泄泻,便下清稀,食少乏力. 治则培补脾肾,滋养气血. 以扶正为主. 药用当归10g、党参15g,炙黄芪12g、白术10g、炙甘草10g、炮姜3g、杜仲10g、云苓10g、炒山楂12g、炒陈皮6g,地榆炭15g.
, http://www.100md.com
    1.4.2 给药途径 本组全部采用口服配合保留灌肠还加锡类散吹在溃疡面上的途径. 中药保留灌肠方药及用法:黄苓、黄柏、栀子各15g,败酱草、白花舌蛇草各30g,五倍子、白芨、明矾各6g,乳没(制)各15g,乌贼骨20g. 上药入锅文火煎至浓液去渣取液,每晚8时取药液20mL~50mL,作保留灌肠. 注:插管深度,可随病变部位调整以20cm~30cm为宜. 药温适度. 15d为1疗程,间隔2d,1~2疗程后乙状结肠镜复查. 如病情重不能控制病情,可改用氢化考松100mg,庆大梅素8万u加入5%葡萄糖液200mL点滴,2次/d. 待溃疡症状改善后再用中药灌肠和锡类散. 锡类散加减方药及用法:象皮、硼酸、冰片、青黛、寒水石、珍珠粉、牛黄、壁钱、黄连、黄柏、研末备用. 在清洁肠道后,胸膝位,乙状结肠镜下,将粘液搅干后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成斜面,1g~2g药粉送入溃疡处,1次/d.

    2 讨论

    本病属祖国医学“肠风”、“痢疾”,“脾虚泄泻”范畴. 是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先虚而后湿热郁结大肠,伤及血络,故有泻下脓血粘液等症状. 笔者根据中医“湿热为标,脾虚为本”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治疗上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入手,立足局部,顾及整体,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治疗方案,辨证求因,因症施治,故先以清热 化湿治其标,后以健脾养胃治其本.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除用传统的单纯口服中药外,还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和锡类散交替使用,结果证明,中医辨证施治用药分别具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舒肝温肾等调节机体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 外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和修复损伤粘膜的作用,这种全身和局部相互配合的治疗方法,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思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