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肝硬变标准的探讨
项目负责人:刘素香, 030001, 太原, 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题词 肝硬变 B超 诊断标准
刘素香, 安子元.B超诊断肝硬变标准的探讨.新消化病学杂志,1994;2(1):54
肝硬变属常见病,早期肝硬变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常易漏诊或误诊。B超检查简单、经济,对肝硬变的诊断有很大帮助。本组病例讨论的重点是,B超诊断肝硬变的标准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我院住院患者128例中,男96例,女32例,年龄19岁~62岁,平均年龄38.1岁。全部经肝穿活检证实。其中58例曾做腹腔镜检查,43例行脾切除等剖腹手术,27例行人工气腹。大结节肝硬变71例,小结节肝硬变52例,尚有5例属“光滑”无结节型。失代偿期77例,代偿期51例,包括失代偿期经治疗恢复者。另有慢性肝炎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2例,慢性持续性肝炎48例),不合并肝硬变的原发性肝癌13例,帕-查氏(Budd-chiari)综合征5例,特发性门脉高压症3例作为对照。以日本产的东芝SAL-10A线阵型实时显象仪,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前8h禁食。观察肝脏大小,肝包膜及回声光点反射,脾脏大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脾静脉宽度及是否有腹水。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128例肝硬变B超检查结果证实,肝脏右叶或全肝缩小者88例,肝包膜不光整67例,肝内光点粗密,分布不均匀者124例,门静脉增宽(≥13mm)81例,脾静脉增宽(≥7mm)93例,脾大72例,腹水73例。其他肝病组无一例肝脏缩小和包膜不光整,慢性肝炎时肝内光点细密。共有13例门静脉增宽,17例脾静脉增宽,49例脾大,腹水3例。
3 讨论
肝硬变失代偿期,肝脏的体积缩小,首先是右叶,然后为全肝缩小。大结节肝硬变时,B超检查可发现肝脏包膜不光整,呈锯齿状或波浪 状。本组失代偿期的77例显示肝脏缩小,另有11例检查时虽属代偿期,但先前是失代偿的,虽然经过治疗后腹水消退,血浆清蛋白上升或胆红素下降而呈代偿状态,但此时肝脏已经缩小。大结节肝硬变71例,有67例显示肝包膜不光整。 肝硬变的病理改变为肝细胞的坏死和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假小叶形成,虽是一种弥漫性病变,但并非是均匀分布的。这在B超显象上表现为分布不均匀的粗密光点。本组有124例出现这种影象,占96.9%。我们认为这是肝硬变B超检查的直接征象,而其他肝病则没有或极少有这样的征象。 肝硬变形成门静脉高压,造成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的增宽,脾脏肿大或腹水。但并非所有肝硬变患者都有这些变化,或检查时这些变化尚不明显。本组门静脉主干及右支门静脉增宽81例,脾静脉增宽93例,脾大72例,腹水73例。而且,即使出现了这些征象,也并非肝硬变所特有,还可见于慢性肝炎,特发性门脉高压症或帕-查二氏综合征等疾病中。因此,这些门脉高压的表现应被看作是B超诊断肝硬变的间接征象。我们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B超诊断肝硬变的标准如下:直接征象:①肝脏右叶或全肝缩小;②肝包膜不光整;③肝回声光点粗密,分布不均匀。间接征象:①脾大;②门静脉增宽;③脾静脉增宽;④腹水。 如具有两个直接征象,或一个直接征象和两个间接征象即可诊断肝硬变。我们利用这一标准对128例肝硬变进行考核分析,诊断率可达97.7%(125例),而其他各组肝病则无一例可被诊断为肝硬变。, 百拇医药(刘素香,安子元)
主题词 肝硬变 B超 诊断标准
刘素香, 安子元.B超诊断肝硬变标准的探讨.新消化病学杂志,1994;2(1):54
肝硬变属常见病,早期肝硬变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常易漏诊或误诊。B超检查简单、经济,对肝硬变的诊断有很大帮助。本组病例讨论的重点是,B超诊断肝硬变的标准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我院住院患者128例中,男96例,女32例,年龄19岁~62岁,平均年龄38.1岁。全部经肝穿活检证实。其中58例曾做腹腔镜检查,43例行脾切除等剖腹手术,27例行人工气腹。大结节肝硬变71例,小结节肝硬变52例,尚有5例属“光滑”无结节型。失代偿期77例,代偿期51例,包括失代偿期经治疗恢复者。另有慢性肝炎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2例,慢性持续性肝炎48例),不合并肝硬变的原发性肝癌13例,帕-查氏(Budd-chiari)综合征5例,特发性门脉高压症3例作为对照。以日本产的东芝SAL-10A线阵型实时显象仪,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前8h禁食。观察肝脏大小,肝包膜及回声光点反射,脾脏大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脾静脉宽度及是否有腹水。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128例肝硬变B超检查结果证实,肝脏右叶或全肝缩小者88例,肝包膜不光整67例,肝内光点粗密,分布不均匀者124例,门静脉增宽(≥13mm)81例,脾静脉增宽(≥7mm)93例,脾大72例,腹水73例。其他肝病组无一例肝脏缩小和包膜不光整,慢性肝炎时肝内光点细密。共有13例门静脉增宽,17例脾静脉增宽,49例脾大,腹水3例。
3 讨论
肝硬变失代偿期,肝脏的体积缩小,首先是右叶,然后为全肝缩小。大结节肝硬变时,B超检查可发现肝脏包膜不光整,呈锯齿状或波浪 状。本组失代偿期的77例显示肝脏缩小,另有11例检查时虽属代偿期,但先前是失代偿的,虽然经过治疗后腹水消退,血浆清蛋白上升或胆红素下降而呈代偿状态,但此时肝脏已经缩小。大结节肝硬变71例,有67例显示肝包膜不光整。 肝硬变的病理改变为肝细胞的坏死和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假小叶形成,虽是一种弥漫性病变,但并非是均匀分布的。这在B超显象上表现为分布不均匀的粗密光点。本组有124例出现这种影象,占96.9%。我们认为这是肝硬变B超检查的直接征象,而其他肝病则没有或极少有这样的征象。 肝硬变形成门静脉高压,造成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的增宽,脾脏肿大或腹水。但并非所有肝硬变患者都有这些变化,或检查时这些变化尚不明显。本组门静脉主干及右支门静脉增宽81例,脾静脉增宽93例,脾大72例,腹水73例。而且,即使出现了这些征象,也并非肝硬变所特有,还可见于慢性肝炎,特发性门脉高压症或帕-查二氏综合征等疾病中。因此,这些门脉高压的表现应被看作是B超诊断肝硬变的间接征象。我们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B超诊断肝硬变的标准如下:直接征象:①肝脏右叶或全肝缩小;②肝包膜不光整;③肝回声光点粗密,分布不均匀。间接征象:①脾大;②门静脉增宽;③脾静脉增宽;④腹水。 如具有两个直接征象,或一个直接征象和两个间接征象即可诊断肝硬变。我们利用这一标准对128例肝硬变进行考核分析,诊断率可达97.7%(125例),而其他各组肝病则无一例可被诊断为肝硬变。, 百拇医药(刘素香,安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