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4年第2期
编号:10694044
中医治疗慢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1994年6月20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4年第2期
项目负责人:,1中、西医共同探讨病因病机,2辨病和辨证相结合,3中医治疗胃肠道慢性疾病,4以疗效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方法,深入研究是有效途径,5脾胃理论和消化系统疾病结合是发展我国消化病学的特色,表1脾气(阳)虚证研究中应用的指标及其初步结果
     项目负责人:危北海, 100010,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危北海.中医治疗慢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新消化病学杂志,1994;2(2):75-77

    溃疡病、慢性胃炎和结肠炎是常见多发病,我们应用中医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今后从中医方面加强对本病的理论探讨和疗效观察有很大意义。

    1 中、西医共同探讨病因病机

    中医著作中有关慢性胃肠道疾病有丰富的记载,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与现代医学有很多是相似的。例如中医认为肝气横逆或肝气郁结可以克伐脾土,形成肝胃不和或肝郁脾虚等证。现代医学则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障碍可引起胆汁反流和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慢性胃炎或溃疡等。其次如脾胃虚弱与胃肠功能减弱及胃粘膜屏障功能降低之间的关系;脾胃虚弱与胃肠的吸收,分泌和运动功能失调或低下之间的关系;血瘀与胃肠局部血循环和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均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都可能找到某些共同的理论认识。 以溃疡病而言,中医理论认为肝木可以克土,而现代医学提出胆汁反流可以损伤粘膜屏障。肝胃不和与胆汁反流和植物神经失调所致的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相近。因此,可以认为脾胃不和与胆汁反流的关系密切,而舒肝和胃,可以调节胆汁的排泄,幽门括约肌的舒缩和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也说明了此点。中医认为脾气虚弱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根本内因,而现代医学认为防护因子的减弱是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因素。脾气虚弱是溃疡病的主要证型。健脾益气药可以促进防护因子的增强,加强上皮细胞再生,调节粘膜的血循环,因此,在溃疡病中脾气虚弱与粘膜屏障功能的减弱有相似之处。大脑、丘脑-垂体-肾上腺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祖国医学的“肝”相当,消化系统的功能与祖国医学的“脾”“胃”相当。胃溃疡必然伴有炎症。是中气虚弱,虚中夹实。在治法上用健脾益气、清热疏肝、和胃降逆等法,与现代医学用痢特灵,腐植酸等消炎药相似。溃疡病之慢性迁延与溃疡底部及周围的血管内膜炎有关,即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应用活血化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途径。

    2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

    
慢性胃肠道疾病中西医结合的辨病和辨证体现了一种新的诊断模式。对整个病情有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诊断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中西医都要各自进一步提高其本身的诊断水平,找到更多更深的结合点,更好地揭示疾病的客观规律。在西医方面,在慢性胃炎的辨病和辨证的结合上,目前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西医辨病,中医根据四诊所见进行辨证分型。另一种则是结合四诊所见和有关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彼此参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8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