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4年第3期
编号:10693992
苦寒健胃机制初探
http://www.100md.com 1994年9月20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4年第3期
     项目负责人:崔存利,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

    主题词 苦寒药;黄连;脾胃病

    崔存利, 高从文, 王胜芝.苦寒健胃机制初探.新消化病学杂志,1994;2(3):187-188

    “苦寒能健胃”是祖国医学治疗脾胃疾病的用药依据之一。黄连被视为苦寒健胃的典型代表,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是中药制酸的常用方剂,近年来黄连素对溃疡病的治疗作用受到公认;公英以其功专阳明,清胃中之火,又不损土而著称。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兹参考国内外文献,作一初探,谬误之处,望同道正之。盖脾胃之论,莫祥于东垣,其所倡阴火,尤为后世关注。蒋继强等[1]认为,东垣阴火之形成,其根源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其中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是关键所在,湿滞蕴阻中焦为慢性脾胃病缠绵难愈之缘由。治之甘温益气升阳固然重要,然内蕴湿热不消,亦常难奏效,故东垣往往少佐黄连,黄柏等以泻火除温。临床常见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常常表现出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其中胃脘灼热、泛酸嘈杂、口苦苔腻等,正是中郁湿热之象。由此可见,祛除中焦湿热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环节,苦可化湿,寒能清热,湿去热消,则中焦之困得解,脾胃之病得愈,胃土也随之得健。黄连、黄柏可能是通过清胃中之热,除中焦之湿,以达解胃之困,调中健胃之目的。然笔者认为,蒲公英泻火而不损土,亦不失苦寒健胃的重要药物。例如《医林纂要》云:公英“补脾和胃,泻火”;《本草新编》“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以黄连、黄柏等苦寒药物组成的黄连解毒汤,一向被中医界视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较常用于热毒瘟疫、外科疮疡等。而日本人将其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及溃疡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 在生理状态下,胃粘膜可最小限度地抑制H+的逆扩散而不引起粘膜损害,这一作用称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胃粘膜电位差(PD),能敏感地反应胃粘膜屏障的功能,其变动表示了胃粘膜屏障作用的变化,故作为了解胃粘膜防御功能的一个指标。高濒英树et al[2]以明确中药对胃功能的药理作用为目的,对黄连解毒汤进行了实验观察,并与硫酸铝、甲氰脒胍、二甲基前列腺素E2及丙谷胺的作用作了比较。发现黄连解毒汤能明显地抑制由乙醇、阿斯匹林引起的胃粘膜电位差(PD)低下,证实了黄连解毒汤对胃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他还报告了黄连解毒汤对小鼠水浸制动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和烧灼性溃疡,有明显地促进愈合的效果。黄启荣et al[3]为从药理上证明健胃类中药的药理效果,以常用的盐酸-乙醇胃粘膜溃疡模型,对药物进行有效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黄连、黄柏50%甲醇提取物,对胃粘膜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证明其活性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及黄柏碱(coptisine)。现代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胃炎及溃疡病的重要原因,清热解毒药对Hp的杀伤作用已初步证实,徐州et al[4]研究发现,在常用于治疗脾胃病的70多味中药中,有17味对Hp有抑制杀伤作用,其中苦寒类药物占二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抑菌、杀菌作用的正是我们所讨论的苦寒类药物如黄连、大黄、黄芩等。这说明苦寒药的健胃作用,很有可能是通过对Hp的杀伤作用来实现的。由于西药清除Hp多用抗生素和铋制剂,停药后易复发,长期应用可产生副作用及耐药性。因此,选用中药清除Hp,一定会受到医学界的青睐。苦寒健胃作为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可谓大有前途,以上论证及实验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故临证之时,可放胆用之,不可一味顾忌“苦寒败胃”之说。但临床亦应结合理气、化瘀、补脾等法辨证施治,且不可单用大剂苦寒,以防过量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1 蒋继强,付素洁.从东垣阴火论谈蒲公英与脾胃病.山东中医杂志,1992;11(1):9-10

    2 高濒英树.几种汉方处方对胃功能的药理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5):36-38

    3 黄启荣.黄连、黄柏抗盐酸-乙醇溃疡作用及其作用成分.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1):43

    4 徐州,周德端,段国勋等.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3;8(5):25-26, 百拇医药(崔存利,高从文,王胜芝)